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孩子,因為我從小就處於無休止的照顧狀態。
但長大後,我跳出了照顧孩子、失去童年快樂的狹隘視角,在與身邊孩子接觸時,慢慢被孩子的天真感動。
每天吃完晚飯,我和老公都會在村子裡的街道上走來走去,看著到處都是烟花,聽著鞭炮聲,遠處鄰村隱隱約約的露天電影聲。
孩子們在玩耍,路人不知道是什麼讓他們興奮和歡呼,但無論如何,有很多事情可以讓他們開心。
一天晚上,我們看到一群孩子把他們的小炮散開來,整齊地放在地上,然後點燃了其中一門,其他的噼啪作響。
看著他們乙個個排列整齊的畫面,我隨口撒嬌地對老公說:“我也想玩。 ”
出乎意料的是,其中乙個小男孩伸出手,手裡拿著一大把大炮給了我。
因為我剛和老公在這個村子裡結婚,而且我不常來老家,所以村里認識的人不多,更別說孩子了。
我有點震驚地接過小男孩的大炮,驚訝於現在孩子們的慷慨、無私和天真,也為這裡的人們的淳樸而感嘆。
在我放假回家之前,我和我七歲的侄子打電話給***,告訴他我有幾天時間回去。
去年5月,我們聊著聊著帶他去公園遊樂場,他帶了兩塊錢,我開玩笑說他帶的錢不夠我們四個人每人買一根冰棍。
我和他開玩笑說,如果今年我能省錢為我們每個人買一根烤香腸。
結果,回到家,發現侄子做了乙個小筆記本,上面寫著當時離家的天數,他每過一天就劃掉。 當十字架完成時,就是我回家的日子。
他還拿出零花錢,準備在我帶他出去玩的時候請我們吃烤香腸。
聽了媽媽的話,為了攢夠零花錢,他開始勤儉節約,他極力向媽媽要必要的開支,堅決不動零花錢。
雖然孩子每天無事可做,但能記住親戚的隨便一句話,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大人的小願望。
我之前分享過,老一輩父母教導我們:去別人家的時候,不能向別人要飯吃,要學會禮貌懂事。
因為當時不懂父母話背後的邏輯,只能完全執行父母的吩咐,但對方很熱情,所以對於這種來來回回的拉扯,我感到非常心疼。
有一次,阿姨給我端來饅頭吃,因為我用力推,兩人差點把饅頭從地上撞下來。
有一天和媽媽**在一起,小侄女端著食物走了進來,媽媽問她從哪裡弄來的飯菜,她說是別人給的。
於是媽媽又開始了那套教育:妞妞,以後你要是去別人家,別人給你吃的,我們能不能告訴她我們不要了?
小侄女天真地回答:我不會!
在我這一代,父母的話是權威,我們無法反駁或反抗。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潮流越來越積極和進步,父母不再是絕對的權威,孩子有發言權,更有勇氣,更能表達自己。
當然,主要原因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的豐富使得許多虛假的感情趨於消失,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真誠,不再假裝客氣,彼此之間的物質禮物也不再是為了面子, 但出於誠意。
這樣,孩子才能保留自己的天性,有個純真的地方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