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宣布退休的於冬來,其實已經和胖東來說了多年的老伴,早在十年前,他就淡出了公司的日常運營。
他喜歡玩樂,一年兩到三次,最多 1 或 2 個月,有時甚至一年 300 天。 他喜歡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可西麗、玉樹等純淨的地方,伴隨著大自然的純淨,如雪山、湖泊、鹿、鷹、狼、熊等。 心情好的時候,他在草原上跳起了一段笨拙的舞蹈,模仿猴子的動作,爬上去追趕它們。
胖東來的時候,他不喜歡呆在辦公室裡,以為自己在那裡的生活加起來也不過半天。 他要麼在田野裡巡邏,要麼問員工:“我哥哥有什麼問題嗎?這個月寄了多少錢?你樂於工作嗎?“或者培訓員工用河南話講幽默生動的故事。
有一次,在與廚師和麵包師分享時,他談到了國內外服務態度的差異,他模仿國內機場粗暴地處理行李,揮手將鐵鍬扔到面前,然後把鍋扔了出去。 旁邊的員工都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逗樂了,餘東來笑得最多。
他愛**,愛笑,會流淚——員工的成長、他人的青睞、社會問題都能觸動他的淚腺。 他在抖音上的賬號叫“傻反派於東來”,與他之前的微博賬號名稱相呼應。
他有乙個不光彩的過去:他出身貧寒,初中輟學,做過水果賣過、冰棍小販、花生攤主,甚至還做過礦。 在瘋狂追逐金錢的衝動下,他沒有冒險,不僅負債累累,還入獄。 他坦言自己心胸狹隘,有過兩次自殺念頭,深陷貪婪、自私、狹隘、虛偽等惡根,使他苦不堪言。
後來,他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閱讀盧梭的《懺悔錄》,鑽研黑格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的著作。 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在這些深刻的反思和理解中,胖東來鑄就了幸福的“火花”。
胖東來是一家追求自由和美,而不是規模和利潤的公司。 他做出了許多在外界看來“愚蠢”的決定,比如將90%以上的利潤分配給員工,堅決反對員工加班,為客戶提供100多項免費服務。 這些看似不理智的決定,讓發東來成為陷入競爭海洋的中國零售企業的燈塔。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於東來常說的“真誠”和“善良”:把員工當人,把客戶當人,甚至把自己這個別人眼中的企業家當人。 然而,很多企業卻很難做到這一點,他們更多的時候把員工當成工具,把客戶當成上帝來對待,但實際上卻像傻瓜一樣愚弄他們,而企業家自己也被慾望所驅使,變得像一台賺錢的機器。 最終,本應自我實現的東西變成了自我奴役的枷鎖,每個人都變成了社會思想家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所說的“新窮人”。
現在的創業者慾望太強烈了,為了做生意,整天工作到不像人的地步,只追逐賺大錢,卻忽略了生命的意義。 他們只是扮演工具的角色。 於東來走過這樣的彎路,現在他希望更多的創業者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相信胖東來的經營理念應該是商業的常態,而不是例外。 正如他所說:“有人說胖東來是神話,但其實只是多了一點真誠和善良,如果把這當成乙個神話,那我們是多麼的難過。 ”
兩個月前因設立“申訴獎”而登上熱搜的胖東來,親自為這個特別獎進行了一次“示範”:
日前,一位顧客在胖東來店裡與一名員工發生爭執。 之後。
他下達了長達八頁的調查通知書,詳細說明了事發後第二天和第五天的兩次調查結果、處理方案,甚至對比了兩次調查的偏差和原因,並據此作出處罰決定。 根據最終調查結果,對涉事員工“縮短學習期乙個月”處以處罰,並給予精神補償5000元獎勵。
在東來的經營理念中,員工的心理健康和尊嚴是最重要的。 一名員工在工作期間被客戶責備,並在網際網絡上公開曝光,給他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傷害。 雖然事故的起因是員工在服務中的失誤,但當客戶感到權益受到損害或不滿意時,客戶應通過合理的投訴渠道進行反饋,理性解決問題。 當場大聲責備員工,是對人格和尊嚴的嚴重傷害,也是導致社會不良行為的表現。 因此,我們決定給予員工5000元的精神補償。
在傳統的經營理念中,零售業被視為髒活累累相結合的行業,辛苦勞苦、委屈是司空見慣的。 工資水平不高,工作的尊嚴和職業身份是奢侈品。 俞東來曾經分享過自己在一家超市的經歷,進門時被員工鞠躬打招呼,這讓他很生氣,“他們把員工當人嗎?根本沒有尊嚴!在他看來,這是行業的“病態”,是導致企業衰落的“病變”。
俞東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制約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世紀聯華、永輝等眾多大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公司的薪酬收入政策,過於注重短期股東回報,忽視了團隊的健康發展,管理者和員工的收入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而員工感到絕望,導致問題層出不窮,失去了一支優秀的團隊,公司永遠無法健康發展,展現出最佳價值。因此,企業發展、關愛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個理念在胖東來成立之初就根植於發東來,首先體現在“高薪”上。 2024年,胖東來將店員的月薪提高到1000多元,幾乎是當地人平均工資的三倍,這還不包括分紅。 每年,他都會將一定比例的利潤捐給員工,從一開始的50%到現在的90%以上。 如今,胖東來超市的2500多名員工中,年收入超過200萬元的有17人,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的有34人,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有83人,其他員工(不含股息)也能獲得6000元。
這些情況,對於常年“在外面流浪”的於冬來來說,簡直是一座寶。 分錢分權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也是他給那些前來學習的企業的第一條建議——調薪和假期調。 他告訴他們,“如果老闆不願意把50%的利潤給員工,那就不要來胖東讀書,來就學不了!”
高薪是為了讓員工過上體面的生活,而補休則是為了保證充足的閒暇時間,讓員工真正體驗生活的美好。 於東來強調乙個最簡單的道理,乙個從未聞過花香的人,怎麼能向別人描述它的甜呢?因此,在胖東來,員工每天工作7 8小時,不允許加班,也不允許在非工作時間工作**。 您可以在工作時坐著,避免過度勞累。 休息區配有Bose或Marshall音響系統,提供高品質**的放鬆環境。 2024年,發東來投資600萬元與誠品書店合作,打造員工專屬書店,圖書涵蓋哲學、藝術、藝術、歷史等多個領域,體現於東來對培養員工美感的重視。 他說:“即使你只是翻轉它,你也會覺得心裡很美。 ”
員工應該感到自己是企業的一部分,有尊嚴、有價值、快樂。 俞東來認為,只要老闆的意識能夠改變,員工自然會轉變,客戶滿意是理所當然的。 問題的癥結在於,很多老闆並不是故意要對員工不好,而是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對待自己。
俞東來指出:“大多數老闆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不睡覺不吃飯,辛苦工作,卻沒有真正體會到做生意的快樂。 這種理念無法實現健康發展。 如果我們連乙個真實、陽光、勇敢的自己都不能擁有,還有什麼幸福可談呢?從這個角度來看,於東來認為,中國幾乎沒有真正的企業家,大多數都是追求榮耀、利潤、責任。
奔跑和奉獻的人。 “要讓更多的創業者過上像人一樣的生活,過上有品質的生活,展現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
過去,於東來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有一段時間,他帶領團隊進行了乙個月的銷售活動,連睡覺的時間都沒來得及睡覺,但當時他卻“以此為榮”,感到“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犧牲自己是多麼自豪”。 然而,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早已迷失在盲目追逐的迴圈中。 後來,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問題——心臟、肝臟、肺、結腸、**健康,“多次被判處死刑”。 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想“犧牲自己,影響別人,讓別人向你學習”時是多麼的無知。
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乙個真正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稱職和善於娛樂的品質。 企業主的幸福不僅關係到員工和團隊的幸福,還影響到客戶的幸福。 這種構成“幸福三角”的概念,是支撐發東來廣受好評的最根本、最堅實的支柱。
當真正的成功與真正的幸福發生衝突時,於東來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捍衛後者。 在零售業蓬勃發展、快速擴張的時候,胖東來留在許昌和新鄉,不僅沒有加快發展速度,甚至放慢了腳步。
有傳言說胖東來有35家門店,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從巔峰時期就已經過時了,現在的門店數量甚至不到15家。 於東來在2024年底的一次私密會議上透露,胖東來目前只有12家門店,2024年將新增金輝門店和天使城門店,並計畫在2024年再增加1、2家。 相比之下,計畫關閉和調整的門店數量更多,而且更加確定,“生活廣場店、電器城、服裝鞋業大廈、勞務店等將在2024年前後關閉或調整,生活廣場和電氣城必須關閉,到期時不給出任何條件, 因為整個建築和環境都達不到胖東來的標準。
對於俞東來來說,關店是一種“傳統”,不像其他公司因為這種情況而關店,很多關店還是盈利的。 這一決定不僅讓外界感到費解,也讓內部員工難以接受。 2024年,他關閉了14家超市,並決定每週二關閉一天。 有人解讀這是“主動放棄市場份額”,但於東來坦言,“我們關起門來,讓自己更快樂”。
他發現,隨著規模的擴大,業務無法像以前那樣精細地運營。 這不僅不能保證員工的幸福感,反而會讓客戶失望,讓他們感到疲憊。 他強調,“慾望勝過能力是一場災難。 當業務不夠成熟時,你賺的錢越多,你能挖到的陷阱就越大。 錢不是甜的,它可能是毒藥。 ”
儘管他意識到技術上的弱點,但他強調不能著急。 在他看來,“我們的規劃、戰略,包括實施,在技術和產品方面,都還處於啟蒙階段。 滿分 100 分,只有 10 分之 10。 他認為,偉大的企業,無論大小,都能為社會帶來好處。 因此,他為胖東來定下的目標是做一家幸福、優質、幸福的企業,具有瑞士的忠誠和嚴謹、法式浪漫、英國紳士、義大利的自由和美麗、北歐休閒等多重特徵。
俞東來並不認為胖東來的未來只是乙個實體連鎖零售巨頭,而更像是乙個商業價值的社群。 他認為,雖然在技術上可能走不上先路,但胖東來可以通過傳遞文明的文化和方式,影響更多的企業和人。 他冷靜地面對孤獨的可能性,說自己已經經歷過很多,不再害怕未來。 他甚至用輕鬆的語氣說,如果死後要下地獄,他會變成天堂,玩得開心,這也是一種生活。
在余東看來,他的思想在當代社會或許沒有引起足夠的共鳴,但他仍然希望把所有的材料都拋在腦後,讓在未來500年左右,人們或許能理解或記得,曾經有過乙個追求文明文化和方法的胖東來。 這種堅守與傳承,或許是一種對商業與文明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