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軍閥中。
有乙個非常特殊的軍閥。
現在他是網際網絡上傳次數最多的人。
這是他的那些“靈魂”打油詩。
但事實上。 他做了很多混蛋的事情。
但這些詩不一定是他寫的最好的作家1881年2月13日
張宗昌出生
1881年2月13日,張宗昌出生於山東鄴縣。
這一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節”。 當地有句俗話:“初中一年級十五官”,所以張宗昌被昵稱為“燈官”——家裡自然希望他日後能成為大官。
但至少張宗昌的家庭環境並沒有為他創造多少好條件:父親張文福平時種不了地,只能靠吹號來補貼家裡一些紅白相間的東西。 她的親生母親侯生下他後不久,她就“跳槽”(事實上,她逃跑了),去鄰鄉的乙個男人家裡住。
鄴縣古城樓。 1988年,葉縣從縣劃出,建為萊州市,萊州市為縣級市,由煙台市管理。雖然家境有限,但老張還是咬緊牙關,讓兒子在私塾讀了一年,讓他能認識幾頁“百姓”“千字文”——也就是這一年的墨水,給人增添了想像力,讓張宗昌後來以另一種形式“流了百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宗昌從13歲開始打工,種地、放牛、做人、幹什麼活。 但亂世時,生活還是窮困潦倒,最後只能像當時許多貧窮的山東村民一樣,去關東。
“渡關東”和“南洋”一樣,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遷徙。 無數“闖關”的人,其實只是乞求吃點東西,命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張宗昌卻是幸運兒之一——他邁出的這一步,讓他的人生發生了決定性的改變。
幾年後,村民們把張宗昌“真的在外面當大官”的訊息傳回了鄉里,雖然他給兒子起了個“燈官”的綽號,但張宗昌的父親張文福還是不相信:
他有這樣的生活,他能當大官嗎? 我仍然必須生活在“大桿子”(吹號)上! ”
張爸爸說的也是對的,也是錯的。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他的兒子張宗昌真的成了大官,而且還是大官。
但後世在評價中並沒有把重點放在這個“官”上。
很多人對張宗昌的評價往往只有四個字:
世界魔王”。
“混界魔王”的第一句話很重要——能夠“混”。張宗昌的母親侯在村里的時候,以“高大力氣”著稱,乙隻手就能輕而易舉地扛起一袋糧食。 張宗昌顯然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他從小就長高了,成年後身高超過19公尺,在人群中一站,經常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人高大,卻願意低頭。 剛闖入東地,從煙台渡海到營口時,張宗昌連船票的錢都沒有,但他馬上幫人背了大包在碼頭上三個月,湊夠了船費。 之後,他遊蕩於東北的營口、瀋陽、哈爾濱、長春等地,淘金淘金,翻鐵道關,做大生意,混跡土匪。
張宗昌身體強壯,臂力強,腦子好,學了一門技術就精通了一門技術,所以當過鐵路工頭,當過金礦工頭。 抗日戰爭期間,張宗昌依靠自己學來的“洋涇浜”俄語幫助俄軍搬運行李,還與最優秀的人取得了聯絡。
1919年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築工地上的中國工人抗日戰爭結束後,張宗昌一路前往當時遠東唯一的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通過當地中國企業家協會獲得了商團團長的職位。 在那裡,張宗昌靠著乙個拿著槍的人,彷彿成了大男人,開始了他的“颶風”生活:坐在劇院的前排,離開最好的包間吃飯,甚至連當地妓院的都得留給他......
但這個層次還遠遠達不到“混界魔王”的層次,頂多就是乙個在地方橫衝直撞的流氓首領,張宗昌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直想“大幹一場”。
讓他目瞪口呆的不是《孫子兵法》,而是報紙上的一條訊息。
1911年10月底,張宗昌從當地一家俄文報紙上收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訊息
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一夜之間天變了,滿清王朝岌岌可危,要共和國!
剛踏入成立之年的張宗昌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這對他來說,很可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立即請人介紹他,結識了當地的革命者,並表示願意一起“趕走韃靼人,恢復中國”。
張宗昌顯然有自己的優勢:他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起來的威望和權力,一下子拉起了一支400多人的團隊,其中大部分人都有槍。
不久,在革命黨人的安排下,張宗昌的武裝隊伍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出發,經日本長崎乘船直奔上海。
這位身高近2公尺的山東男子,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混世界魔王”之路。
第一步,張宗昌居然踏入虛空之中。
按照計畫,他最初把票投給了孫中山任命的山東省省長胡,但當時胡在山東拿不到實權,於是轉而求助於有權有勢的上海省省長陳啟梅——但當他到達上海時,上海已經收復了。
不過,張宗昌畢竟是“群中帶頭人”,以勇敢著稱,所以很快就被任命為上海解放軍騎兵團團長,駐紮在閘北地區,負責維護地方安全。
中國成立後,南北很快分裂,“第二次革命”爆發。 此時,張宗昌已經是江蘇軍第三師師長,被派往徐州與北洋軍馮國章師南下會合。
馮國章是袁世凱的心腹,他率領的北洋軍也是精銳師,張宗昌的部隊很快就被打倒在地。 戰敗之時,張宗昌根據之前觀察到的情況,犧牲了一句“混”字,當即向馮國璋麾下的張勛投降,在張勛的推薦下,他見到了本來想引誘他的馮國璋,立即表示效忠。
就這樣,張宗昌從革命軍變成了北洋軍,成了直屬軍閥的打手。
圖為馮鞏在《建黨大業》中飾演曾祖父馮國璋。不過,張宗昌雖然膽子極大,槍法精準(他是在東北打獵練練的),但他出身土匪,帶兵難形容:他本人十分狂妄,貪財好色,他麾下的軍隊以軍紀差、戰鬥力差著稱。
雖然馮國章後來一路崛起,成就了**大**,但張宗昌實際上並沒有為他贏得幾場戰鬥。 馮國章一死,立馬就失去了靠山,再加上軍隊屢敗,他在江蘇所攢下的根基也隨之喪失。
無奈之下,張宗昌決定投靠當時北洋體系中崛起的勢力派系曹坤,曹坤並不介意,但他的一大批將領,包括吳佩孚,堅決反對
此人出身土匪,貪財好色,軍隊軍紀極差,你打算怎麼辦?
在一般人看來,張宗昌當時已經進入了不迷茫的年紀,混到這個地步,看到就接受,拿著之前攢下來的小物件,回家過上好日子。
但張宗昌斷然拒絕,他很快鎖定了乙個新的方向:他的“第二故鄉”東北。
那裡的“東北之王”張作霖,不僅是自己的家人,而且與他有背景。
這“歸馬槍”,張宗昌真的殺對了。
張作霖確實收留了張宗昌,但起初只讓他當了憲兵營長。
張宗昌帶著“師長”的頭銜過來,給別人乙個“低配”營長,這也難怪張作霖。 在“有槍者為王”的軍閥混戰時代,張宗昌當時家資基本已經耗盡,什麼也帶不給已經“小康”的張作霖。
但張宗昌投奔張作霖後不久,運氣就來了:當時,張作霖在第二次致峰戰爭中戰敗,退到關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吉林的乙個旅長就帶著一夥土匪造反了。 張作霖當時對自己手中的士兵感到緊張,於是派張宗昌去平息叛亂。
張宗昌接過手邊的小兵,走過去看了看:好傢伙! 這群土匪中的大小頭目,要麼是當年一起“闖入東域”的兄弟,要麼是他們在山東的同鄉,都是熟人! 而這群土匪一直都知道大名鼎鼎的“長腿”張宗昌,當即表示願意接受“趙安”。
結果,張宗昌沒有花一兵一彈,就編了三個土匪團。
更何況,不久之後,張宗昌就組建了一支在蘇聯戰敗的“白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支純粹的“分軍”。
張宗昌的“白俄軍”後來成為其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也在此基礎上購買了裝甲列車,一度被其他軍閥效仿有人一槍,張宗昌的腰頓時又硬了起來,張作霖也意識到張宗昌已經成為自己需要的武裝力量,很快任命他為吉林省防衛軍第三旅旅長、吉林省遂寧鎮警衛。
在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後,張宗昌的**病又犯了:他開始吃喝玩樂,縱容下屬做惡作劇。 為了維持自己的開支和軍餉,他居然允許他的部隊在他的防禦區種植鴉片。
張宗昌的種種行為,就連用“拉巴子媽媽”當標點符號的張作霖都感到厭惡,更何況其他將領。 1923年,張作霖派心腹郭松伶為特使,名義上說要檢閱張宗昌部隊的演習,實則指示郭松伶在必要時解散部隊。
在電視劇集《少帥》中飾演張作霖的李學劍的台詞。但事實上,演習結束後,張宗昌的部隊並沒有解散。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人說,雖然郭松齡把演習定得很高,但張宗昌麾下的部隊完成得不錯,尤其是“**分隊”的戰鬥力令人印象深刻; 也有人說張宗昌對郭松伶大顯恩惠,甚至稱張作霖為自己活著的父親(那段話頗為粗俗,無法判斷是真是假,大意是張作霖罵他“我x”,張宗昌立刻笑著打招呼: “那你就是我的父親。” )
無論如何,事實證明,張作霖不解散張宗昌部隊的決定是正確的。
1924年9月,第二次致峰戰爭爆發,張宗昌作為張作霖的鐵桿忠臣,一路奮戰到前線,他的“**分軍”打得殘酷血腥,給直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馮玉祥發動政變和發動“北京事變”,一夜之間徹底崩潰,為馮家贏得了一場徹底的勝利。 (詳見[5.17]曹坤)。
立下大功的張宗昌知道自己有求賞的分量,他顯然逃不掉當時軍閥最大的情結之一:封印自己的一塊領土,建立自己的“小王國”。
1925年4月,張宗昌在張作霖的支援和段祺瑞的默許下,揮手示軍進山東。
此時44歲的張宗昌的頭銜是“山東省省長、省主席”,可謂是衣冠楚楚的回歸家鄉,無比尊貴。
那麼,魯人治理魯國有什麼作用呢?
張宗昌一生中最受詬病的,是他在山東任職期間的所作所為。
作為山東人的兒子,張宗昌掌權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要造福家鄉的父親和長輩,而是掠奪人民的肥肉和藥膏。
在張宗昌督辦魯國之前,山東畝地加起來一共2元2角,張宗昌來了之後馬上就翻了一番,然後又翻了一番; 菸酒稅原本是全年徵收60萬元,但張宗昌也下令加倍徵收; 路稅原本是100萬元,但張宗昌下令加了三倍。
此外,為了巧妙地設定徵收各種苛稅雜項稅的名號,張宗昌除了財政廳外,還設立了“財政清理辦”、“省稽查徵收局”、“稅務監督辦”三大機關,光是監察辦就有600多人, 加起來有1000多人,還專門為張宗昌徵收了房屋捐贈稅、印花稅、落地稅、產銷稅等各種稅項。
饒氏就這樣,張宗昌的**依舊入不敷出——他大力擴隊,只要有人叛逃,就會給他乙個官位。 本來山東省每年的軍費開支在500多萬元,但張宗昌一到,開支立刻翻了一番。 為此,張宗昌乾脆開機印鈔,亂出所謂“軍鈔”,導致山東財政迅速崩潰,物價飛漲,民生百姓。
沾沾自喜的張宗昌再加上張宗昌不僅愛錢如命,而且在各個層面都腐敗,所以當時山東省雖然已經富裕了,但還是經不起他的搶劫折騰,財政也入不敷出。 無奈之下,張宗昌只好重回老路——讓人開始在濟南一帶種植鴉片。
張宗昌在賺錢方面毫不手軟,打壓也很血腥。 他隨意折磨人民,殺人不眨眼。 他來到山東後不久,山東人就說:“切開光明”——直接砍頭; “聽著”把被砍下的頭掛在電線桿上。
1925年,青島工人為反抗日本工廠主的剝削和壓迫而罷工,張宗昌命令憲兵衝進工廠,直接向手無寸鐵的工人開槍,當場打死8人,重傷17人,造就了震驚全國的“青島**”
在這種背景下,張宗昌很快成為北洋軍閥中最臭名昭著的。
關於他的各種笑話在全國各地都很流行。
一般來說,最受後世嘲笑的是張宗昌的打油詩。
其實,那些“風在吹,母親在吹”或“上薄下厚”等開腦的詩,本該不是他寫的,而是別人寫的。 但他的“三無名將軍”的著名稱號卻無法逃脫。
首先是“我不知道我有多少錢”。
這之前已經描述過了,張宗昌的收錢手段是一流的,花錢如流水,老百姓乙個月就夠幾塊錢,隨便給姨媽和老婆買了幾千塊錢。 據統計,從張宗昌監督陸到離去,個人被掠奪的財富達數億元。
張宗昌第二個是“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士兵”。
不斷擴兵是那個時代軍閥們通病的問題,張宗昌只是更加執著。 當時,他自稱有40萬大軍,其實有20萬,這在當時的軍閥中確實不算小數目。
但問題是張宗昌缺乏治軍能力和財政支援,導致部隊紀律渙散,最終危及人民。 這從當時山東民間的流行諺語中可以看出:張宗昌的部隊被形容為人數多、兵雜雜,如“統帥走來走去,參謀多如狗”,反映出他的軍隊壓迫人民,“頭瓜子是護照, 而馬拉巴茲是一張票“,而張宗昌麾下的官兵中就有”**兵“,他們經常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強行買賣,喝多了惹事,甚至還強姦婦女。
三是“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個阿姨”。
張宗昌有姓有姓,記載的姑姑和妻子有二十三間房,在明暗中還有無數其他的。 但說實話,張宗昌的姨媽和妻子很多都是青樓女人,他樂於贖回別人做姑姑的妻子,他並不在乎。 而他的一些姨媽和妻子後來離開他去尋找新的生活,他也沒有刻意阻止他。
張宗昌的身高,確實可以讓他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自然而然地佔據了C的位置。 圖中,1為張作霖,2為張宗昌,3為吳佩福,4為張學良。張宗昌在都魯期間,確實一直想留下一些文化名聲。 他聽從楊都的建議,主持了《十三經》的重新刻版,並親自“作序”——楊都提前寫好了,他追溯。 這個版本的“十三經典”的質量被公認為業內最好的之一。
張宗昌也毫不猶豫地斥巨資創辦了山東大學,並邀請了光緒29年的冠軍王壽鵬擔任校長。 但是,這所新式大學與當時的北大、南開大學、東北大學不同,講究尊重孔子和復古,校裡的學生見到老師都要彎腰甚至跪下,所學的科目很多都是四書五經的內容。 因此,當時山東省很多學生寧願考上省外大學,也不願去山東大學學習,並戲稱這所學校為“亞歷山卓”——亞洲歷城縣的山東大學。 (關於軍閥大學的故事,見[10]。24] 當年的軍閥居然管理了那麼多大學?)
1926年,山東大學大門成立到目前為止,張宗昌的運氣其實還不錯,哪怕是在山東胡鬧,但因為手裡有槍,又有“東北之王”張作霖的支援,他一直安然無恙。
但在當時的中國亂世,很少有人能一直走運。
1927 年 7 月 9 日,國民革命軍宣誓北伐,以大大小小的軍閥為目標。
當時,北伐軍的主要目標是吳佩孚、張作霖和“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 此時,原本還尷尬的各界軍閥被迫聯手對抗北伐軍,身為“直魯聯軍”總司令的張宗昌成為先鋒。
1927年10月,張宗昌率領軍隊和參加北伐的馮玉祥的部隊在河南蘭考地區激戰。 驕傲的張宗昌不顧將領的勸阻,槍斃了鄭金生,順便沒收了他在濟南的所有家產。
1925年,張宗昌的部隊與孫傳芳的部隊激戰,張宗昌任命的前敵軍總司令石從斌被俘。 十年後,孫傳芳被石從斌的女兒石建橋開槍打死報仇。但一場勝利改變不了張宗昌的命運,更改變不了整個北洋軍閥的衰落。 1928年6月4日,黃谷屯轟出幾聲巨響,一代英雄張作霖回天,整個奉君體系頓時群龍無首。
此時張宗昌手裡還有五萬殘餘,他想出關與張學良匯合,但馮軍的所有將領都對他心存戒備,婉言謝絕了。 被困在山東的張宗昌被北伐軍包圍,最後不得不拋棄部隊,獨自逃往日本,在東京當上了公爵。
如果47歲的張宗昌願意在這個時候選擇退出舞台,那麼他應該可以像曹坤、段啟瑞、張勛一樣享受晚年,至少享受晚年,好好地死去。 但他覺得自己還有不少“餘熱”可玩,於是一方面頻繁與“皇帝荀”溥儀書信往來,希望得到經濟上的幫助,另一方面又帶著殘餘勢力偷偷溜回京城,頻頻聯絡各勢力,希望能捲土重來。
他最希望的就是回到家鄉山東,繼續做他的“土皇”——這個想法最終改變了他一生的結局。
當時,山東的負責人已經是韓福玉了。 雖然韓福宇表面上和張宗昌關係不錯,兩人甚至還結為兄弟,但實際上同樣有著強烈“領地感”的韓福瑜對張宗昌十分戒心。 有一次韓福玉請張宗昌赴宴,張宗昌喝醉時說了一句話:
我的很多老下屬現在都分散在山東各地,我只需要去打個招呼,馬上就能合併成乙個團隊! ”
張宗昌的本意或許是要失去誠意,但這句話卻讓韓福玉聰明了。
1932年8月底,在北平的張宗昌接到韓扶玉的來信,邀請他到濟南“謀大事”。
不僅是張宗昌的下屬,還有他的母親和張學良勸他不要去濟南,但張宗昌急於“重振旗鼓”,決定去濟南。
而這一次,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張宗昌抵達濟南後,受到了韓扶玉的熱情接待。
雖然頗為感動,但張宗昌心裡卻沒有底:韓扶雨從來不說他想和什麼“大事”合謀,只是天天熱情地招待他。 為此,就算是張宗昌這樣非常囂張的人,也難免會產生懷疑。
1932年9月3日上午,張宗昌突然向韓扶玉告別,說母親病重,需要立即趕回北平。
這次辭職有兩個版本。 一種說法是,張學良借用張宗昌姑姑和妻子的名字,說母親病危,勸他離開濟南。 還有一種說法是,張宗昌在宴會前在韓福玉的府邸裡閒逛,在乙個房間裡看到韓福玉和鄭金生的合影,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鄭金生就是他下令槍斃的人。 於是,最後,他找到了自己的藉口離開了。
聽說張宗昌要辭職,韓扶玉並沒有強行挽留他,而是為他舉辦了乙個下午的宴會,讓他鄭重其事地修煉,但他只是推卸責任,說他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去火車站為張宗昌送行。
韓復舉後來在抗日戰爭期間被蔣介石下令處決(詳見[11]。[24]槍斃韓福玉)。當天下午5點左右,張宗昌在火車站站台上向送行的眾人道別,突然有兩個人突然從人群中跳出來,掏出手槍向張宗昌開槍——可惜槍卡住了,子彈沒有射中。
張宗昌見狀,大喝一聲:“不好! 轉身就跑。
張宗昌總是隨身攜帶好幾把手槍,但一把在宴會上送給了他和韓扶雨的媒人石友三,另一把被鎖在乙個隨身攜帶的小包裡(裡面裝著各種機密檔案和密碼),一時打不開,只能徒手奔跑,沿著鐵路逃命。
兩名刺客緊追不捨,終於追上了體力已經寡不敵眾的張宗昌,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然後兩人又分別朝他的頭部開了幾槍,直到他被打到頭部。
一代“混界魔王”在家鄉山東被鐵路槍殺。
殺死張宗昌後,兩名刺客並沒有逃跑,而是平靜地投降了。
他們的身份一經揭曉,就引起了軒然:乙個叫鄭繼成,是鄭金生的侄子,後來被認為是他的繼子,另乙個是鄭金山的侍衛陳鳳山。
鄭繼成坦言,殺張賊是為了“為百姓除害,為父報仇”。
而鄭繼成的另乙個身份,是韓扶玉的**山東省參議員,繼父被殺,家產被沒收的時候,他只能住在天津租界,是韓扶嶼帶著家人回濟南安家定居。
鄭繼成“為父報仇”的訊息傳出後,全國都在為他求情,以為他是在“討回公道”,張宗昌本人被人民列為“通緝犯”,他殺他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此事被馮玉祥等人在幕後操作,形成了巨大的**,最終鄭繼成在乙個月後被宣布赦免,出獄後成為英雄。
當時張宗昌去世後,後來來的秘書長向五十洋喊話,卻沒有人願意抬著他的屍體。 而濟南的棺材鋪也不願意**棺材讓張宗昌下葬。 張宗昌的屬下最終買了一口棺材安葬,棺材被臨時停放在濟南的安徽鄉祠堂,導致濟南安徽鄉集體聲稱要燒掉張的棺材。
最後還是張學良等奉君老人動手,張宗昌的屍體被運回北平,葬於西山。 而他龐大的家族企業也消散了,從姑姑和妻子那裡得到了一小筆遺產後,他一意孤行。
在經歷了混雜的生活和三年的監督之後,張宗昌終於以這樣的結局告別了歷史舞台。
本文完)。本文主要參考**:
1.《土匪將軍張宗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研究委員會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2.《殺父報仇》(鄭繼成:《土匪將軍張宗昌》,全國政協文史研究委員會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3.《張宗昌和他的白俄僱傭兵》(魯安,《文史界》,2021年第01期)。
4.《張宗昌的終結與死亡》(郭旭寅,《同舟共濟》,2016年10月)。
5.《張宗昌案——*暗殺案叢書第10號》(韋子,《人民公安》,2015年11月)。
6、《張宗昌:濟南的開始與終結》(魯安春秋2022年第01期)。
7.《張宗昌與山東教育文化事業》(張愛紅,《蘭台世界》200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