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由一位明星執導主演,春節檔上映2天,總票房突破6億元,一位明星的**100斤也成為熱點,成為勵志榜樣。 然而,也有人擔心這樣的**可能會導致對肥胖的歧視。 事實上,社會上對肥胖的歧視由來已久,不會因為某些事件和人而消失。 然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對肥胖的科學認識,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控制體重,這對健康和長壽都有好處。
要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仍然需要從最新的肥胖研究結果來看它。
雖然對肥胖症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是否以體重指數(BMI)作為診斷肥胖症的標準,以及肥胖症是否是一種正常和多樣化的體型,但肥胖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不容忽視。 一些新的研究表明,肥胖確實與許多癌症有關,並且還與癌症後的生存率降低有關。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乙個研究小組發現,年輕時肥胖會增加中老年患多種癌症的風險,而且你越胖,患癌後的死亡率就越高。 統計資料顯示,年輕時肥胖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面臨 17 種不同癌症的高風險,包括肺癌、頭頸癌、腦癌、甲狀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腎癌、膀胱癌、黑色素瘤、白血病、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該研究仍然使用BMI作為衡量肥胖的標準,儘管這個標準一再受到質疑,但它仍然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和是否健康的常用國際標準。 BMI = 體重身高平方,BMI 在 185 到 25 之間是標準,BMI 指數大於 25 為超重,超過 30 為肥胖。 中國的BMI標準與美國和歐洲不同,中國標準BMI值為185-23.9.24歲以上為超重,28歲以上為肥胖。
肥胖是用BMI來衡量的,美國和西方的肥胖標準比中國要寬鬆。 即便如此,肥胖仍與幾種型別的癌症有關。 研究人員根據對瑞典兵役登記處1489115男性身體狀況的歷史研究得出了他們的結論。 這些人在基線時的平均年齡為 18 歲,他們根據 BMI 指數分為 3 組,BMI 小於 185 是體重不足,25-299 人超重,30 人以上肥胖。
然後觀察和分析這些男性的BMI與特定部位癌症之間的關係,並在31年的時間範圍內進行分析。 在此期間,有 78,217 人被發現患有癌症。 如果您在 18 歲時超重或肥胖,那麼在未來 31 年內患 17 種不同癌症的風險更高。
突出的是,肥胖與食道癌、胃癌和腎癌的關係更密切,患這些癌症的風險分別更高和更高。 6次。 對於頭頸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腎癌和黑色素瘤,即使 BMI 在正常範圍 (20-22) 中。4)患癌症的風險已經在增加。
不僅如此,瑞典哥德堡大學同一研究小組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不同BMI人群患癌後的生存率在肥胖人群中顯著降低。 該研究還基於瑞典兵役登記處的男性癌症資料。 BMI越高,患癌後死亡率越高,超重或肥胖的男性在被診斷出患有**癌、霍奇金淋巴瘤、甲狀腺癌、膀胱癌、癌症後5年內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2-3倍,死於頭頸癌、直腸癌、腎癌的可能性要高出1-3倍4-2次。
然而,這兩項研究僅揭示了肥胖與多種癌症高風險之間的關聯,以及肥胖與癌症高死亡率之間的關聯,但沒有解釋其機制。 另一項研究補充了這一點,雖然它不是對人類的研究,而是對老鼠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學性。
肥胖的人身體各部位脂肪較多,而肝臟是脂肪堆積的重要器官,即脂肪肝的形成,即使是不喝酒的人,也會因肥胖而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會因各種情況而轉化為肝細胞癌(HCC), 其中生活方式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熬夜或晝夜節律紊亂。
先前的研究發現,晝夜節律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的重要誘發因素,現在在人源化小鼠中的試驗證實了這一結論。 將人源化小鼠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以建立人鼠嵌合體。 使用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可以導致對人類疾病和生命機制的類似理解。
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剛剛發表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晝夜節律紊亂可以加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的發展。 這是在小鼠人源化肝臟模型上進行的實驗結果,該模型不僅通過晝夜節律紊亂直接誘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肝細胞癌的發生,而且通過基因轉錄組重程式設計加速肝細胞癌的遠處轉移。
研究人員通過調整光線,強行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人源小鼠“夜班工作8小時”,實驗表明,與處於穩定光暗週期的小鼠相比,“夜班小鼠”的壽命明顯縮短,肝硬化、黃疸和肝細胞癌發生明顯發展和遠處轉移症狀。
原因是晝夜節律紊亂對肝實質和非實質細胞的基因表達有顯著影響,表現為肝細胞對葡萄糖、膽汁酸、膽固醇等物質的異常代謝和炎症反應,特別是在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情況下,肝臟的各種代謝和功能都有缺陷, 缺陷發生在上皮-間充質轉化 (EMT)、代謝重程式設計、免疫檢查點和 p53 訊號轉導障礙的過程中。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肝細胞的癌變。
此外,這項研究表明,只要存在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無論小鼠的食物有多正常,晝夜節律紊亂都會促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向肝細胞癌的轉化。 此外,晝夜節律紊亂誘導的小鼠肝細胞的分子通路和病理特徵與人肝細胞癌患者高度相似,但晝夜節律的逐漸正常化可以降低肝細胞癌的發病率和遠處轉移。
即使不肥胖,經常熬夜的人也會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然後,如果熬夜,即使正常飲食和運動,也會患上肝細胞癌。 因此,這項研究為肥胖與17種癌症高度相關的結論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實際上是兒童肥胖症的禍根。 根據《中國營養與慢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國6-17歲兒童超重肥胖率已達111% 和 79%。隨著超重和肥胖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我國肥胖兒童NAFLD患病率在30%-70%之間,部分發達國家肥胖兒童NAFLD患病率在20%-80%之間,說明我國肥胖兒童NAFLD患病率高於發達國家。 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及時發現、診斷和診斷,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誘發肝細胞癌。 一旦發生肝硬化,30%至40%的兒童將在10年內死亡。
年輕時的肥胖,特別是如果兒童超重和肥胖,他們不僅會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會面臨患上17種癌症的高風險。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管理肥胖是降低未來患癌症風險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