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一封來自遙遠蘇聯的電報被放在北洋臨時統治者段祺瑞的辦公桌上。 列寧在電報中說,他將把沙皇俄國占領的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歸還中國。
段啟瑞聽了這話,大喜過望,甚至說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沒過多久,他的笑容就僵住了。
列寧歸還領土不是出於慈善,而是附帶兩個條件。 段啟瑞看到這些條件,臉色頓時沉了下來,堅定地說道:“我們不會接受**的要求! ”
那麼,列寧為什麼突然提出要把領土歸還中國呢? 他提出的兩個條件是什麼? 這一切都始於清朝的懦弱,因為正是清朝的行為導致了這一切。
19世紀中葉,由於清朝的腐朽無能,中國在反侵略戰爭中遭受了多次慘敗,列強看穿了清朝的軟弱。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皇帝大亂逃竄,聯軍入侵圓明園,洗劫珍貴財寶,最後燒毀了名園。
這場災難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從此列強可以肆無忌憚地欺負和侵略中國,拿走他們想要的一切。 在這種情況下,沙皇**威脅要動用武力迫使清朝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愛會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根據這些條約,沙皇**從中國東北和西北地區割讓了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清朝不僅要面對內部起義的挑戰,還要面對沙皇的威脅。 為了維持現狀,卿**勉強答應了**的無理要求。
然而,這一決定並沒有隨著清朝的滅亡而結束。 相反,為了獲得列強的支援,北洋**繼續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儘管當時許多愛國者呼籲收復被占領土,但北洋**沒有採納。
快進,我們來到了 1917 年。
11 月 7 日,臨時浪潮隨著一聲炮響而倒下,列寧領導的布林什維克軍隊奪取了政權,創造了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
這一訊息震驚了中國知識界,並提出了乙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將何去何從? “有人主張向歐美學習,走資本主義改革道路; 而另一部分則在俄羅斯蘇維埃的成功中看到了共產主義路線的可能性。
1919年7月,列寧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致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宣言》中說,蘇維埃俄國將放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清理以前侵略中國留下的問題,這在國內引起了全國性的沸騰。
這個訊息給準備仿效蘇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帶來了希望。 李大釗還在《新青年》雜誌上說,十月革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帶到了中國。
當時,中國正遭受內外麻煩、南北對抗、政治動盪、戰爭頻發的困擾。 雖然他作為協約國成員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在巴黎和會上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列強任意欺凌的物件。
然而,當他們得知蘇聯將廢除不平等條約並歸還領土時,人民的喜悅是顯而易見的。 尤其是早期的共產黨宣傳家李大釗、陳獨秀、曲秋白等人更是高興極了,全國人民對蘇聯的好感度也一躍而起。
李大釗在《亞洲青年的光明運動》中稱讚俄羅斯歸還了沙皇從中國掠奪的特權,中國人民對此表示感謝,不僅是因為領土的歸還,還因為俄羅斯**在這個強大的世界中表現出了人道主義精神。
但中國人民和學者可能高興得太早了,因為列寧在歸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同時,又提出了兩個要求。
第乙個要求中國承認蘇維埃政權在俄羅斯的合法性,並保證不干涉其與其他協約國的內政。 第二種要求中國放棄與帝國主義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以表明中國不參與其中的決心。
雖然現在看來這些條約沒有錯,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列寧的動機似乎充滿了“陰謀”。
列寧的"險惡的意圖"一句話,它其實有很深的意思。 在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前,他是國家的掌舵人。 你會輕易放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嗎?
顯然,列寧也不會這樣做。 他歸還了這片領土,背後有蓄意。 這一切都源於蘇維埃政權在俄羅斯的誕生。
早在蘇聯誕生之前,法國巴黎人民就試圖建立乙個屬於人民的社會主義政權,即著名的“巴黎公社”。 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工人發動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派**,建立了世界上第乙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
然而,這一偉大的嘗試只持續了兩個月,就在所有國家資本主義的聯合鎮壓下以悲慘的失敗告終。 此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共產主義採取嚴防措施,對共產黨人進行多方面攻擊,企圖將共產主義扼殺在搖籃中。
蘇維埃政權在俄羅斯的誕生震驚了整個西方社會。 他們害怕共產黨人顛覆政權和建立國家的能力。 如果允許蘇維埃政權發展,紅旗可能會席捲整個歐洲。
因此,西方國家採取了各種陰險的手段來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包括支援蘇聯內部的反動派,企圖煽動無產階級主義,甚至直接出兵干預。
面對這些挑戰,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十月革命的勝利是短暫的,俄羅斯的保守勢力仍然強大,在西部的烏克蘭建立了基地,獲得了西方國家的支援,並對首都莫斯科構成了持續的威脅。
此外,一些反對派勢力逃往廣袤的西伯利亞,組成了“白衛隊”,意圖捲土重來。 國內保守和反動勢力比比皆是,外部強大的資本主義政權的武裝干預,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正面臨嚴峻的考驗。
在這種國內外的困難形勢下,蘇聯在列寧的領導下採取了各種措施。 在國內,他們建立了“紅軍”,與“白衛隊”殊死搏鬥。
列寧採取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協約國撤退的戰略,以換取德國的撤軍和西方列強的干預。
然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並沒有放過蘇聯,而是派出更多的軍隊占領克里公尺亞半島和高加索地區。 以美英法為首的協約陣營也擔心蘇聯輸出社會主義革命,強行干涉蘇聯內政。
儘管列寧的策略發揮了作用,但列強的干預並沒有停止。
英國向蘇聯北部的莫爾斯克港派遣了 100,000 名士兵,試圖用武器進行干預。 面對內外矛盾,列寧深感不安,急需想辦法吸引帝國主義列強的注意,使蘇聯集中精力消滅國內的敵人。
在這個過程中,列寧發現了東方的乙個大國——中國。 與冷酷的蘇聯相比,中國龐大的市場更具吸引力。 如果大國的注意力能夠轉移到中國,蘇聯的困境可能會得到解決。
蘇聯繼承了沙皇的領土,包括從清朝割讓的150萬平方公里。 考慮到中國的歷史,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決定歸還這部分領土,但前提是中國北洋**不得不取消與其他列強的條約。
雖然這可能會引起北洋**的憤怒,但蘇聯政權認為,只有這樣,大國才會把注意力轉向中國,甚至可能引發瓜分中國的新一輪狂潮。
當時,中國處於南北第一狀態,國家尚未實現統一,對外交流更加困難。 北洋**一直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威脅,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幾項不平等條約。
日本是當時中國最有特權的國家,直接占領了台灣,在東北也獲得了大量的特權。
當蘇聯的公開宣告傳到日本時,日本駐華大使立即向北洋**發出照會,要求北洋**作出正式回應,以示施壓。
在這種情況下,北洋**只能選擇撤退,表示不會與**進行正式接觸,也不會明示拒絕,打算擱置此事。
日本對北洋**的回應表示滿意,甚至稱讚這是乙個“明智的選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北洋**選擇與帝國主義列強站在一起,成為協約國的一員,向歐洲派遣10萬勞工,參加修橋鋪路、挖壕溝等艱苦工作。
然而,這10萬勞工中,大部分死在了戰場上,這成為北洋**迎合帝國主義列強的代價。 然而,北洋**的“智慧和犧牲”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戰敗,中國作為勝利的同盟國,認為他們可以收復被德國租借的青島和膠州灣。
在巴黎和會上,日本外交代表主張日本接管德國在中國的利益,並要求割讓青島和膠州灣。 由於日本的強大國力和列強尋求改善與日本關係的願望,這一無理要求得到了批准。
當訊息傳到全國時,人們從勝利國家的喜悅中醒來,引起了廣泛的憤怒和怨恨。
當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學生和工人,為了北洋的軟弱無能,毅然走上街頭,發動了大規模的罷工、罷課、罷市運動,並在街頭舉行示威遊行。
他們的英勇行動猶如一道閃電,照亮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面對洶湧澎湃的國內輿論,北洋**被迫撤退。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以列寧為首的蘇聯第二次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但北洋**仍然堅持“不管是什麼”的態度。
這引發了愛國學生工人中更強烈的反對運動,他們甚至衝進了北洋***的家中,用他們的行動向世界宣布中國人民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
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北洋**並沒有表現出堅守領土的決心,而是動用軍隊和警察殘酷鎮壓學生工運動。 在北洋**的強大壓力下,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但也讓當時的士生和學生對北洋**徹底失去了信心。
在這種環境下,共產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悄然生根發芽,最終孕育了新中國這棵生機勃勃的樹。
歸還領土的行動實際上是蘇聯的權宜之計。 他們希望北洋**接受這個提議,但如果北洋**拒絕,他們也有辦法處理。
從1918年到1920年,蘇聯紅軍成功地與國內的反動勢力進行了艱苦的戰鬥,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干預,從而保護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蘇聯國內局勢穩定後,史達林直接拒絕了先前的宣告,拒絕將領土歸還中國。 這一決定無疑剝奪了北洋**收復大片領土的最佳機會,但是,它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世間萬物各有各的天意,不管是祝福還是詛咒,似乎都是冥界不可避免的聯絡。 然而,只有乙個事實存在:落後的人注定會被欺負。
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重要力量,我們有能力挽回過去失去的東西,而不是依靠別人的施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