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種專心研究方志的嗜好,不管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他走到哪裡都會請方志讀書。 閱讀方志成為他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書面記錄中找不到第一次遇到什麼樣的編年史。 也很難數清我學生時代讀過哪些省縣志。 1917年7月,**與同學肖子生、肖蔚然一起外出遊學。 在梅城,**查閱了《安化縣志》。 這是閱讀特定地方編年史的早期記錄,他每次去乙個地方都試圖查閱當地編年史的習慣逐漸養成。
1921年新年伊始,新民學會(1918年4月14日由蔡和森、肖子生等人在長沙發起成立的進步團體)的部分成員在長沙召開了新年會,經商議,決定將新民學會的宗旨從“創新學術, 以“改變中國和世界”為目的,提高人心和風俗。這不僅成為新民社會的共同目標,也是新民社會畢生的追求。 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的抱負,他遊歷了東西方,南北作戰,走遍了全國各地。 他渴望了解中國和世界,閱讀方志成為他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
1929年3月,紅軍占領福建長亭。 **在長亭新庚山莊閱讀《亭州府編年史》。 1929年6月,紅四軍“七大”解散後,**回到龍巖新秋府。 按照閩西專委會的要求,從縣圖書館調來了一大摞書報,其中就有《龍巖州志》。
1930年3月的一天,**讓警衛員找到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肖華。 當小華到達時,他看到***正在閱讀清朝道光年間編纂的《興國縣志》。 紅軍攻占瑞金後,**找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的八卷本《瑞金縣志》,雖然只剩下七卷,但他還是像找到了一樣,仔細閱讀。
長征期間,他每次攻占乙個縣城或每個重要城鎮,都請人為他收集縣城和地方志,一眼望去就是半夜。
延安時期,他在專心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的同時,也認真閱讀了包括方志在內的文學史書。 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都是如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愛讀書的方志興趣依舊不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愛讀書的方志興趣依舊不變他收藏的《永樂正》、《四藏書》、《四備書》、《萬友書》、《古今藏書》等歷史書籍,包括總志、省志、政府志、縣志等歷史書籍。 **還有省志、地志和縣志的特別收藏。 當他外出考察時,他不得不尋找當地的編年史,許多當地圖書館仍然有他借閱書籍的記錄。
1952年10月,他在觀賞黃河時,安排人閱讀《中州志》一書。 考察完黃河後,**和河南省委書記張習就黃河治理問題進行了深夜討論。 睡前,他還瀏覽了《河南同治》和《汴京志》。
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主席視察了四川。 **方志:四川《澎湃新聞》。
1958年3月,在成都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 **一到成都,我就立刻來讀《四川省志》、《蜀本紀》、《華陽國志》等。 之後,他想來《都江堰水利概要》和《關縣志》,他還在書上畫了圈。
1959年6月30日,**爬上廬山,請秘書借用《廬山編年史》,然後才不得不來到《續史》。 *向工作人員講解了廬山名字的由來,還講述了朱習“轎子開頭問書”的典故。 春禧六年(1179年)三月,朱習到南康縣(今江西興子縣)就職。 當地官員在轎子前迎接他,當他從轎子上下來時,他問“南康志”是不是帶來了,這讓眾人猝不及防,面面相覷。 **說:“朱習典故流傳後,'治天人以史為鏡,治國者以意志為鏡','呈現閱意'已成為後人的做法。 今天,你也必須知道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才能做好事。 ”
1965年5月21日,在返回井岡山的途中,他在湖南查陵縣委大院過夜。 他對張平華(時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說:“1927年第一次去查陵時,我想讀《查陵縣志》,可是沒拿到,現在也不知道能不能借到? 張平華趕緊讓縣內檔案館送來了一套八線裝訂本的清代通治九年版(1870年)和**二十二年(1933年)重印的《查陵州志》。 那天晚上,**一直讀到很晚。
熟悉方志作為一種研究方式大量耳熟能詳的方志,不僅是為了滿足求知慾,更是作為一種調查研究的方式。 1941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起草。 在《關於資料收集方法的決定》中明確要求:“收集縣志、政府記錄、省志、家譜,研究。 “1958年3月,在成都會議上,**主張繼承養志傳統,主張各地編纂修訂《方志》。 這一舉措極大地促進了全國新編年史的編纂工作,受到各級黨委和領導的高度評價。
從***撰寫的大量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許多分析和判斷都得益於閱讀方志。 比如,1928年,《井岡山的鬥爭》指出:“邊縣還有別的東西,那就是土客家族的邊界。 幾百年前從北方遷徙而來的土生土長的再比如,1933年8月的《經濟工作要注意》和1934年1月的《我們的經濟政策》等文章,都談到了根據地的歷史形勢。
1949年秋,在商量進軍西南時,決定讓西康人廖志高擔任省委書記。 **說:“情況很複雜,熟悉當地的人很容易了解情況。 1950年的一次會議上,有人問廖志高:“你的家鄉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廖志高說不知道。 **曰:“是唐代發展起來的。 廖志高又問:“你怎麼知道的? *說:“我看過你們的縣志。 ”
無論走到哪裡,我總是對那裡的方志有著濃厚的興趣。 在前世今後的政治家中,幾乎沒有人像他那樣重視方志,也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