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敵人戰略總結的“備戰備飢、報民”的口號在天南海北廣為流傳,為婦女兒童所熟知。
為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還需要備戰,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個口號後來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我們進行了一場建國戰爭,幫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的聯合侵略。
然而,在上世紀60年代,蘇聯和中國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特別是中蘇邊境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
此外,當時印度也盯上了我國,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同時攻擊我們,當時日本和我國也處於敵對狀態。
遠在大西洋的美國,在韓戰失敗後,也向越南燃起了戰火,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也是前期的一連串勝利。
台灣地區的國民黨也在準備搬遷,尤其是在美國人的幫助和支援下,國民黨不斷叫囂著要大陸,不斷騷擾東南沿海的沿海居民。
在如此嚴峻的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考慮國際環境,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因此,在1964年的工作會議上,將國防和農業列為“一拳”,強調將國家劃分為一線、二線和三線的戰略布局。
當時,***強調:“我們的計畫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老百姓,我們不能失去人民的支援,二是戰鬥,三是饑荒。 ”
因為對於共產黨來說,從一開始就依靠人民的支援一步步發展,所以它一直非常重視人民的支援,特別是解放後,農民翻身當家作主,對共產黨的很多政策都非常擁護, 所以共產黨自然不能讓農民失望。
國際形勢的變化自然需要及時備戰,尤其是在其他國家盯上中國的時候,更需要提前備戰。
通過這些措施,共產黨不僅確保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幸福,而且增強了國家安全和國防能力以及戰爭潛力。 面對外部敵對勢力的威脅和挑釁,共產黨表現出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決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援。
正如***所說:“我們有乙個偉大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 我們有乙個偉大的理想:實現共產主義。 我們有偉大的精神: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不怕敵人。 ”
六十年代初,饑荒還縈繞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所以這個時候也要做好饑荒的準備,尤其是農業生產,不能輕易放手,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為了鞏固國防,加強軍隊,提出了“全黨抓軍,實行全民當兵”的口號。
他指出,“保衛祖國、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他要求各級黨委要認真抓好軍隊和民兵工作。
他規定:“每個縣必須有乙個團”,“全國必須執行”,“大縣必須有三個營,中縣必須有兩個營,小縣必須有乙個營”。他還說,“東北、華北、西北都要有準備”,“準備好了,他不來也沒關係”。
在***的號召下,一場史無前例的民兵建設運動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各級人民和軍事機關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和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徵兵登記、編制和培訓工作。 各界公民積極響應,報名參加民兵。 工人、農民、學生、教師、幹部、知識分子等各界人士都加入了民兵隊伍。
1969年,中蘇關係迅速惡化,邊境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對此,建議要立足於大打早戰。
而且,當時**內部對世界形勢的看法幾乎是一樣的,那就是幾年後必然會發生世界大戰,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必要提前做好準備,於是從原來的“備戰備災,備饑荒,為人民”**提出了“挖深坑”的新口號, 囤積糧食,不謀霸”。
“挖深洞”就是建造防空工事,保護人民和重要目標免受敵人空襲。 為此,中國在全國各地挖掘了大量的防空洞、防空洞、防空隧道等設施,並將一些重要機關、部隊、工廠和學校遷往地下或偏遠地區。
“囤積糧食”是指儲備足夠的糧食和其他物資,以確保戰時最好的後勤保障。 為此,我國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大量的倉庫、庫區、儲存點等儲存場所,並分散了一些物資藏在人間或隱蔽的地方。
“不謀求霸權”,就是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搞霸權主義,反對超級大國搞霸權主義。 為此,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援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干涉,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
從這些簡單的口號中,也可以看出,當時具有世界核心地位的領導人對國際形勢有很好的把握和痛苦感。 他們認為,中國正面臨來自蘇聯、美國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的嚴重威脅,必須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加強國防建設和民兵工作,儲備糧食物資,建設防空工事,調整工業布局,開發西部地區,實現人民全民當兵。
同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搞霸權主義,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支援世界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
這些口號反映了當時中國領導人的戰略和政治思想,也影響了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雖然有些口號後來被證明過於悲觀或不切實際,但其中一些口號體現了中國的長遠目標和價值取向,對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