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婷.
他的眼神銳利如鷹,這是記者在安徽省定遠縣公安局指揮中心科技資訊通訊室見到警察馬伊民的第一印象。
馬益民在公安、科技、資訊領域奮鬥31年,練就了一雙“鷹眼”。 他擅長從海量資料中快速發現線索,為偵查破案提供技術支援,為數以萬計的離散家庭搭建橋梁。
馬一民初中時對無線電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從事通訊技術工作。 由於專業同行,參警後主要負責通訊裝置的維修,成為定遠縣公安局通訊技術員。
當時,局裡只有乙個**總機,後來被總機取代。 訊號好,使用方便,但維護成本和難度較高。 “對於電腦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編碼是一項基本技能,但對我來說很難。 馬一民回憶說,他買了大量書籍自學,還主動向廠家技術人員請教,最終掌握了維修技術。
克服困難,使馬益民信心滿滿。 此後,他以“堅守青山、不鬆懈”的堅韌不拔,專注於用科技資訊科技服務公安實戰。
在監控系統的布局上,為了保證硬體設施的準確性,馬一民跑刑偵大隊研究案件法律,浸泡在資料室研究裝置構造和光源的角度,蹲在大街小巷選擇點......
實戰需要什麼樣的支援,技術會跟進。 馬益民始終關注最新資訊科技,關注轄區最新動向,總結多項技術策略,幫助1000多起案件快速查辦。
2018年,滁州市公安局成立了以馬一民命名的**檢驗工作室。
推開工作室的門,6個長方形的鏡框很醒目,鏡框都是三角旗。 每一面錦旗的背後,都寫著乙個離散家庭團聚的故事。
馬警官,你一定要幫我找到我的兄弟! 2018年8月,該區居民李先生冒著烈日尋找馬一民,希望能幫助尋找失散的弟弟。 據李先生說,他的弟弟患有智力障礙,在2013年外出後失蹤了。 馬益民了解情況後,立即加班加點,在海量資料中搜尋比對。 如果一種方法不起作用,換成另一種方法,馬一民眼眶都紅了,他終於比對成功,在銅陵救助站找到了李先生的弟弟。 半個月後,兄弟倆終於團聚了,弟弟撲進了李先生的懷裡,不停地含糊不清地說:“回家,回家......回家吧。”
馬一民眼眶濕潤,他決心幫助更多的家庭團聚。 他得知救助站裡有李先生哥哥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幫他們找到親人?
馬益民與當地民政部門合作,利用公安技術幫助更多人找到親人。 在不到乙個月的時間裡,400多名長期滯留在避難所的人與家人團聚。
此後,馬一民先後在多個救助站幫助無家可歸者尋找親人。 2018年9月,他成立了“夢警民救援團”,目前已擴大到5個小組,覆蓋全國1200多個救助站,共幫助了1個救助站。30,000個家庭團聚。
馬益民還率先發起了“團圓”、“老兵搜尋”等公益專案,在他的帶領下,全國100多名警察加入了這些志願服務。
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馬一民就要退休了,他說:“只要群眾需要,就算我退休了,我也會繼續幫他們找親人。 ”
*:人民公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