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秦始皇統一南北以來,中原的**一直是歷代統治者急於修復的傷口。 魏晉南北三朝,這一時期持續了300多年,北方作為正統傳承的觀念從未被南朝割斷。
自跨越南疆以來,南朝共發動了16次大小不一的北伐,希望統一天下。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就像一塊石頭沉入大海,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收回這塊心,而這究其原因,就是主將的失誤和無能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公元313年,祖提是農曆除夕五,雖然在北方有名氣,但他住在亂世揚州貧山丹陽,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 這一年,晉帝被韓昭滅,百官望著桌上的東晉王朝,要迎天子牌位到建業,安撫韓昭,迎北。
雖然祖緹以前從來不願意出門,但他仍然期待著有機會為國家盡力而為。 他深深地感到,這是上帝賜予的機會,是檢查他生命的好時機。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率兵渡河北上,向勁敵石樂宣戰,發誓要收復中原,否則就不回老家。
一開始,祖帝的北伐就像進入了無人區,輕而易舉的收復了一大片河南。 然而,就在他即將一口氣深入中原時,卻遭到了司馬睿派來的戴元的阻攔。 戴遠不僅沒有提供額外的援軍,反而處處給祖緹製造了麻煩,極大地打擊了祖緹的士氣。
再加上之前辛苦的積累,祖緹終於在中原發怒了,還沒來得及寸步之差就以失敗告終。北伐雖然收復了河南的一部分,但在祖帝死後很快就失守了,不得不說是大將祖帝突然去世造成的失敗。
公元339年,禹良在東晉執政八年。 在執政期間,他對持不同政見者進行報復,並一再犯下重大錯誤。 這時,石樂的死訊傳來,大家都不相信石胡能控制住局勢。 於良極力主張趁機北伐,習健等大臣極力勸阻,但余良還是一意孤行。 他從多個方向派兵北上,但一開始就遭到了後趙軍隊的瘋狂反擊。
奕城在不到乙個月的時間裡就失守了,率領奕城守軍的毛寶和范軍雙雙投河殉難。 其他路線上的軍隊也相繼被擊潰,掀起了一股向北投降的浪潮。 最終,北伐一團糟,於良名譽掃地,次年氣死。俞良的戰鬥可謂愚蠢,慘敗不亞於祖黎,也可以歸咎於主將的失誤。
尹昊本來就是乙個健談的人,野心勃勃卻狂妄自大。 公元349年,石胡死訊傳來,被好心司馬羽極力推薦擔任揚州刺客。 殷浩開始趁機擴權,與桓溫爭奪權力。 352年,他的第一次北伐在許昌城下慘敗。
翌年,他又率領大軍北上,遇到姚襄的叛亂,棄軍掠奪百姓,狼狽歸南下,再次失敗。 這一次,不僅北伐沒有成功,尹浩也被桓溫徹底壓制,在被免職降職三年後,他恨之心死了。 殷昊在這兩次北伐戰爭中暴露了自己不足的荒謬之處,他的野心大而有才華,卻沒有實際的天賦和勇氣來支援他,難怪他接連敗下陣來。
桓溫幾乎以一人之力推翻了東晉王朝,與軍閥勢均力敵。 他還親自三次親自率領北伐,企圖完成統一大業。 354年,他率軍4萬大軍闖入關中,困住洛陽,但因糧食耗盡而不得不撤退。 356年,他收復了河南、清、燕三州,再次進軍洛陽。 然而,皇室並沒有向桓溫伸出援助之手,拒絕讓他離開洛陽。
所以桓溫只能讓毛牧之等部下象徵性地駐紮,他回到了荊州的巢穴。 北伐的中原剛剛失手,很快就被北軍攻占了。 369年第三次北伐戰爭中,他被前燕將軍慕容垂擊敗,損失了3萬精銳。 由此可見,溫再厲害,單憑一己之力也難以完成北伐大業,沒有朝廷的大力支援,北伐很難成功。
公元409年,劉煜趁著南燕人入侵邊境,發動了第一次北伐。 他親自率領大軍深入燕國,以步兵圍城,以水攻城,同時打擊燕軍士氣。 次年,劉煜將南燕之主慕容超攻占光谷城下,一舉滅了南燕。
416年,他繼續北伐,分兵五路進攻後秦,不久攻占了長安。 劉煜的兩次北伐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摧毀了南北兩大敵國。 這主要得益於他優秀的軍事謀士,以及統帥南朝強大的國力,輔以優秀將領的結果。 只可惜他沒有長期駐紮在關中,北伐的成果沒有得到鞏固。
公元430年,劉一龍趁著北魏戰爭發動了第一次北伐,很快收復了河南部分失地。 沒想到,他的將領芷言之不敢上前,任由魏軍反擊。 445年第二次北伐戰爭中,統帥王玄墨不聽勸阻,分散兵力,全軍覆沒。
第二年,部隊再次出動,但由於戰略布局錯誤,劉興祖的前進沒有被採納,最終三軍分兵作戰,徒勞歸來。 劉一龍的三次北伐都失敗了,主要原因就是選錯了將領,實在是智商疏忽,不了解大局。
大同二年(520年),北魏發生頤音之亂,蕭良決定趁機發動北伐。 陳清之奉命護送北魏氏北上,去見皇帝。 他以7000人擊敗了北魏著名將領袁天牧的三十萬大軍,率先攻占了洛陽。
只可惜傀儡皇帝袁昊平庸無能,二祝融出手來攻打,陳清之只能狼狽地撤退。 北伐取得了奇蹟般的成果,但由於人選不當而功虧一簣。 陳清之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更加受寵,被重用。 可見,梁武帝也逃不掉罪責,讓北伐重蹈覆轍。
陳皇后在位期間,吳明哲兩次率軍北上。 573年,他第一次北伐,深入齊國,攻破濮陽城,收復整個淮南地區。 正因為陳玄帝不打算在北方久留,這次北伐雖然佔據了廣闊的領土,但收場卻沒有問題。
公元577年,吳明哲再次北伐,起初成功擊敗了梁時彥,但不久在遇到宇文雍後就崩潰了,只好狼狽逃竄。 宇文雍用河水擋住了它,使它難以移動一寸。 吳明澈被一比十俘虜,他奮力拼搏。 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北周王朝的強大實力,再加上宇文雍在北方的無縫安排,吳明澈實在是難以抗拒。
南朝第十六次北伐戰爭的過程充滿了坎坷和曲折。 主將們要麼狂妄自大,低估了敵人,要麼孤身一人,要麼遭遇意外,屢戰屢敗,始終沒有實現南朝諸侯統一中原的願望。 由於所謂兵快,圍著魏國救趙,不容錯過機會。
這十六次北伐戰爭,充分暴露了南朝統治階級在領導北伐大事上的決策和指揮上的錯誤。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失敗積累的心理陰影,南朝朝廷才逐漸對北伐失去了興趣,最終失去了收復中原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