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粉絲獎勵計畫
思科是網路裝置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正計畫進行業務重組,以專注於具有高增長潛力的領域。 據國內**報道,此次戰略調整可能涉及裁員數千人。 裁員的確切人數仍在確定中,但考慮到思科截至 2023 財年的員工總數為 84,900 人,即使最低估計為“數千人”,也可能意味著大約 11 人78%的員工將面臨被解雇的風險。
此次戰略調整是在思科在全球網路裝置市場面臨競爭壓力的背景下進行的。 雖然思科一度壟斷了路由器、交換機等網路裝置的全球市場,但近年來卻面臨著來自華為等廠商的挑戰。 特別是在乙太網交換市場,據IDC統計,2022年第二季度,思科、華為、Arista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1%。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華為和Arista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還不到2%,這表明這些廠商正在追趕思科。
思科與華為的競爭歷史也很有趣。 從2002年開始,兩家公司因專利侵權而告上法庭,華為裝置隨後被禁止在美國銷售。 這一事件促使華為推動自己的網路認證系統,進一步加劇了與思科的競爭。
思科系統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網路裝置行業的領導者,但近年來,它面臨著多個方面的挑戰,導致其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下降。 以下是導致思科相對衰落的一些關鍵因素。
1.忽視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近年來,思科一直忙於整合資源,卻忽視了對客戶真實需求的了解,而忽略了對競爭對手的關注。 因此,思科的核心業務——路由器和交換機業務被稀釋,市場份額逐漸被競爭對手蠶食。 同時,思科也忽視了雲計算、大資料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未能及時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2、組織臃腫,戰略調整滯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思科的組織架構變得臃腫,決策效率低下。 這使得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難以快速調整戰略,錯失了很多發展機會。 此外,思科未能及時調整戰略和商業模式,以應對移動網際網絡和雲計算時代的挑戰,削弱了思科在這些領域的影響力。
3、與華為等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華為等中國廠商在網路裝置領域的快速崛起,給思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華為等裝置廠商在技術創新和市場份額上不斷追趕思科,這使得思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4. 產品的複雜性和質量:思科的產品以其高質量和高效能而聞名,但也因成本高昂且配置複雜而受到批評。 這導致一些客戶轉向更便宜、更易於使用的替代品。
另一方面,華為這些年來在很多業務上都開花結果了!
華為在2023年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銷售、研發投入和HarmonyOS公升級方面。 具體說來:
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華為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同比增長37%,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Mate 60系列的貢獻。 這表明華為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仍然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加大研發投入:儘管2022年淨利潤有所下降,但華為研發投入創下新高,佔全年營收的比重達到25%1%。這一比例遠高於同行業眾多企業,體現了華為對未來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承諾。
HarmonyOS系統公升級:華為的HarmonyOS作業系統(HarmonyOS)也在不斷推進公升級計畫,截至2023年1月31日,已有62臺裝置收到HarmonyOS 3正式版本公升級,也有裝置開始公測招募和花粉Beta測試。 這顯示了華為在自身作業系統上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華為多年來之所以發展得越來越好,是因為它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技術創新和全球布局,具有靈活的組織架構和應對挑戰的能力。 這些因素的結合,使華為在全球網路裝置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