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 英妮)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中國教育30人論壇、文翔實驗室收集了近百萬個家庭的親子心理健康資料,深入分析了家庭養育環境對兒童心理健康、積極心理素質和日常生活行為的影響,共同編制了《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育兒環境報告》, 由中國出版集團中國翻譯出版社正式出版。
《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育兒環境報告》。 圖片由中文翻譯出版社提供。
中國家庭的養育環境是怎樣的? 報告指出,許多家長在認知上符合現代教育觀念,但他們無法跟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出“知識和行動的不一致”。 資料顯示,在認知層面,75%的家長認同擁抱等肢體語言表達了對孩子的愛,65%的家長認同孩子應該自己做決定; 在情感層面,80%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感到焦慮,60%的家長總是擔心孩子的意外。 在行為層面上,45%的父母經常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為。
爸爸媽媽,男孩的父母和女孩的父母,誰更著急? 該報告用資料給出了答案:焦慮在爸爸中更為普遍(爸爸:70%,媽媽:55%); 男孩的父母更焦慮(64%的男孩父母和55%的女孩父母)。 總體而言,男孩的父親最焦慮(76%),最常干涉孩子的行為(65%)。
報告還顯示,初中生家長最焦慮(初中64%,其他年級58%),干擾行為最多(初中50%,其他年級43%),親子互動溫暖度最低。
報告指出,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為兒童的身心健康奠定了基礎; 在初中階段,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最大,也是最關鍵的時期。 到了高中階段,家庭教育的保護作用大大減弱。
在新書發布會的討論環節,國家高階智庫北京師範大學全國教育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教授表示,在推動教育改革的因素中,家庭與學校、家庭與教育理念的問題對整個教育體制的改革影響很大。 他高度肯定了家庭養育環境研究的意義和價值,期待通過研究的迭代公升級,給全社會乙個“美好、理想、理想的家庭養育環境是什麼樣子”的整體建設,讓社會懂得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專家研討會現場。 圖片由中文翻譯出版社提供。
首席教育專家、中國兒童新聞出版總編秦璐指出,當今的家庭環境面臨幾大衝突,一是期望的衝突,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帶來絕望; 二是保護衝突,過度保護帶來孩子無能; 三是愛情的衝突,過度寵溺帶來孩子的狠; 四是溝通的衝突,過多的干擾會給孩子帶來無助感。 家庭養育環境值得全社會關注,因為孩子是種子,家庭是土壤,土壤的質量直接影響種子的生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兒童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洪明強調,家庭教育旨在為兒童創造最佳的生活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都發生了變化。 家庭教育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同伴關係。 父母是孩子衝突的調解人、價值觀塑造者、規則制定者,父母應該參與孩子的成長和生活,這就是教育。
中國青年報社原副社長謝翔坦言,家長們表現出的焦慮,恰恰是因為與孩子缺乏溝通。 父母在與孩子的家庭溝通中更加積極,這會產生轉移數千英鎊的效果。 他們的溝通很順暢,孩子的成長也很順利。 她鼓勵父母和孩子通過家書進行平等、溫暖的交流,讓親情的溫度貫穿孩子的成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