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工人:四十年前,職工工資一般在每月230、40元左右。 那時候農民一天工作10毛錢,生產隊一天只工作2、3毛錢,5毛錢很少。 乙個好年景,乙個好地方,可以值五六毛錢,最高是七八毛錢。
到了年底,生產隊不需要錢來分配糧油肉菜,只需要記賬。 到了年底,勞動力多戶也可以把移走的糧油肉菜分了。
三、五百美元。 那些勞動力較少的人分裂較少,甚至為生產團隊找錢。 在窮地方,趕上一年不好,一兩毛錢,甚至一兩毛錢。
他們都必須找到錢。 土壤不好,糧食少,生活條件肯定不如山河大原的水。有很多生產團隊一年就賠錢,而且是賠錢,這叫負工,誰多工就虧更多。 我舅舅的工資是每月8美分。 10人4工,一年領口糧,幹了一年,還欠生產隊60元。 十塊錢,大約是當時半個月的工資。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物品:
我知道錢在當時是很有價值的。 夏秋兩季,下午買西紅柿,可以買到一籃五毛錢(和現在一籃啤酒瓶一樣大),一根四指寬的優質髮尾,三毛錢八十一斤; 豬肉五毛六十一斤,還是好五花肉; 雞蛋三分錢八十一斤; 八年前,紅香蕉和蘋果的價格是五美分二十一磅,而且價格已經上漲。 我跟哥們說,乙個月不給家裡錢,自己吃喝抽菸,工資三十九元八,每天吃一碗菜。
抽上海“牡丹”精裝本(五毛錢一盒,天津出五毛錢,北京四毛錢九),不到月底,抽不起牡丹,換成“群英”四毛錢七一盒,再抽“大前門”精裝三毛錢九,簡三毛六,月底幾天, 抽天津的“恆大”(三分錢一)和“墨巨”(二分錢九)。
這七年問世的“真好”汗衫,三十四件,普通人都捨不得買,太貴了。 當時對“真量”的認知是,不管怎麼穿怎麼洗,真的和相聲裡說的一樣,拉拉難拉,洗難踢,三年後自動分解——破。 你不想戴它,把它放在三年後,它會自己壞掉。 太神奇了。
一盒火柴兩毛錢,醬油八毛錢一斤,醋四毛錢一斤,三根新鮮燒焦(魷魚、海參、玉蘭片)八毛錢一盤。 臭豆腐分為兩部分,大豆豆腐分為三五。 八年豬頭肉三塊兩斤,印象最深刻。
滑肉段 085 一板,滑肝尖端 06元一盤,且盤子大小較大,根據過去的盤子程式碼,過去的盤子比現在的兩盤多。 當時菜是滑肝尖,主菜豬肝多少錢,配菜木耳多少錢時令青菜多少錢,各種炒菜都有統一的重量標準; 對包子和餃子的餡料,一斤麵條和加水的麵條有規定。
10元可以買到7 9瓶普通瓶裝白酒,春節和中秋節的洋河大曲(當時稱為嫦娥小美人奔月)是每瓶2瓶50元,飛天53度茅台酒以上部門級為每瓶925元,每人限購2瓶。 當時,除了極少數個人擁有的餐館外,90%以上都是屬於商務局的國營餐飲服務公司。 拿10塊錢去一家餐館,就是10道菜(2個素,4個炒,4個烤),10個就夠吃了,還得喝酒付錢。
有瓶裝啤酒和散裝啤酒更便宜。 2美分一兩碗。 最便宜的一瓶是3美分和一兩瓶。 所以大多數人都喝啤酒。 還有散裝啤酒桶,一桶重約六七十年,開封就得賣光,不然不容易儲存。
那時候,我看到了上海品牌和青島品牌,但當時喝啤酒的人沒有現在那麼多,八十年後,啤酒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而且瓶子很多,幾乎到處都有自己的品牌。 它都是由發酵的穀物製成的,沒有今天的工業啤酒這樣的東西。
60年代,一般的酒類商店和餐館都有散裝啤酒出售,啤酒罐頭和煤氣罐差不多,買酒的時候要用氧氣瓶加滿,小酒店不用自行車氣瓶抽出來,當時價格是四毛錢一公升, 你可以買到半公升兩毛錢,一杯一毛錢,當時的啤酒比現在的瓶裝啤酒要好。
七十年代,還記得食堂裡的蒸豬肉050塊錢乙個,正品,蒸肉是半斤肉,用秤稱重,放入碗中。 那時候不准做兩斤豬肉,幾十斤只能做二十斤蒸豬肉,這樣保證有半斤。 那時候都是國營酒樓,炒肉都有標準,比如一盤炒肉要用多少克肉片,都要稱重稱重。
當時,酒店裡的婚宴是15元一桌,便宜的是十元一桌,陪錢每人兩元,葬禮是一元。
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不明白。 我不知道 1 角錢的價值。 現在怎麼能比較呢? 我記得小時候去舅舅家拜年,拿到了10塊錢的年錢。 吃完飯後,我走到街上買了我最喜歡的玩具槍。 零食等
我和哥哥回到家後,爸爸說要付新年錢。 我哥哥把它拿出來送給爸爸。 看,我一動不動。 爸爸問我錢的事。 我說了。 我知道我要交出來。 讓我們先花掉它。 哈哈。 10元元的年錢。 在今天的小孩子眼中。 我不會讓我的侄子感到驚訝 1000。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