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第一電動汽車公司的爭奪戰中,多年來一直風靡一時的特斯拉,終於迎來了對手。
那就是比亞迪,由王傳福創立,王傳福是一家從乾電池起家的中國製造商,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商。
這場追逐是如何發生的? 讓我們從特斯拉的財報開始。
上週,特斯拉發布了2023年全年財報,漲跌互現。 好訊息是收入和交付量都是**,交付量達到18090,000臺,不僅實現了年初的目標,而且比去年增長了38%。
壞訊息是毛利率下降,營業利潤率下降,現金流下降。
好訊息在意料之中,但壞訊息打擊了特斯拉的疲軟——毛利率和利潤率是特斯拉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而且降幅相當大。
隨後,資本市場對這一成就做出了反應,特斯拉股價暴跌1213%,總市值蒸發80111億美元。
受此影響,馬斯克首富之位被LV的老闆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拱手讓。
也就是說,特斯拉2023年的汽車銷量會更高,賺的錢更少,這一切都應該在馬斯克的計畫中——降價換量,最終用軟體賺錢。
但如果看一下全球新能源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情況,事情的發展顯然超出了馬斯克的預期:
垂直整合帶來的高利潤率是特斯拉的優勢,但在中國發起的**戰爭,正在成為馬斯克射向自己的一顆子彈。
#特斯拉失去了兩個桂冠
2022年底,特斯拉首次掀起了**大戰。
三年來,特斯拉的年交付量從50萬輛攀公升至180萬輛,營收從1.25輛增長9億美元,去年創紀錄的96.77億美元。
但特斯拉的**之戰打得越多,對銷量增長的影響就越有限。
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增長乏力,直接歸因於產品更新緩慢和消費者的審美疲勞,尤其是在中國,除了價效比高、質量低下之外,消費者對一款好的新能源汽車有了更豐富的立體化和更多樣化的評價體系。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進入新市場的先發優勢耗盡後,特斯拉的創新能力明顯減弱,在很多維度上,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前瞻性和領先性不再那麼明顯。
以Model 3為例,國內純電動轎車約25萬輛,如極氪007、Galaxy E8、飛帆F7、小鵬P7i、智捷S7等。
這些車型在尺寸、800V充電技術、充電速度、續航里程、智慧型駕駛等各個方面都給Model 3帶來了壓力。
特斯拉與Model 3和Model Y的無敵競爭將很快成為歷史。
在這次財報發布會上,馬斯克可能已經主動透露,特斯拉將推出價格更低的Model 2,以安撫市場情緒,如果一切順利,Model 2也將最早在2025年大規模交付。
問題在於,Model 2的生產地點尚未確定,可能在墨西哥或柏林工廠。
在那之前,馬斯克只能繼續對Model Y和Model 3抱有希望。
銷量方面,近6個月,Model 3僅達到1個月最佳狀態5萬輛,與Model Y相比差距明顯,可以說其銷量天花板已經顯現。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追趕比亞迪的過程中,已經連敗兩冠。
第乙個是全球新能源銷售冠軍的位置,第二個是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售冠軍。
面對對手的逼搶步伐,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是一家人工智慧和機械人公司,已經將特斯拉從電動汽車賽道轉移到了科技賽道。
我們不能說馬斯克錯了,但科技公司的特點是強大的研發能力和產品成果,特斯拉最新的Cybertruck早在5年前就已經發布了。
#比亞迪的逆襲之旅
根據比亞迪近日發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2輛44萬輛,同比增長62%以上。
在銷量飆公升的同時,比亞迪的財務業績也在迅速上公升。
2023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營收已達4222輛75億元,超過2022年全年營收。
根據比亞迪近日公布的業績**,預計去年淨利潤將在290億至310億之間,同比增長7446% 至 8649%,相當於每天賺約8200萬。
總的來說,比亞迪的成就不僅標誌著一家汽車公司的成功,也象徵著中國汽車工業借助新能源汽車的崛起。
最明顯的是,中國消費者開始購買中國汽車
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資料,去年1月至11月,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超過50%,是日系品牌的三倍,是德國品牌的兩倍多。
同時,全球汽車市場也為中國車企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比亞迪去年出口量超過24萬輛,佔其300萬輛銷售目標的10%。
因此,對於比亞迪來說,2023年不僅是實現銷售目標、成為銷量冠軍的一年,也是開始向全球第一電動汽車企業衝刺的一年。
#結論
儘管中國市場遭遇挫折,但特斯拉仍然是全球市場的強勢參與者。
根據2023年財報,特斯拉日均營收超過265億元,在新能源領域仍保持領先地位。 此外,Model Y去年超越豐田卡羅拉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乘用車。
大家都看得出來,隨著電動汽車越來越普及,特斯拉將繼續以較慢的速度增長。
一方面,隨著美國、德國等市場對電動汽車補貼的減少,首先明顯會削弱特斯拉車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東方競爭對手的崛起。
在財報發布會上,馬斯克表示,中國的車企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
如果沒有關稅或保護,中國汽車製造商很可能會淘汰全球絕大多數競爭對手。 」
正如馬斯克所說,擺在比亞迪面前的挑戰,除了智慧型,也是障礙。
比亞迪暫時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歐洲存在關稅風險,而全球人口最多的印度市場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的下乙個戰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