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引擎程式
世界造船業經歷了三次產業轉移,從英國到日本,從日本到南韓,從南韓到中國。 從世界第二到世界第一,南韓花了整整二十年才趕上日本,而且中國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趕上了南韓
然而,中國造船業真的輕而易舉地獲得世界第一的成就嗎? 你知道我們曾經很窮嗎? 中國的造船業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1949年5月,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失勢。
江南造船廠是“西化運動”中由江南製造局誕生的造船廠,正在組織開展“反疏散、反搬運、反破壞”的工廠保護運動。 除了 840 張圖紙和少量裝置外,江南造船廠幾乎被夷為平地。
江南造船廠大門(19世紀50年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們手中繼承的造船業完全是一團糟。 該國只有20家造船廠年造船量不超過10000噸。
幸運的是,當時正值中蘇蜜月期,1953年**協議,1959年24協議我們系統地介紹了蘇聯造船系統。
1958年,我們成功建造了新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船"飛躍"。這艘鋼船的承載能力達到134萬噸,在當時,這樣的技術裝置也算是先進這標誌著中國從建造小型船舶到建造大型船舶的重要飛躍。
“飛躍”紀念郵票。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不僅缺船,更缺鋼。 水泥解決了這個“迫切需求”。 與鐵船相比,水泥船製造周期短,原材料容易獲得,成本低,實用性好。 因此,水泥船迅速風靡全國,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淘汰。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中國造船業的困難尤為嚴重。
因為今年3月,國家召開了全國造船工業領導幹部年會,會議傳達的最重要的資訊是:中國造船業“吃帝糧”的日子結束了!
從現在開始,造船業將被剝奪國有制,軍品生產任務將下降2 3,民用產品的任務將幾乎為零,部隊將不得不去市場尋找訂單並養活自己。 這項政策後來被接受這被稱為“把船推入海浬”。
更糟糕的是,這是乙個全球經濟寒冬,造船業產能過剩,訂單急劇下降。
相比之下,作為造船業強國的日本和南韓進入國際市場時,既有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和船舶訂單的急劇增長,也有自身強大的補貼。 中國船舶不僅沒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補貼,而且還承擔著通過輸血到中國賺取外匯的任務,多麼地獄般的開始。
負責造船業的第六機械部(以下簡稱“第六機械部”)決定從開拓香港市場入手。
被譽為“世界船王”的愛國中國包玉剛和包玉星包兄弟發出了第一道命令:副本 270,000噸散貨船的建造合同。 那是 1980 年 5 月 15 日,兩個月後簽署了第二份訂單,這是後來“長城”和“望遠”。
然而,在商業上,鮑氏兄弟提出新船必須按照勞氏船級社的標準建造,船級社負責新船的驗收,而勞氏船級社則負責驗收新船。以其權威和嚴謹的權威而聞名
1981年7月6日,**在北京會見了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右)和香港環球航運集團名譽主席包兆龍(中)
當時,中國的造船業還採用蘇聯標準,西方標準聞所未聞,光是技術手冊就有三本。 根據合同,要麼延遲交貨如果仍未達到技術標準,船東可以要求賠償、返工,甚至棄船。
長城由大連造船廠承接,在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之後,最終的驗收結果讓嚴謹的西方測量師們也驚呼不已! 197公尺船的長度誤差只有2公釐,23公尺船的寬度誤差為0!
面對如此優質的船,寶氏兄弟毫不猶豫地為我們炒作,各國紛紛打聽價格,從1980年到1982年中國已簽署77艘出口船舶的合同。
1982年,第六機械部改組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改革開放後第乙個由第一部門改制的經濟實體。
重組成功,在總公司的領導下,中國造船業完成了與國際接軌引進國外7大船級社,5000多項技術標準培養獨立設計能力,為其後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從1982年到1997年,在15年間,中國造船業成為真正的外向型產業,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同時拉動了鋼鐵、材料等大量上下游產業。 1997年,中國造船業超過德國它成為世界第三,但市場份額僅為5%。,可見當時日韓造船業的實力。
然而,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即將來臨
由於一艘船從訂單到交付需要 1-2 年的時間,經濟危機往往滯後兩年才能到達造船業。 1999年,世界造船業迅速轉入蕭條,訂單大幅下滑,日韓開始打架,中國造船業幾乎難以與之抗衡。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程序也出現了波瀾壯闊,全國39個行業中有25個行業遭受全行業損失,其中包括船舶工業大量國有企業停產虧損。
此時,造船業再次成為改革的排頭兵!
兩會提出了三年內使國有企業脫困的目標,方向是整體分解為部分。 1999年7月1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以長江為界,分為兩大造船集團,北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南為中國船舶集團,又稱北方造船和南方造船集團。 目標是完全市場化和國際化。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外貿需求和航運需求飆公升,我國造船業進入爆發期。
2008年,中國造船量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2010年超越南韓,成為全球第一,市場份額達419%。從那時起,14年過去了,我國一直保持著第一的稱號再也沒有易手。
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國船舶工業國際市場占有率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完成訂單、新訂單和手持訂單三大指標均同比增長。
*:中國船舶工業聯合會。
從國際市場份額來看,中國造船完工、新訂單和手持訂單分別佔比。 6%和55%。 中國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南韓。
*:中國船舶工業聯合會。
另外造船業有三顆“皇冠上的明珠”,分別是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大型遊輪。
2023年11月4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莫杜”命名交付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同時建造所有三種船舶的國家這三顆珍珠都是我們採摘的。
同時,它還創下了一年內交付6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新紀錄交付了20艘貨櫃船,擁有24,000標準箱的全球最大貨櫃容量。
此前,由於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世界造船業從2010年開始走出十年之路,消耗過剩產能,各國造船業紛紛兼併併購,中國兩艘船舶也在2019年重新併入中國船舶集團。 近兩年來,終於出現了新的造船熱潮。
首先,通往北極的新航線即將開通,而新航線意味著一種新的船型,因為船舶的大小需要根據航線量身定做。
其次,由於碳中和的影響,航運業也制定了新的碳排放指標,為了應對新規,全球將再次迎來新的船舶迭代。
雄關曼道真是如鐵如鐵,現在從頭開始就往前邁進。 中國不就是這樣一艘巨輪嗎? 它載著14億人渡過風浪走到今天,並將繼續乘風破浪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