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在成都平原上,鴨河畔,新建的三星堆博物館裡擠滿了遊客。 人們在青銅神樹、青銅大蓮等文物前駐足久久,在AI、全息投影等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感受著古老的蜀文明。
新建築的內部檢視。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新三星堆博物館將於2023年7月26日建成開放,建築面積為5占地44萬平方公尺,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文物館單體建築。 目前,這裡展出的陶器、青銅器、玉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器)等文物(套)1500餘件,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600餘件。
今年春節期間,青銅祭壇、鳥腳雕像、騎獸雕像、龜背格柵等重物將在這裡迎接遊客。
鳥足神的青銅雕像。 新華社記者王習攝。
它展示了燦爛的古代蜀文明。
三星堆遺址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自1929年被發現以來,先後進行了多次考古工作。 隨著8個祭祀坑、城牆、大型建築地基遺址等重要遺跡的發現,紛紛被“喚醒”的三星堆文物,宛如銀河般展現出燦爛的古代蜀文明。
在“天地人神”展區,星空下陳列著被譽為市政廳寶物的“通天神樹”。 通過高度 396公尺高的青銅神樹分為3層,每層有3根枝,每根枝條分為一豎一吊,枝上的神鳥昂首挺胸,眺望遠方。 在樹幹的一側,一條銅龍躺在地上,龍頭火焰公升起,龍身纏繞在樹幹上,鳥兒仰望天空,龍躺在地上,神樹形成乙個整體,表達了神樹傳達天地的形象。
青銅神樹。 資料來源:四川發布。
神樹塑造了古人崇拜太陽的信仰和習俗,是古代“十日”神話的實物寫照,也表達了古代蜀族祖先對宇宙的原始想象。 博物館導賞員劉佳麗說。
2021年,三星堆祭祀區8號坑出土的龍柱被稱為“豬鼻龍形裝置”。 它的長度 12公尺,高38厘公尺,呈長柱狀,龍頭咧嘴大口整齊排列的“牙齒”,身體部位雕刻有翅膀圖案、麒麟羽毛圖案等,造型奇特典雅。 劉佳麗說,三星堆的祖先在創造龍的形象時,吸收和借鑑了中國土地上其他地方的文化元素,並結合當地文化進行創新,這也使三星堆的龍變得有趣。 “三星堆的發現是中華文明在多元融合中起源和發展的重要見證,也是中華文化開放、包容、創新和創造力的實證證明。 劉佳麗告訴記者,新館自開館以來一直火爆,今年元旦假期期間,接待遊客5人次76萬人次,同比增長225%。
現代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新三行堆博物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3D列印等現代技術對文物進行修復和展示,既滿足了文物保護的需求,又保證了展示效果,讓文物“活”起來。
數字技術使文物碎片的碎片在3000年的時間裡被拼湊在一起並重新組合在一起。 例如,“青銅鳥腳神像”由8號祭坑出土的青銅尊像、龍站立的青銅雕像、2號祭坑出土的青銅鳥腳雕像等一批文物組成。 這怎麼可能?
青銅鳥足雕像的細節。 新華社記者王習攝。
它採用“數字修復演示”的展覽方式,修復專家和人工智慧演算法對文物進行修復,通過數字虛擬修復技術,實現文物跨坑拼接和修復修復,並通過3D列印技術製作出原始規模的研究修復的仿製品,再現文物的精神。 劉嘉莉向觀眾解釋道。 “高度超過2公尺的文物,經過了3000多年的淬鍊,身體脆弱。 通過AI技術和3D列印,展出1 1件文物模型,既滿足文物安全穩定展示的需求,又讓您看到文物的奇特與精緻。 ”
“百年追夢”展區的“小木屋考古”,借助最新的裸眼立體新技術,將考古小木屋還原為展廳,參觀者可以沉浸在三星堆祭祀坑的考古發掘現場。 “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古代文物的發掘,就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專業性和艱辛。 來訪的成都市燕道街小學一年級學生盛英濤說。
據了解,為滿足遊客的文化需求,三星堆博物館將從龍年正月初一(2月10日)至正月初七(2月16日)提供延期開放服務。 屆時,還將舉行“三星堆新年大典”。
*來自:大眾科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