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層政客近日向中國示好,強調中美合作。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公尺利公開表示,白宮和五角大樓應該與中國溝通合作,而不是盲目追求衝突和對抗。
美國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也表示,美國正在積極推動中美領導人會晤,美國國務卿和副國務卿即將訪華。
此外,7名共和黨參議員還簽署了聯名信,呼籲拜登結束川普發起的“中美戰爭”。 這些都表明,美國對華態度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短短乙個月的時間裡,拜登從軍事到政治再到經濟,對我國發起了全方位的求愛與和平呼籲。 這是否預示著拜登將調整對華政策?
我們對這一變化持什麼態度? 1月20日,美國前**川普在嘲笑聲中下台。 幾個小時後,新任**拜登在一場盛大的儀式上搬進了白宮。
儘管川普在卸任前宣布了四年的競選計畫,但他的孤獨仍然讓美國許多粉絲感到難過。 然而,在中國網際網絡上,人們稱其為“可惜”。
這主要是因為比起拜登,川普更符合大多數中國人的“審美”。 雖然川普身上充斥著白人至上主義、種族主義者、反華先鋒、人權惡棍等負面標籤,但他的優點在於他的正直。
他二代富豪的身份和富豪的自信,讓他在舞台上直接表達不滿和敵意,從不搞口是心非或曲折。
拜登和川普都是政治老手,但他們的形象卻截然相反。 川普曾被大眾視為“笑虎”和“偽君子”,拜登也和這種人沒什麼不同。
儘管領導層發生了變化,但美國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延續了川普時代的政策。 在任期間,川普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實施了一流戰爭和華為5G禁令等一系列措施。
拜登上台後,更是用上了更狠的手段,比如設立“印太協調員”一職,提名庫爾特·坎貝爾擔任該職位。 這看似是正常的人事變動,但因為坎貝爾的身份,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坎貝爾在亞太地區擔任重要職位,尤其關注中國。 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由他制定的。
這一戰略旨在拉攏和利用中國的鄰國來遏制中國的發展,並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 拜登再次任命坎貝爾擔任新職務幾乎可以肯定是另一次“再平衡”的開始,但範圍已從亞太地區調整為印太地區。
坎貝爾的言論和行動也證實了這一點。 他公開表示,美國必須提高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的博弈水平,以防止中國主導亞太地區。
他還透露,拜登正計畫對太平洋島國採取重大行動,他的陰謀似乎正在醞釀之中。
拜登對華態度發生了變化,從原本對華不友好,到突如其來的示好和談,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顯得頗為詭異。 其背後的原因可以從美國七位參議員要求停止的“中美戰爭”中看出。
2018年1月,川普宣布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徵收關稅,引發了戰爭的開始。 次月,美國商務部更進一步,對中國鋁箔製造商徵收約50%-100%的反傾銷稅,進一步加劇了戰爭局勢。
川普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中國中美進出口缺口達到2758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跨境商業活動淨利潤為2758億美元。
這讓川普極為不滿,他試圖通過**戰爭來壓制中國經濟,並希望從中國賺回一些錢。
在過去三年中,川普頻頻製造事件,將華為等600多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並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範圍擴大到3700億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採取了封鎖華為產品和5G技術、切斷晶元和軟體等各種措施。 “對於第一次戰爭,中國不想打,不想打,但也不怕打。
如果有人上門,我們會在你身邊。 “耿爽在2019年的霸氣回應,中國通過徵收關稅等手段進行了有力的反擊。
美國“打死800敵,打殘1000人”的做法,雖然給我國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和障礙,但總的來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早在2019年,許多美國專家就對這場戰爭表示悲觀。 他們指出,美國幾乎破壞了其經濟的每個領域,包括農業、科技、汽車等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而且也一直動盪不安。
一些專家憤憤不平地表示,美國人想要的根本不是最好的補貼,而是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解決方案。 可以看出,中美戰爭對美國的經濟和民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然,美國最擔心的是新冠疫情。 源於川普對防疫的錯誤態度和美國人的極端自由主義理想,美國自去年初以來一直處於全球疫情的中心,只有印度才能與之抗衡。
由於生產停滯、企業停工、企業倒閉和員工失業的連鎖反應,大流行的連鎖反應使美國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 此外,美國此前瘋狂印鈔,導致通脹加深。
根據我們上一期**,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依靠中國擺脫了經濟困境。 這一次,美國還希望緩和中美關係,通過加強大宗商品和增加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讓中國為美國的經濟危機買單。
畢竟,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幫助。 讓我們轉向外交。 如前所述,拜登和川普的執政風格截然不同。
川普經常公開批評和敵對,不遺餘力地攻擊他的對手。 另一方面,拜登善於偽裝和算計,懂得“小的不能容忍就大計畫”和“在重要和重要之間做出選擇”的原則。
拜登上台後,美國整體外交政策趨於緩和,摒棄了川普的“單邊主義”,開始積極尋求國際支援和聯盟。 一方面,拜登要恢復美國的國際形象,贏得更多真誠的支持者; 另一方面,他希望聯合更多的國家來遏制和打壓中國。
然而,拜登可能沒有想到的是,那些曾經“高不可攀”的美國盟友和弟弟並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支援他。 在最近的北約峰會和七國集團峰會上,拜登親自出席,並將中國問題擺在桌面上。
他囂張地宣稱,他完全有信心迫使中國屈服,並希望與會國積極配合美國遏制和打壓中國。
拜登的計畫在實施中遭遇挫折,許多國家反對與俄羅斯對話與合作的話題,但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儘管如此,拜登早就預料到了,在積極包圍其他國家的同時,也向中國發出了友好的訊號。
無論是國內經濟危機還是國際形勢,都迫使拜登試圖改善中美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徹底改變對華態度。
無論拜登的態度多麼誠懇,那張笑臉都顯得有些虛偽,因為中美之間有兩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一是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二是中國崛起並擴大影響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奉行平等與和平的外交政策,無意稱霸世界,不干涉別國內政。 然而,在“小人心、君子肚子”的美國心思中,中國總是在發出威脅訊號。
例如,中國的友誼是建立在睦鄰友好和大國責任原則之上的,經常無條件地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和塞爾維亞。
相反,美國對盟國附加了許多條件,並利用各種手段來壓制敵人。 比較,上級和下級。 在這種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國際形象、地位、影響力和支援率不斷提高,而美國則落入了自我強加的陷阱,越來越不受歡迎。
在美方看來,這一事態發展是對其霸權地位的挑戰。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美國對華敵意的公升級,拜登的姿態只是曇花一現,下一秒可能再次變成鬧劇。
中方看清了美方的陰謀,一再拒絕給中方打電話。 美國在挑釁我國的同時,將軍事緊張局勢歸咎於我方,這是不可接受的。
中國是乙個寬容、愛好和平的國家,但底線是不可侵犯的。 拜登要是誠意的,就要拿出誠意,外交關係的根本基礎是相互尊重。
在當前形勢下,主動權在我們這邊,拜登需要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