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濟寧、張章)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交出乙份優秀成績單。 京津冀經濟總產值連續突破5萬億元,2023年三地經濟總產值將達到104萬億元,也就是19次,全區整體實力持續提公升,高質量發展蹄穩中求成。 這是記者在22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資訊。
北京市合作辦公室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伯正表示,十年來,北京牢牢抓住非資本職能“牛鼻”,深入開展紓困整改促公升級專項行動,撤出3000多家一般製造業企業,對近1000個區域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進行解圍公升級, 利用拆遷騰出的空間實施綠化9200餘公頃,減少城鄉建設用地130平方公里。北京市科技、商業、文化、資訊等高新技術產業新建企業主體比例較2013年的40家有所上公升2023年將增至66個,增幅為7%1%。
雄安新區繪製了一幅“未來之城”的新圖景。 劉伯正表示,雄安新區“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292個重點專案完成總投資超過6500億元。 “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外部骨幹路網已全面建成,京雄城際站、雄安站建成投運。 首批央企總部建設進展順利,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校區等四所高校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和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
北京次中心城市框架全面啟動,保持1000億元投資密集度。 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築揭牌,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和東六環改造全面加快,城市副中心的承載能力和吸引力穩步提公升。 北京市機關兩批集中搬遷工作順利完成,61家國有企業及其在京子公司落戶。
協同創新、產業協同是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記者了解到,從北京到天津、冀的技術合同周轉量從2013年的71個有所增加2億元,2023年增至7.487億元,年均增長265%。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設立了10000多家分公司。 北京市企業投資4家90,000次,總投資23萬億元,“京研、津、冀製造”模式加快推進,“六鏈五團”產業協同新格局確定,劃定生物醫藥等六大重點產業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