孫明九,張學良的老部,曾經抓過江,解放後怎麼樣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躲藏在歷山的蔣介石被東北軍人馬發現,帶人下山。 站在蔣介石面前的是孫明久,他是張學良將軍的心腹。
孫明久向蔣介石行禮,然後堅定地說:“我們是東北軍,我們接到張副總司令的命令,邀請您進城,帶領我們抗日。 ”
面對有備而來的孫明久,蔣介石無法反抗,最終被“活捉”。 這就是震驚中國和世界的習安事件,促成了後來國民黨和中共之間的合作。
張學良和楊虎城將軍出於愛國熱情,走上了“逼蔣介石抗日”的道路,雖然蔣介石表面上接受了他們的勸告,但實際上卻對他們懷恨在心,導致兩人的下場令人遺憾。
那麼,直接逮捕蔣介石的孫明久又怎麼了呢? 習事變後他怎麼樣了?
在解放後的政治審查中,關鍵人物孫明久被列入審查名單。 在習安事變中,他立下了軍事功績,但此後又加入了王傀儡**,甚至與我軍為敵。
因此,一些人主張對他進行嚴厲的懲罰。 然而,在審查過程中,多方充分考慮和核實了實際證據。 結果表明,孫明九在王傀儡任職期間沒有做任何違背國義的事情。
孫明久聲稱,抗日戰爭結束後,他找到了中央**組織,並在李兆林將軍的指示下,潛伏在國民黨軍隊中。 他還說,黨組織安排他到香港開展秘密工作,並與黨組織保持秘密聯絡。
如果他的說法屬實,那麼他不僅沒有錯,而且可以被認為是黨的地下陣線的長期貢獻者和參與者。 然而,由於缺乏證人或可信的證據,他的陳述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信任。
儘管如此,孫明九並沒有在東北戰場上採取實質性行動,也沒有對我軍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他的愧疚感並不大。
新中國成立後,孫明久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接受上海的邀請,成為第一城市參贊,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由於他獨特的經歷,他撰寫了大量關於習安事件的文章,為後人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他的文章發表在《解放**》和《人民**》上,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後來習電影製片廠在拍攝同名電影時,特意邀請孫明九來描述和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讓影片的歷史感更加真實。
儘管這些事件已經成為他前世塵埃落定的記憶,但每當他回憶起這些事件時,他仍然感到非常激動。
張學良曾表達過對老部下的思念,在東北軍時,他忠心耿耿地追隨孫明九。 然而,由於蔣介石的干預,張學良多年未能與老部下團聚,這讓他深感遺憾。
1990年,當有人問張學良,如果他回到大陸,最想看看誰時,他立即回答了孫明久的名字。 一家日本電視台找到張先生,請他講述那段歷史,但由於習事後他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他通常不願意談論。
不過,這一次或許是時間的流逝,張學良難得敞開心扉,講述塵封的歷史。 後來,電視台的導演來到上海,把張學良的採訪視訊交給了孫明久。
銀幕上張學良的身影,讓孫明九淚流滿面。 這位老爺子一直很關心許久未見的張學良。 2000年4月,孫明久病逝,直到去世才實現與張學良團聚的願望。
臨終前,他告訴家人,他希望自己的葬禮簡單一些,他的遺體將捐給醫院,為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於孫明久的歷史評價,爭議不少。
特別是在習安事變和解放前的歲月裡,恐怕沒有人能把他的實際行動說清楚。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在“逼蔣抗日”的過程中做出了貢獻,參與了那段輝煌的歷史。
那麼,習事變發生時孫明九做了什麼呢? 從那以後,他做了什麼決定?
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召集一眾親信和將領,告訴他們,他即將實施“軍事建議”的具體計畫。 當時,全國人民都主張抗日,但蔣介石不僅置若罔聞,還把矛頭對準了自己的人民,堅持“在外面打仗,先在裡面安頓下來”。
整個國家都在沸騰怨恨。 張學良作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多次試圖勸說蔣介石,但蔣介石沒有接受。 對於張學良來說,民族義從來都是第一位的,在國家面臨危險的時候,他怎麼能袖手旁觀。
於是,他與楊虎城將軍暗中密謀,最終決定以武力強行干預,讓蔣介石投身抗日大業。
習事變期間,張學良對孫明九的信任可見一斑,他全權負責重要任務。 在張學良的精心策劃下,孫明九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任務。
張學良與蔣介石的長期友誼沒有改變,他認為習安事變只是國民黨政策的調整,所以問題解決後,他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以確保他的安全。
然而,他沒有預料到這會導致他被秘密拘留,並且在之後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失去了自由。 作為張學良的下屬,孫明九擔心張學良的決定,他知道蔣介石一向狡猾,他擔心自己在背後會不好。
不過,既然張學良已經決定出手,孫明九也攔不住他,所以最後也沒有勸阻張學良。
孫明久反覆想了想,還是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於是,他向***徵求意見,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建議。 **聽到孫明九的描述後,他立即察覺到事情的異常,迅速派人到機場攔截。
孫明久急得主動要求和***一起去機場,希望能阻止事情變得更糟。 然而,由於蔣介石的迅速行動,當他們到達機場時,張學良已經被帶走了,這成了孫明九一生的遺憾。
東北軍的徵兆出現,張學良被軟禁後,缺乏最高統帥導致**擴張。 以王一哲為首的老派主張乙個長遠的方案,以保證張學良的安全; 以孫明九為首的韶莊派主張對南京施壓,甚至不惜以血戰為代價。
雖然兩派分歧增多,救張學良是共同的目標,但方法和手段存在差異,不是根本矛盾。
為了營救張學良,孫明久毫不猶豫地在軍隊中發起了“戰爭簽名”,希望有更多的士兵能夠參與行動。 然而,由於缺乏主力的支援,他向楊虎城求助,但由於對東北軍缺乏了解,無法有效指揮。
為了尋求更多的支援,他求助於***尋求幫助,但由於考慮到國情,**無法直接干預,只能拒絕他的請求。
經過幾次嘗試,孫明九的營救計畫沒有進展,張雪亮的安危仍未解決,這讓孫明九一直很擔心。 他深感,沒有張學良的指點,在東北軍中再也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孫明九喝了很久,不管身邊的事情,連人都不敢靠近他。 在酒精的影響下,他有乙個想法:剷除舊派的主要人物。
他認為,東北軍中的**,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唆使。 作為張學良的下屬,他負責維護東北軍的穩定和團結,因此他決定採取行動,將東北軍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1937年2月2日,孫明九得知許多東北軍老兵聚集在王義哲家中。 他終於等到了乙個實現自己計畫的好機會。
他帶領手下闖入王一哲家,還沒等人們反應過來,就直接將王一哲等人打死了。 現場一片狼藉,原本平靜祥和的氣氛瞬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哀嚎聲和痛苦的聲音。
這一事件影響深遠,被稱為“二二事件”。
本來孫明九的目的,是要奪取東北軍的指揮權,希望率兵營救張學良,但計畫落空了。 因為老派人物的死,東北軍內部的矛盾全面爆發,迅速分崩離析,幾乎走到了盡頭。
這時,孫明九意識到自己犯了乙個錯誤,心裡很愧疚,本來應該幫張學良管理東北軍的,結果卻適得其反。 在憤怒和羞愧的夾雜之下,他甚至考慮過死死道歉,畢竟他已經沒有臉再見到他的老領導了。
在"二十二項活動",孫明九遇到了重大轉折點,伸出援手。 他立即派人將孫明九送到安全的地方,理解並支援他營救張學良的意願,並進行了長時間的啟蒙。
由於東北軍內部對孫明九的仇恨,他不得不離開東北軍,幫他在共產黨裡呆了一段時間。 但是,此時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正處於關鍵時期,由於抗戰形勢的需要,共產黨需要與習事變的有關人員劃清界限。
因此,孫明久不能長期留在共產黨內。 從此,孫明九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不僅要阻止蔣介石的追擊,還要躲避東北軍的搜尋,生活十分艱難。
為了生存和維持權力,**投靠了汪精衛**,接受了反叛東北軍的提議。 雖然這是孫明九人生經歷上的乙個汙點,但他並沒有對王偽**做出重大貢獻。
據孫明九說,他投靠王偽**是因為走投無路,需要保護家人,天天躲不起來**。 孫明九雖然不是乙個貪生怕死的人,但作為家族的棟樑,他不能讓無辜的家人受到牽連,所以他選擇了這條路。
但是,孫明久並沒有完全聽從汪精衛的想法,也沒有做任何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 他仍然保持著東北軍的完整性,就像張學良在習安事變中護國一樣,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抗日戰爭勝利後,王傀儡**倒閉,孫明九被迫尋找新的避難所。 他選擇叛逃國民黨,在東北地區進行秘密活動,甚至被指派刺殺我黨領導人的任務。
據說,他曾經接到刺殺我們黨重要領導人**同志的任務。 幸好這個任務最後沒有完成,不然孫明九的命運早就徹底改變了,他的罪過再大,也不會被後世原諒。
解放戰爭期間,孫明久被人民解放軍俘虜。 儘管他在國民黨任職時間很長,但他堅稱自己從未真正在共產黨的審訊下叛逃到國民黨。
相反,他受中共地下黨的指示,潛伏在國民黨軍隊內部進行長期的秘密行動。 時至今日,關於孫明久的經歷,仍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雖然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己的身份,但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習安事變,在後續行動中與共產黨關係更密切的將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用,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待遇。
親手俘虜蔣介石的孫明久,因為長期留在王傀儡**,前途不明,受到嚴厲審查。 但最終,中共全盤認為他沒有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再加上之前政治環境的壓力,並沒有過多地追究他。
孫明久的自我反省:揭汙點,堅守民族義氣。 孫明九曾對投靠王偽**的錯誤深表懊悔,並以“孫明九尋黨”的稱號闡述了自己的經歷,證明自己從未背叛過國家利益。
雖然這段歷史存在爭議,但孫明久作為習安事件的參與者,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歷史人物。
他珍惜這段記憶,因為它是我們國家的重要象徵。 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國家的大局利益是至高無上的,任何以家庭利益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都將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