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媽媽給家長的重要建議,涉及家庭教育的三個方面
一位來自名校的媽媽就經常被忽視的在家上學的 3 個重要方面向家長提供建議。
追求重要目標並進入名牌大學似乎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 他們中的許多人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努力學習,現在過得很艱難,所以他們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處於同樣的境地。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業成功不僅取決於天賦,還取決於後天環境。 期望孩子在逆境中取得成功,對於受教育程度有限且只是愛好的父母來說,這似乎有點理想主義。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一位母親如何教育她的兒子進入名校。
比亞迪大學的一位母親坦言,家庭教育有三個基本方面經常被忽視。 我的乙個朋友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他結婚後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當被問及原因時,他承認:"我必須具備我希望孩子具備的品質,所以我首先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必須承認,這一代人的父母責任感明顯增強。 然而"80後"跟"90後"的父母經常面臨乙個巨大的悖論:他們可能在年輕時沒有得到很好的家庭照顧,但他們無法從自己這一代人開始改變。
一位畢業於Bea大學並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的女性分享了一些非凡但經常被忽視的護理方式。 也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首先,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家長最常陷入的誤區是,學校裡的人際關係很簡單,學生只需要上學、做作業就行了。 事實上,即使是幼兒園的學生也可能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和個性而成為欺凌或孤立的受害者。 我們不必刻意讓下一代在人際交往中感到自在,但我們至少應該關注他們如何與同學和老師相處,並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
第二個方面是金錢和計畫的概念。 普通家長往往會陷入兩個極端:一方面,為了培養學生"自信",盲目購買學生喜歡的物品; 另一方面,對家庭貧困的反覆強調導致學生自卑。
這是讓學生了解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資源的良好教學方法。 例如,家裡有學生上小學時,一位母親每個月都會給他一定數額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決定如何分配,並定期討論,確保分配合理。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家長可能會對如何使用這筆資金產生分歧,家長應該在適當的範圍內進行指導。 如果學生用零花錢購買了 Netflix 的禮物,他們需要及時停止。 但是,如果用於購買符合學生興趣的物品,則不必過於嚴格。
第三點是培養學生學習"自戀"只有有了這種能力,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中國的一些父母傾向於認為只有"學科"跟"批評"為了讓孩子成長。
事實上,很多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失去了愛自己的能力,這會給未來帶來不利的影響。 當學生表現不佳或與同學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從了解事實和原因開始,而不是不喜歡學生。
對此,李雪琴也分享了乙個典型例子。 她在高中最後一年的考試中表現不佳,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然而,她的母親主動讓她出去,帶她去燒烤。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對父母的嚴格要求不是對立的,不要混淆他們。 教育專家吳志巨集曾經說過,乙個人的人生動力不是來自對失敗的恐懼,而是來自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然而,在家庭環境和學校的培養模式中,往往更傾向於強迫學生努力學習,強調"後果",而不是鼓勵學生嚮往美好的東西。
起初,可以看到一些結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潛在的風險也會出現。 教育不只是成績的問題,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從學校畢業卻無法適應社會。
教育孩子學會正確處理金錢和人際關係,堅定地愛自己,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第乙個條件是父母必須有寬廣的胸懷和能力。
這種"無條件的愛"它不是根據對子孫後代的切實結果和利益來衡量的,這本身並不是所有父母和老師都能做到的。
有些家長可能會感到困惑和擔心,他們會把孩子寵得太重,只會安慰和鼓勵他們,而不批評他們。 其實,這與堅定的教養並不矛盾,只是容易混淆。
以成績為例,我們說什麼"無條件支援"它指的是在看到學生努力學習後,能夠接受學生不如尖子生有天賦的現實。 學生要努力學習,不要浪費時間,這是家庭教育的底線,也是家庭教育的明確標準。
有些家長對學生的進步不滿意,無論他們多麼努力。 他們堅信,只要他們繼續推動學生,他們就能擴大他們的進步。 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現實的,缺乏對兒童的同情心。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教育資格確實有影響。 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和思維方式方面會有一些優勢。 然而"有教養的人"關鍵不在於學歷,而在於個人品格和對孩子的責任感。
雖然洞察力和能力在起跑線上起著重要作用,但成為乙個好父母的首要條件通常是能夠實踐上面的第三點,這往往是最困難和最關鍵的。 學生自己也能感覺到父母是不是真心實意的。
主題:您認為在家上學的核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