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見到銀髮雕塑藝術家何娥先生,他總是在畫草圖、寫筆記或雕刻......雖然今年已經87歲了,但她仍然感受到了藝術創作的蓬勃生命力。
2024年2月,中國雕塑學會專家顧問、甘肅省**文化歷史博物館高階館員何娥接受了中新社和**記者的採訪。 攝影:李亞龍。
《黃河之母》城市雕塑的作者是何娥,她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女性雕塑家,70年來從未停止過與腳手架、泥土和石頭打交道,創作了一件雕塑藝術。 近日,中國雕塑學會專家顧問、甘肅省**文化歷史博物館高階館員、甘肅何娥雕塑學院院長何娥接受了中新社和**記者的採訪,講述了她的“雕塑人生”。
好奇心和勇氣”。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因為我的父母和“長安畫派”的創始畫家趙望雲是好朋友。 祖籍上海金山、在西北長大的何娥先生說:“我與藝術的關係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熱愛。
1952年初,受家庭經濟狀況影響,正在上中學的何娥輟學,在家呆了半年。 “當時,奶奶讓我去父親工作的銀行工作,我不願意,我拒絕了。 何娥先生回憶說,雖然當時奶奶對她的愛好並不看好,但她還是在心裡暗暗決定“一定要畫好”。
半年後,15歲的何娥考入西北藝術學院雕塑系,成為西北地區第一位學習雕塑的女性,開始了自己的雕塑藝術之路。
談及自己對繪畫和雕塑的熱愛,何娥總結說,這是因為他的“好奇心和勇氣”。 她說:“第一年,我打下了基礎,第二年,當我被劃分專業時,我看到前兩門課沒有女學生學習雕塑,所以我選擇了雕塑。 只不過,當時何娥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選擇,竟然會成為她一生的事業。
學習雕塑是一件苦差事,何娥回憶說,他還是學生的時候,經常要挖泥砸......但她並不覺得苦澀,她說:“因為年紀小,對一切都充滿好奇,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 ”
1955年大學畢業後,何娥被分配到蘭州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 1962年,時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蘭州藝術學院院長的常書紅從學校挑選了幾位老師到該院工作,何娥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為我會去四五年,沒想到會待12年,而這12年將成為我藝術創作的重要基石。 何娥說。
何娥在敦煌文物研究所臨摹敦煌彩色雕塑。 (資料地圖)由He E Sculpture Institute提供。
我是乙個幸運的人”。
到達敦煌文物研究所後不久,何娥就被安排在唐代第194洞龕北側雕刻紅面王。 幾年後,當我去洞窟南側雕刻笑臉王時,我發現兩位王有很多不同之處:乙個衣領向內彎曲,另乙個向外彎曲; 盔甲的胸前是一條繩帶,另乙個是腰帶......
後來仔細對比,發現近在咫尺、姿勢相同的兩位王者,其實是13個不同的! 我太興奮了,我感覺自己正在觸控乙個古代工匠的心跳。 何娥說,相距只有兩三公尺的天王像,是古代工匠通過細節的創造,創造出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形象。
在敦煌的12年抄寫、研究、啟迪中,何娥體會到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留下了千餘萬的遺產。 “傳承中充滿了'程式碼',那就是創造,而我所觸碰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浪花。” 何娥說,她覺得自己是藝術道路上的幸運兒。
1974年,何娥從敦煌回蘭州後,表達了對古代無名雕塑家創作智慧的崇敬之情,創作了作品《巨人》,她在作品背面恭敬地刻上了“獻給古代優秀文化的創造者”,作品獲1979年甘肅省美展一等獎, 並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全國美展。
創造是我的生命力”。
1982年,何娥被調到習電影製片廠為電影《絲路花雨》製作敦煌彩色雕塑道具,並在一本紀念中日建交10周年專門推出的畫冊中看到了他臨摹的四幅作品。 何娥說,起初她很開心看到作品的簽名,但後來又感到迷茫,她說:“我可以臨摹,我們的孩子和後代都能做到。 即使我們很好地複製了古人的作品,這種藝術的光芒也永遠屬於古人,而不是我們的,我們應該創造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
“黃河之母”的工作現場。 (資料地圖)由He E Sculpture Institute提供。
從那時起,何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創新中,在創作中更加符合自己的內心觸感。 1984年,她懷著對民族、乙個母親、乙個孩子、乙個西方男人的無限熱愛,構思了《黃河之子》。 何娥說:“那時候,我只想到黃河和甘肅人民之間不解之緣,然後想到我們是黃河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是黃河的孩子,母親是永恆的。 立即減去西方人,成為現在的“黃河之母”。 ”
母親象徵著中華民族,孩子從女兒的襁褓中藉了乙個**,寓意著中華民族是無止境的,源遠流長的。 何娥說。
1984年,完成《黃河之母》的設計稿後,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城市雕刻設計展,設計稿被大連市選中。 何娥立刻回了一句,拒絕了,說:“蘭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衷心希望它建在蘭州的黃河上。 ”
1984年,《黃河之母》作品獲得“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獎”,1987年,城市雕塑《黃河之母》(花崗岩)獲得首屆全國城市雕塑大賽“優秀獎”,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黃河之母》榮獲“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 如今,“黃河之母”雕像已享譽海內外,成為蘭州的地標性建築。
他一直希望有乙個平台,讓他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1994年,57歲的何娥辭去甘肅省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職務,創辦甘肅省何娥雕塑學院。 30年來,河鄂雕塑學院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建成雕塑專案200餘個,通過雕塑作品呈現敦煌傳統文化的感悟和對祖國大地上新時代文化的責任。
何娥說:“乙個好的城市雕塑,可以給城市的形象加分。 2006年,“成吉思汗雕塑群”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落成,由五組雕塑組成,原創作者何娥負責該項目的總指揮和藝術總監,作品使用了480噸銅和6637瓶焊氣。 2006年,“成吉思汗雕塑群”榮獲“全國城市雕塑大賽年度獎”,被譽為“新時代雕塑的奇蹟”。
成吉思汗雕塑群“工作現場。 (資料地圖)由He E Sculpture Institute提供。
我唯一能獻給中華民族的就是雕塑! 時至今日,何娥依舊在創作,她依舊有很多藝術靈感,她說創作是她生命的源泉。
對於從事藝術的年輕人,何娥說:“要充滿熱情。 你要愛這個時代,愛這個社會。 人生就是這麼美好,珍惜每一分鐘每一秒! 生活就是這麼美好,一點一滴好好利用吧! ”
王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