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蝶變十年
十年前,二月是京津冀的歷史坐標。 **總書記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將京津冀協同發展確立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的國家重大戰略。
千年計畫從這裡開始,十年巨變濃厚。 歷經10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交出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重點區域加快協同,形成“京津冀上軌”主框架,北京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齊飛”,交通、生態、工業、公共服務率先取得突破, 樁的進展令人興奮。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世界級和諧宜居城市的戰略目標,深刻闡述了“建設什麼樣的資本、如何建設首都”的時代重大課題。 它不僅著眼於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和啃咬區域協調發展的硬骨頭,而且著眼於解決資源環境嚴重超載的矛盾,探索人口稠密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親自謀劃部署,一班總書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很多想法。 十年來,總書記視察北京11次,來京發表重要講話21次,參觀了北京市副中心建設工地和大運河森林公園。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北京市堅持首都戰略定位,把握“首都”和“城市”,統籌“給予”和“獲利”,堅定不移地解除非首都職能,城市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京津冀,地理相連,親民,區域融合,文化融合,京津冀城市副中心應運而生,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設,是北京建都以來的里程碑事件,也是新時代北京發展的重大機遇。 “站在這個時間點上,要建設北京的副中心,我們必須有21世紀的眼光。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北京城市副中心貫徹落實“世界視野、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徹底摒棄了“攤開餡餅”的傳統觀念,短短十年時間就發生了精彩的變化。
城市副中心的過去十年,是白手起家的十年,是驚天動地的成長的十年,是聯合成長的十年,是滿滿希望的十年。 不管你是誰,不管是第一次去還是十年來參與其中,都能感受到分中心與日俱增的活力,你會由衷地感嘆:千年運河岸邊的分中心,這十年的巨大變遷必將載入史冊。
副中心雄偉壯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有些人在這裡看到了發展的機會,有些人認為這個地方是創業的福地。 當時,由於通州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很多居民到市區打工,被稱為“沉睡城”。 如今,“沉睡之城”已經甦醒,正以蓬勃的姿態成長為京城新的增長極。 據統計,近年來,從北京中心城區向北京副中心遷移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加,副中心已形成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製造業、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現代種業六大產業集群。
求思、夯、求突破,每乙個標誌性節點,每乙個關鍵引路,譜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平凡歷程,也展現了這一歷史性工程更加壯麗的未來圖景。 “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以人民的滿意度來衡量”; 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設,最終要體現在增進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上。 北京副中心站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副中心未來的交通樞紐、首都北京的新門戶,1小時直達河北雄安新區; 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的推進,北京副中心逐漸被綠水青山包圍,展現出一幅藍綠、清新明亮、水城融合的美麗圖景; 剛剛開園的三座文化建築,大大提公升了副中心的文化建設水平,有效滿足了副中心市民的文化需求,讓歷史可追溯,精神有家,有閒暇之所。 公共建築與景觀自然融為一體,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工作、居住、休閒、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便捷快捷,副中心和諧宜居,市民幸福。
要把規劃落到實處,把藍圖變為現實,讓北京副中心成為這個千年之都的又一張美麗城名片。這是總書記的殷切囑託。
路如石,未來近在眼前。 北京副中心是乙個歷史性工程,將藍圖變成現實場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乙個乙個地做,乙個接乙個地做,繼續發揚“工匠”精神,用心推動,不斷書寫新的歷史。
北京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救濟。 新版《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北京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了130平方公里。
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184人30,000人,比2016年減少11人10,000人;與2014年相比,該市六個區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5%
質量改進。 全市經濟總產值已突破三萬億元、四萬億元。
宜居。 細顆粒物(PM25)年均集中度從2014年的85個增加9 微克立方公尺減少到 32 微克立方公尺 2023.
協同。 2022年,京津冀經濟總產值將超過10萬億元。
* 北京晚報 |記者 賈亮.
流程編輯:劉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