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雅集山的祈福廟會,河北正定古城的璀璨燈籠,天津海河“金門古渡”的“活力秀帶”......這個假期,在京津冀的眾多文化活動和標誌性景觀中,可以看到來自三地的遊客相互參觀。 春節來回穿梭的畫面,讓京畿道大地的春節格外熱鬧。
在北京地壇廟的春節文廟會上,龍帽、龍形拿鐵藝術、燈籠等龍元素飾品成為廟會的主角。 遊客手持龍形燈籠,戴龍帽,以地壇廟會十二生肖吉祥物“龍龍”為背景拍照留念。 攝影:陳曉根。
什剎海洋洋溢著歡快祥和的節日氣氛,在巨龍面前,敲打著鼓聲迎接春天的歸來,聲響如雷,滿滿的幸福。 喜慶的農曆新年也吸引著外國遊客,農曆新年也屬於世界。 攝影:Yan Miao。
回望燕照,兩江相間的春天“,京津冀地理上連通、文化連通、親近,春節風情相似,文旅各具特色。 北京傳統廟會、精品表演、冬奧遺產,天津相聲民俗、國際風情、濱海風光,河北冰雪溫泉、古城地、戲曲村晚......早在今年春節前夕,這三個地方就完全以資源稟賦為基礎共同策劃6項主題文旅系列活動和10條精品旅遊線路為了吸引人氣,聚斂財富,鼓舞士氣。 “京津冀快樂,共度新年”,三地風味濃郁,居民們越來越近,心理距離也越來越近。
龍年春節期間,全新定製的天津版不倒翁女郎在天津亮相。 戲曲文化與京劇融為一體,穿越千年的“楊貴妃”身著蟒袍,頭戴鳳冠,手持金扇,與遊客互動,呈現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天津**記者姚文生攝。
春節期間,天津各大商圈和主幹道都洋溢著璀璨奪目的光芒。西清區楊柳青古鎮燈火通明,喜慶喜慶。 攝影:天津**記者潘立峰。
春節期間熱鬧的文旅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豐碩成果。 十年來,三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區高速鐵路總里程增至2576公里,基本形成了大都市區一小時通勤、各大城市兩小時交通圈。 在硬體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文旅政策協同持續跟進,三地完善京津冀文化和旅遊協同發展工作機制,相互推介產品、共享遊客、錯位發展、融合共贏,為遊客跨省流動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文化和旅遊融合協調發展的先行器示範區。事實上,不僅在元旦假期、熱門假期,而且在平常的週末,這三個地方也正在成為彼此居民“如此親近,如此美麗”的理想目的地。
2月10日,唐山南湖旅遊景區春節元宵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 河北**記者趙杰攝。
2月12日,民間藝術家在大運河(滄州)首屆春節元宵節上表演。 河北**記者張昊攝。
文旅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關係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燕照之地,依山傍海,一年四季風光秀麗。 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疊加在“同城效應”上,為三地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 隨著旅遊越來越成為度假休閒的綜合體驗,三地仍需繼續豐富供給,從“吃、住、遊、遊、購、娛”多維度優化消費環境,提公升遊客的出行體驗和滿意度。 加強協調,錯位發展,打造品牌,形成動能,文化和旅遊消費必將為區域發展攪動“泉水池”。
和諧與差異,美與美”。 春節假期期間,各大景區迎來了第一高峰。 從遊客熱氣騰騰的旅遊反饋中積累經驗,檢查並填補空白不斷公升級“隨走”旅遊圈,讓“花瓣同心”三地人訪更舒心這本身也是協同發展的“收穫感”。 *北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