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筆談】。
人才強國戰略,是深入研究時代發展變化,正確分析內外部環境,立足世界、國情、社會條件、人才的總體規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並對此作了全面、系統的重大部署。 新時代新征程,要深入抓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點任務,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以立體方式推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全球人才發展和創新資源聚集的核心區域,是原創性、前沿性、顛覆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的源泉,引領世界科技進步和產業公升級。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人才工作會議暨黨的二十大確定的重大部署,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 要把握戰略主動權,以建設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搭建支撐人才強國建設的支點,形成人才發展的鵝陣格局。
要以建設高層次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為核心課題,充分發揮我國聚焦重大事件、重點區域的制度優勢,結合國家高新區、自貿區、示範區等功能區建設, 通過政策供給、資源配置、深化改革、國際開放等重點支援,推動國家“棋局”高原平台建設。
堅持“點”與“陣列”相結合,分階段推進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設。 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打造國家高層次人才高地,積極參與全球人才創新大賽; 在武漢、成都、習、長沙等城市,搭建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平台,夯實人才差異化、錯位發展的基礎; 集中國家優質資源支援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打造要素融合、體制機制創新、區域協同發展國家人才示範區。
堅持全球視野,結合國家科技產業重點任務,大力實施國際人才交流專案,廣泛開展人才交流與合作,推動人才深度開放。 堅持匯聚全球人才並加以利用,推動國家與地方海外人才引進計畫的有機銜接。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精準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新興學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世界頂尖科技創業者。 積極嵌入全球創新網路和人才網路,推動戰略制高點和戰略性新興領域科技和人才發展核心樞紐和戰略鏈路建設,強化全球人才配置功能,推動全球人才、資金、技術、資訊加速集聚。
系統塑造國家戰略人才隊伍。
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科技戰略任務,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國家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重要力量。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快,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特別是戰略人才。 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以塑造國家戰略人才隊伍為核心方向,培養更多的大師級人才、戰略科學家、一流的科技帶頭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優秀工程師、大工匠、高技能人才。
塑造國家戰略人才隊伍,必須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統籌領導,統籌戰略人才的規模、結構和素質建設,促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戰略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銜接。 要著力調整人才存量結構,創新發展增量人才,集中人才流動。
加強人才自主培養,充分發揮高校培養國家戰略人才主體地位。 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進高校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改革,引導高校加快自主培養科技自力更生、自強人才的步伐。 加大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畫和“強基礎計畫”的實施力度,建設一批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全面提公升基礎科研人才供給能力。
樹立長遠眼光,融合解決“急需”與滿足長效需求,將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方針重點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推動青年人才“發揮主導作用”和“帶頭”。 完善符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專案支援機制,對處於職業生涯不同階段的青年科技人才引入相應的資助專案,適度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和技術技能申報競爭專案的成功率,使其在最具創造力的年齡投身於高質量的科研。
全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人才的作用能否發揮,在於制度保障。 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研究當前人才發展的新特點、人才群體的新形態、人才流動的新趨勢,準確把握人才的價值追求、興趣訴求和心理需求,強化以人才為本、以專業為本的戰略導向。 以目標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健全全方位的人才體系框架。
針對一些地方行政資源凌駕於學術資源之上、利益分配、行政權力消耗等問題,要妥善處理“分權”與“管理”的關係,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充分下放職權,將用人單位自行決定的事項留給用人單位; 從而以行政權力的“減法”來啟用用人單位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加法”。針對一些地方存在阻礙人才成長發展和激發活力的問題,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規律,進一步鼓勵放寬對人才的限制,堅決打破“官治”和行政思維, 切實取消限制創新創業和人才創造的規章制度,避免像管理行政幹部一樣管理科研人才。
堅持先立後破、邊站先破的原則,進一步堅決打破“四隻”和“帽子”的傾向,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在人才成長發展中真正發揮評價的“接力棒”效應。 建立差異化分類評價標準,推進分領域、分軌評價。 探索建立基礎研究和青年人才中長期評價體系,鼓勵自由探索、長期研究、可持續發展。
推動人才“管理”向人才“激勵”轉變,處理好人才權力與責任、利益與績效的關係,促進人才權利與責任平等,促進績效提公升。 探索和試驗以實際貢獻為主體的福利激勵方式,推動建立與科技人才薪酬效益、研發投入規模和GDP相適應的穩增長機制。 不斷完善高校和企業的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充分尊重人才的科研自主權,鼓勵異質性知識與資訊碰撞,形成包容失敗、崇尚創新的社會環境。
作者: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人力資源研究中心、湖南省人民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