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的龍年 龍年(2) 在大運河沿岸的博物館中尋找中國“龍”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23

龍年來了。 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圖騰,代表著力量、智慧和財富,常被用來代表國家的統一和繁榮。 龍的形象也象徵著好運、好收成和好運。 此外,龍也被視為守護和帶來好運的神聖動物,具有驅邪驅邪、引財辟邪等神奇功效。

大運河流經的城鎮包含文物、建築、民俗和......與龍有關它體現了運河城市與龍文化的緊密聯絡,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的底蘊。

因此,尋找運河與龍的聯絡,以及隱藏在中華文化中的開放、包容和神秘,也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的一部分。

看看廣袤土地上的龍文化,在城市的博物館裡收集,在城鎮和村莊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跳躍......

明玄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板 來源:蘇州博物館開封博物館:聽《龍的故事》,領略“龍文化”。

線下文物匯聚,線上“吉隆和春”。 龍年春節,開封博物館深挖龍文化內涵,精心策劃一系列展覽活動,齊心協力“線下+線上”,為遊客和網友呈現一場中國“龍文化”的盛宴。

線下展出的34件(套)文物展現了龍在中國文化中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折射了中國人各個歷史時期的精神信仰、審美追求和工藝水平。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市政廳的寶藏,大聖一鐘。 鈴鐺上部有雙奎切換旋鈕,龍頭飾有票紋紋,龍身飾有背紋。 目前,大聖鐘很少,非常珍貴,堪稱國寶。

此外,還有漢唐時期的白釉雙龍、宋元時期的青玉雕獅龍紋盒、明代鍍金龍鳳紋銅煙等珍貴文物,無一都是歷史的見證。

浙江自然博物館聯合多家博物館推出龍年展

今年是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辦十二生肖年展的第13個年頭,也是研究所的“十二生肖年展2”版本 0”。 本次展覽由浙江自然博物館、麗水博物館、嘉興博物館、海鹽縣博物館、甌海博物館聯合發起,將於2月2日至5月6日在浙江自然博物館杭州館C館展出。

展覽分為“龍韻傳承”、“形神變”“吉祥龍瑞彩”三個單元,以多批與龍有關的標本和歷史遺跡講述龍文化的演變。 《龍韻》單元分為起源、文化、神話三個視角,向觀眾普及龍文化的起源。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東漢學者王甫的論述:頭像駱駝,角像鹿,眼睛像兔子,耳朵像牛,脖子像蛇,肚子像海市蜃樓,鱗片像鯉魚, 爪子像鷹,手掌像老虎。觀眾可以根據動物標本進行比較。 同時,本單元還展現了不同時代龍的形象變化。 “香龍瑞彩”單元介紹了當代龍文化的發展,龍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仍然活躍在各個民俗舞台和民俗生活中。

洛陽博物館:穿越千年,感知“龍”脈

“追龍——洛陽出土龍文物特展”,洛陽博物館、龍門石窟研究所、偃師博物院精選了20多件不同時期、不同形態的龍元素文物亮相。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器被譽為“中國第一龍”,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龍圖騰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 “龍旗陽陽與凌陽陽”聚焦於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皿和二里頭陶器上的龍形。

“奎龍通天藏族器皿儀式”展覽部分展示了商代和周時期與龍有關的文物。 商周時期,青銅和玉器與政治息息相關,“器皿中的藏族禮儀”是這一時期的突出文化特徵。 洛陽的偃師**遺址、北窯西周大型青銅遺址、貴族墓地和東周王城遺址等,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禮器,不乏龍紋和影象。 從展出的西周龍紋青銅圖案到戰國時期的漩渦玉龍和龍形玉佩,可以發現龍的形象已經從猙獰神秘變成了溫柔靜謐,這也意味著它的功能已經從“連線天地”演變為“吉祥靈獸”。

秦漢時期,國家統一,領土擴大,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空前融合。 “蒼龍七居加持辟邪”主要展示洛陽出土的漢代“龍文物”。 這一時期,龍紋變得更加成熟和廣泛,出現在大量的墓葬壁畫、畫像磚、銅鏡和各種器皿中。

“紅林、黃龍至上”展現了唐宋時期龍族文物的形象。 這一時期,龍的形象被更廣泛地使用,出現在墓壁畫、銘文等中,其身份以通天神獸為主; 出現在器皿、建築構件、繪畫的使用中,身份以吉祥獸為主。 “龍”紋逐漸成為二宋後皇權的象徵。

天津博物館:135件(套)龍文物亮相

2月,初春,天津博物館特別推出“龍遊:龍年天津博物館藏龍文物特展”,為觀眾帶來中華文明多個時期具有龍元素的文物。

展覽分為“龍禮自然”、“龍行世界”、“龍瑤中國”、“龍居吉祥”四個單元,共展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精美龍文物135件(套),包括玉器、青銅器、瓷器、金銀器、紡織品、書畫、現代民間工藝品等,以及更多龍爪形玉佩(戰國), 成化青白綠雙龍玩珠紋盤(明)、九爪紋玉碧(清)等“鎮寶”,展現了中國古代各歷史時期文物上龍飾的特點和發展。

據悉,此次展覽的展品涉及中國多個歷史時期龍文化的發展,從幾千年前的洪山文化時期的文物到現代文物。 豐富多樣的龍元素文物證明,龍飾在中華文明發展中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由於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龍元素文物數量眾多,且其他展廳展出的珍品也很多,因此展覽設計了名為“尋龍九寶”的聯動活動,以增加各展廳之間的互動。

河南考古出土的龍文物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青銅器上的龍形更加鮮豔。 河南博物館的寶蓮鶴方盆上有形形各樣的龍,不僅有陰線雕刻的龍鳳飾品,腹部還有幾條蜿蜒飛翔的龍,正在緩緩向上移動。 圓圈腳下有兩條龍,支撐鍋體的龍和附著在鍋體上的龍獸向上攀爬,相互呼應,給人一種輕盈的運動感。 河南博物館禁忌的雲紋青銅器是春秋中期的青銅器,周圍有十二隻龍形妖獸,獸角大,張開嘴伸出舌頭,挺胸翹尾,爬上器壁,有喜悅和慾望。

唐代的龍元素文物,更具特色的是龍形手柄瓷像和雲龍紋銅鏡。 鄭州博物館藏品的貢儀窯出土的唐代白釉雙龍瓷雕像,雕像的嘴和肩上附著著兩隻對稱的龍頭耳,龍頭伸到雕像口處,形成飲水的形狀,充滿趣味。 雲龍紋是我國古代傳統圖案中常見的吉祥主題,雲龍紋銅鏡被許多博物館收藏和展出。

少林寺第一祠尼庵正殿是宋代的建築,石刻中有飛龍身影,兩條龍相對飛翔,前者相視,後者疾馳前行,盡頭回聲。

河南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青花雲龍紋玉壺彈簧瓶,出土於滎陽嘉裕鎮楚村明周回王墓,龍頭高高,龍頭與龍尾相呼應,纏繞身體,呈現出風肆意飛揚,兇猛威猛。

江蘇多家博物館紛紛推出“龍展”。

2024年是龍年。 農曆新年第一天,江蘇部分博物館推出特色鮮明的“龍展”,呈現江蘇博物院的“龍物語”、江蘇出土的“龍文物”,以及江蘇與龍的歷史關係。

贔屓(bì xì)像有齒,喜歡負重,力氣無限,能扛起三山五山在江湖大海中掀起波瀾,曾經在大禹幫助疏浚河流,立下不少功勞。 古人為了給皇帝和聖人立一塊石碑,用一塊巨大的石碑立在皇帝的身上,希望能靠著他的神力長久不衰。

這是南通博物院收藏的明朝銅板的聖旨,是張健先生的孫女張柔武女士於1958年捐贈的。 整體造型為石碑,底座咧嘴笑,虎眼圓圓,鹿角向前聳聳肩,頭掙扎著往前移動,四條腿半彎,四爪張開,拼命撐著地面,背著石碑,尾鰭因重壓而無助地翹起。 石碑背面平淡無字,石碑額頭鑄在“聖旨”陽側中間,石碑主體鑄成聖旨。 銅板聖旨是明成祖永樂年間,朱棣帝為了弘揚儒家思想而頒布鑄造的,造型厚實、古樸雄偉,鑄造精美,銘文生機勃勃,美觀大方。

還展出了精美的龍舟模型。 這艘木雕龍舟雕刻成龍形,船頭有龍頭,船尾有龍尾,船體上布滿了龍鱗。 龍頭的眼睛突出,熾熱。 嘴巴張開,龍吼聲似乎在他耳邊迴盪。 雙角延伸,高聳入雲,氣勢磅礴。 龍尾形似火焰,分成五縷,光滑自然,充滿生機。 龍頭和尾巴高高揚起,龍身上的鱗片微微張開,彷彿在水中斬浪,向前遊去。

揚州博物館聯合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寶應博物院、高郵博物館聯合舉辦“龍輝古今——揚州博物館龍年十二生肖藝術展”,通過近百件龍元素裝飾器皿,展現歷代龍像的種種姿態和優雅氣質。

隋青釉雞頭龍柄鍋 資料來源:揚州博物館。

這是隋代的青釉雞頭龍柄鍋,現藏於揚州博物院。 雞頭鍋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壺嘴是雞頭的形狀。 金朝兩代的雞頭鍋,鍋身扁圓,身厚短。 在南北朝時期,雞頭鍋的主體開始變得細長,到了隋朝,手柄演變成龍頭形狀,龍嘴要麼握住鍋嘴的邊緣,要麼伸入壺嘴。

領脖子俯視的雞頭,低低至嘴的龍柄,一高一低,從遠處相呼應,不僅生動有趣,還增加了造型曲線的靈活性。 雞頭鍋的“雞”與“吉祥”諧音,與“龍”相連,寓意吉祥。

常州博物館收藏了南北朝時期的“龍紋畫像磚”,出土於1976年3月出土於常州市南郊茶山齊家村南代墓葬,由7塊單磚拼接而成,採用側面造型方式,形成立體圖案的淺浮雕,造型生動, 這種勢頭是非同尋常的。

龍的身軀修長而有力,頭上有一對像鹿一樣的長角,角尖向內捲起,嘴巴張開,舌頭伸出,牙齒露出,身體生來就有翅膀,四肢跨行,展現出在空中飛翔的氣勢, 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北宋元有六年琉璃陶青龍現藏鎮江博物館,1978年2月在溧陽諸宮公社中梅大隊北宋元有六年墓中出土。 綠龍是東方之神。 這條龍有憤怒的嘴巴,粗壯有力的四肢,五爪,尾巴朝上,腳上和耳後有鰭,龍身上刻有盔甲。 第一琉璃和脊鰭的黃釉可能是宜興窯的產物。

蘇州博物館收藏的明代青白海水白龍板。 青花瓷是釉下彩瓷,其藍色圖案是用鈷材料塗在瓷體上,然後在透明軸上,接下來在1270度的高溫下燒製。 青花瓷在唐代開始燒製,成為明清時期中國瓷器的主流。

這塊青花瓷盤中央有一條深色的五趾白龍,外壁上有兩條小龍,呈追逐嬉戲的姿態。 龍是中國最大的聖物,古人認為它是最高的吉祥後方。 因此,龍紋只用在宮廷和祭祀上,不能被百姓濫用。 這塊瓷盤是明朝玄德時期典型的官窯傑作之一。

戰國時期龍鳳紋玉佩現藏於無錫博物院。 玉佩呈“S”形,兩側是鏤空雕刻的連體龍鳳。一端回看龍形,龍身彎曲,背部有孔。 另一端是鳳凰圖案,喙與胸相連,鳳冠上翹,頸羽豐滿,翅膀飄動,欲飛。 這種鏤空龍鳳紋玉石主要採用陰雕鏤空手法,其裝飾基本呈弧形,刀法凝練,線條流暢,沉穩自然。

龍紋和鳳紋在古代就已經出現,在商周時期,龍鳳紋被用於玉器裝飾,並發現了銀旭女墓。 戰國時期以來,龍鳳圖案從春秋時期前的僵硬形象轉變為回眸身形、曲線流暢的活潑形象。 這件無錫博物院收藏的龍鳳玉佩,呈現出戰國時期的風采。 (徐蓉、李彥辰、朱桂彥、沈學偉)。

(大運河新聞**:18611735190)。

由曹宇製作。

編輯:陳彥,徐蓉。

一審:桂彥 張麗

二審肖東.

三審:許軍。

實習生:沈雪偉。

相關問題答案

    龍年,前往龍翔橋尋找“龍”。

    文於思 在中國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想象中的神話野獸,是吉祥的象徵。雖然現實中沒有真正的龍,但如果有一天 龍 的影子突然出現,說不定我們都會成為逃跑的葉公,但在日常生活中,龍 無處不在。如水龍頭,吃火龍果,喝龍井茶,養銀龍魚。杭州也有很多與 龍 有關的地方,最著名的景點有 攀芝窮幽靜,竹林鬱鬱蔥蔥 的...

    嘉辰龍年廈門博覽會誠邀您前來尋找“龍”。

    月日,龍遊四海 廈門文物尋龍 專題展將在廈門博物館正廳一樓A館啟動。龍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人視龍為祖先,只有龍才受到尊敬。在龍年到來之際,廈門博物館從館藏中挑選了近百件龍主題文物,並推出了 龍遊四海 廈門文物尋龍 專題展。展覽分為三個部分 龍的起源與起源 介紹了龍形象的誕生和演變,龍遊歷...

    尋龍去龍年,繡龍苗繡吉祥龍獻上祝福

    編者按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象徵著吉祥和繁榮,代表著智慧和力量。許多傳統的龍技 美味佳餚和景點經常出現在您的生活中。龍年春節期間,央視貴州頻道呈現本次 獵龍 邀大家一起打卡,挖掘精彩有趣的 獵龍 故事。苗族刺繡作為苗族的傳統手工藝品,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以獨特的針腳和豐富的圖案,在繡布上描繪了絢麗多...

    新年獵龍 龍年那些熱門IP圖片

    隨著中國文化的日益普及,龍年IP形象作為一種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特色的設計元素,正逐漸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龍年的IP形象不僅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融合了現代美學和創意,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龍對新年的追求 龍年IP形象的歷史淵源。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在中國傳統文...

    尋找巨龍,拯救生死

    盜墓電影新篇章 尋龍之死之門 盜墓電影一直是觀眾最喜歡的題材之一,龍的秘密 生死之門 就是其中之一,向觀眾展示了乙個驚心動魄的冒險故事。故事以盜墓宗門的後裔為原型,通過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冒險,讓觀眾感受到冒險與勇氣 親情與情感的交織。故事開始於三位主人公為了拯救師傅的女兒,編造了乙個假的盜墓故事。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