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流傳一句諺語:大爺第乙個月就理髮死了。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這只是乙個玩笑,內容太荒謬了,根本不值得反駁。
可是,小劉正嶽去理髮,還真的惹上了麻煩,被告不僅故意殺人,還被要求支付100萬賠償金。
究其原因,是蕭劉正月理髮害死了舅舅。
這是乙個真實的故事,今年2月21日,CCTV12社會法律頻道《念關案》播出了一起案件,引發了熱議。
事情是這樣的,農曆正月初二,小劉去奶奶家拜年,舅舅見小劉的頭髮又長又亂,像個雞窩,就刺激了他。
小劉理髮的那天晚上,舅舅出去喝酒,回來騎電動車撞了電線桿,不幸去世了。
小劉的姨媽指責小劉明知第乙個月的理髮會害死舅舅,但她還是去理髮,於是她去公安機關控告小劉間接故意殺人。
群眾不懂法,公安機關怎麼會這麼荒謬,當然拒絕了劉阿姨的要求。
小劉的姨媽上法庭起訴小劉,要求小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賠償100萬。
法院認為,民俗不能上公升到綁架人的道德層面,車禍的起因是舅舅酒後駕車意外死亡,與小劉在農曆正月初二理髮無關, 並駁回了姨媽的訴訟。
那麼大叔第乙個月就理髮而死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呢?
根據資料,這種說法主要有兩種型別。
“剃鬚令”起源於清軍入關時,滿族要求漢人剃光頭發,留辮子,但很多人認為“體毛皮毛,領到的父母不敢毀掉”,於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拖著不刮鬍子, 這被認為是“對舊的想法”。於是,“思老”被傳聞為“死叔”和“死叔”。
另乙個源自**期間發布的“剪辮令”。 1921年1月,頒布了“剪辮令”。 經過清朝200多年的統治,編辮子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他們不願意剪。 “剪辮令”的實施恰逢正月,於是“剃頭思老”變成了“剃死叔”。
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但從目前的角度來看,死去的叔叔被理髮的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
古人流傳下來的民俗風情,要取精華,除渣,弘揚與社會發展進步相適應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