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世界烟花之都,打造了一場璀璨奪目的跨年烟花表演。 **瀏陽文化旅遊。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李璐,通訊員劉文新報道。
新年即將來臨,煙花爆竹的“禁放”和“放”——這個司空見慣的話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的春節,可以放烟花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烟花的時間和面積是有限制的。
為什麼煙花爆竹被“禁”?
我國對煙花爆竹的管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1988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提出加強煙花爆竹生產和燃放安全。 2006年,《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出台,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可以根據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確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 從那時起,許多城市開始制定與使用煙花爆竹有關的規定。 後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禁燃煙花爆竹的行列,管控也越來越嚴格,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縣級以上803個城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禁令”的出發點是好的。 煙花爆竹引起的一些問題不容小覷。
首先是安全隱患。 近年來,煙花爆竹造成的傷亡等安全事故比比皆是,特別是一些兒童沒有安全防護意識,往往成為煙花爆竹最直接的受害者。 特別是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城市地區,高空煙花爆竹極易發生危險,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其次是空氣汙染。 燃放煙花爆竹時,鞭炮中的化學物質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PM10和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各種金屬、非金屬氧化物等,並產生大量煙塵顆粒,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pm2.5、嚴重超標可達數十次,造成嚴重汙染,引起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三是噪音干擾。 據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生態環境部門在春節期間對煙花爆竹進行監測,煙花爆竹區域的噪音高達135分貝,80分貝以上屬於正常人的噪音範疇,當耳朵受到的噪音刺激超過其承受能力時, 即使感覺不到,脆弱敏感的耳神經也會受到損害,導致“爆震耳聾”。超過 110 分貝甚至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傷。 高強度噪音不僅會損害聽力,還會損害人的心血管系統。
為什麼人們喜歡烟花?
鞭炮聲一歲,春風將溫暖送入吐蘇。 一首經典詩歌表達了烟花對中國人的特殊文化意義,烟花承載著人們美好的回憶,甚至連春聯、餃子、年畫一起,在普通人心中形成了乙個關於新年的溫馨細節。 天空是帷幕,烟花是繪畫,新的一年開始了。
人類喜歡烟花,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神經科學家表示,一方面,這來自於對大腦的恐懼,一方面,**在對烟花的期待中,看到烟花時,大腦的杏仁核就會被啟用,釋放出多巴胺,一種能讓人開心的化學物質。
也可能有更現實的原因。 有人說,大家積攢了一年的壓力,過年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件實物來釋放; 也有人說,過年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放鞭炮”,在“噼里啪啦”的鞭炮中除舊迎新,收穫“滿屋子”,這是老百姓心中祈求的吉祥。
湖南省今年能燃放煙花嗎?
讓我們從結論開始:是的。 但前提必須規範化。
在各地實施“烟花禁運”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解除煙花爆竹禁令”的呼聲。 202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在備案審查報告中公布了一起涉及煙花爆竹的典型案例:部分地方性法規規定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部分市民和企業對全面禁止條款提出審查建議。 法制委經審查認為,對全面禁售、禁焚問題認識存在分歧,在實踐中也難以落實,應按照上級法律規定的精神進行修改。
但是,“修訂”並不意味著“全面放開”,“地方'全面禁焚'與上級法律不一致”並不意味著所有“禁焚”都是有問題的。 相反,在上級法律的規定中,明確規定地方政府有權限制或禁止在管轄區域內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和地點。
結合環境承載能力、人員安全、消防安全等實際情況,詳細講解了省內各市州發布的主要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範圍。 這意味著在劃定的範圍之外,允許以規範和有序的方式燃放煙花爆竹。
所以,“烟花可以燃放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如果我們合理地在極限之外燃放,我們就可以實現“烟花自由”。 當然,還是要記得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煙花爆竹,或者換成聲、光、電等新產品,燃放時要注意安全。
最後,我想引用一位退休環保人士的朋友圈來表達我們的想法:“你不需要烟花來告別舊年,你只需要等待春天的花朵綻放來迎接新的一年。 “歸根結底,我們的目標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的幸福,而不必仰望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