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收復科達,不敢對佤邦出手,佤邦的勢力是什麼
上個世紀,由於清朝的貪汙無能,雲南管轄的兩個地區被英國人非法占領,成為殖民地。
果敢被緬甸收復並淪為其領土,但只有佤邦保持獨立,珍惜祖國,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 那麼,佤邦依靠什麼力量來抵抗緬甸的入侵呢?
首先,佤邦與果敢和我國有著同源和命運。 從歷史上看,果敢和佤是唐朝南詔王國的一部分,南詔王國是唐朝的附庸國。
這些歷史淵源,賦予了佤族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和歸屬感,使其在抵禦外來壓力方面更加堅定和堅強。
宋朝時期,南詔國滅亡,建立大理國,果敢和佤邦成為大理國的領土。 雖然宋朝被削弱,周邊國家不再將其視為中心,但果敢和佤邦仍然擁有與宋朝相似的文化和語言。
直到元朝統一了整個國家,將雲南併入其領土,並在這裡建立了官方政府進行地方行政管理。 明代,由於雲南地理位置偏僻,少數民族眾多,除了設立雲南“木王府”都督外,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也實行了“土司”制度,由土司管理。
然而,由於土司制度的弊端,這些少數民族往往只知道土司,並不知道朝廷的存在。
清朝統治下的雲南,果敢和佤邦成為其領土。 然而,在1897年,由於英國戰敗,清**被迫簽訂了《關於續延滇緬邊界事務條約的補充規定》,果敢被英國強行占領,成為殖民地。
從那時起,果敢人民長期忍受殖民統治,世世代代遭受奴役、剝削和壓迫,生活極其艱難。
為了徹底統治果敢,英國人強迫當地的漢族人改名為“果敢”,用“國文”來沖淡他們家國的感情。 英軍仍不滿足,逼迫清朝割讓佤邦。
佤邦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清廷堅決不服從。 二戰爆發後,英國以修建滇緬公路為由進入佤邦,人民默許。
二戰後,英國放棄了海外殖民地,將領土歸還給英國,但果敢和佤邦未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相反,在1947年,緬甸憲法被修改,將佤邦列為其領土,雖然大多數當地居民不屬於緬甸,但他們不承認這項法令,但當地居民選舉了自己的行政長官。
今天,果敢和佤邦是緬甸的殖民地。
1949年,國民黨戰敗後,戰敗軍的一些殘餘被流放到佤邦,在那裡他們以武力宣布自己為“山中之王”。 然而,國民黨並沒有贏得人民的支援,反而激起了佤族人民的多次反抗。
1966年,緬甸共產黨游擊隊開始進攻佤邦,鮑有祥、趙妮來等人的游擊隊特別厲害,名聲特別大。
經過十幾年的激戰,緬共游擊隊包有祥等人與國民黨殘餘勢力的戰鬥終於告一段落,佤邦重獲自由。 1989年4月17日,鮑有祥等人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成立緬甸民族民主統一黨和緬甸民族民主聯合軍。
然而,緬甸軍隊不同意這一決定,雙方爆發了衝突。 由於佤邦的實力,緬甸軍隊**無法獲得優勢,因此被迫與佤邦談判。
經過談判,包有祥等人表面上接受了緬軍的統治,但實際上卻保持了自己的內部統治,並改名為“緬甸撣邦第二特區”,而佤邦內部人士則稱其為“緬甸第二特區”。
直到現在,佤邦仍然由自己統治,而不是由緬甸軍隊統治。 至於果敢,情況就更複雜了。 在明朝時期,這裡有乙個敬酒系統,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時,土司名叫楊文兵,在抗日戰爭中積極抗日,組建抗日軍隊,活躍在緬甸抗日前線。 他也萌生了帶著自己的土地回國的想法,並會見了雲南的人民。
經過慎重考慮,宋溪連任命他為“果敢自衛隊上校司令員”,並授權他指揮果敢。 從那以後,果敢一直有回國的願望,有這樣的機會。
然而,在1947年,楊文山為了一己私利,放棄了回歸祖國的念頭,轉而與緬甸“國父”昂山簽訂了《彬龍協議》,同意共同成立緬甸聯邦,擔任緬甸高階**。
甚至在1948年,楊文山的兒子楊振才就公開宣布,果敢正式併入緬甸,成為緬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楊文山的統治將果敢這個被中國統治了數百年的領土變成了另乙個國家的領土。 雖然果敢之後發生了許多起義和革命,甚至短暫地建立了獨立的特區,但最終被歷史的洪流淹沒了,只留下了幾波浪潮。
2015年,果敢獨立運動最終失敗,緬甸軍隊**接管果敢,將其更名為“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結束了其長期的獨立。
至於佤邦,雖然面臨與果敢相似的處境,卻不是緬甸軍隊統治**,這是為什麼呢? 乙個重要原因是領土和人口的大小。
佤邦面積超過3萬平方公里,雖然境內多山,但仍有許多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 另一方面,果敢只有2500多平方公里,人口稀少。
因此,兩者的領土面積是不一樣的。
領土的面積和人口的規模對乙個地區的影響不容忽視。 乙個地區的領土越大,人口越多,戰略縱深就越大,國力就越強。
除此之外,民族認同感也是乙個地區的重要標誌。 在果敢和佤族兩個地區,佤族的民族認同感更強。 這是因為佤邦從未被殖民過,而果敢則被英國人殖民了幾十年和幾代人。
這使佤邦擁有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好地團結本國人民,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因此,儘管果敢的領土和人口比佤邦少,但具有強烈民族認同感的佤邦在與緬軍的戰鬥中取得了更多的勝利。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果敢人逐漸放棄了他們的“漢人”身份,稱自己為“果敢”,使用“果敢語”和“果文語”。 長期**使果敢人很難區分自己是漢人還是果敢人。
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殖民地的孩子,他們從未被漢人統治過,他們一直受到英國和緬甸的影響,他們心裡還認為自己是漢人?
例如,楊文山曾有機會帶領果敢人加入中國,但為了個人利益,他果斷地加入了緬甸,放棄了自己的漢人身份,成為緬甸作為果敢族的領導人之一。
因此,果敢很容易被緬甸重新控制。
佤族,乙個曾經割讓給英國人的風景區,那裡的人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其他國家的人領導和統治。 英國人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緬甸人並沒有來統治他們。
後來,國民黨成為那裡的新統治者,但很快又被趕走了。 以鮑有祥為首的領導人宣布獨立,成為自治特區。 因此,佤族人民對自己的漢族身份有了清晰的認識,也對我們的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一直與我們的國家保持著聯絡。
果敢與佤邦 果敢和佤邦之間的歸屬感存在顯著差異。 果敢人有一半嚮往緬甸,有一半人嚮往我們的國家,在佤邦,人們對我們的國家有更強的認同感。
這種身份上的差異使佤族人民在面對緬甸時更容易團結起來,而果敢則很容易被緬甸人利用。 此外,果敢由於是緬甸聯邦的成員,因此採用了類似於聯邦議會的制度。
然而,從這個制度中受益的總是勇敢的上層階級,而不是普通人。 因此,當緬甸收復果敢時,果敢人民並不是特別支援果敢**。
總的來說,佤邦和果敢邦之間的歸屬感和制度差異是緬甸收復佤邦和收復果敢不容易的原因。
佤邦的獨特性在於,由於它與我國的密切關係,其內部實施的大多數制度都是從我國借來的,甚至可以說是抄襲。 例如,人民大會堂制度和共青團制度都起源於中國。
佤邦更重視人民而不是果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夠團結起來抵抗緬甸的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