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使用國產裝置,我們可以生產多少奈米晶元?
我們都知道,晶圓製造過程很複雜,涉及數百種材料、數百種器件和數千道工序。 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過程,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過程。
美國壟斷EDA和半導體裝置,日本壟斷半導體原材料,荷蘭壟斷光刻技術,我們在整個產業鏈上都沒有優勢,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晶圓產業實施了封鎖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鏈。
根據美國的禁令,半導體元件的生產受到嚴格監管,生產範圍在7nm、14nm和40nm之間。
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依賴美國、日本、荷蘭或其他國家的技術,我們能真正取得多大的成就?
晶圓生產有三個主要階段:晶圓生產、預處理和後處理。
矽片是通過將沙子轉化為矽片來製造的,我們可以使用國產裝置生產300公釐的矽片,300公釐的矽片和2奈米或1奈米的矽片。
所謂"技巧"即積體電路,通過光刻技術蝕刻到矽片上,這需要光刻機、蝕刻機、清洗機、離子注入等工藝,半導體的主要核心器件也在採用這種工藝。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各國的製造工藝並不統一,最好的雕刻機可以達到5奈米或3奈米,有的可以達到14奈米,有的可以達到28奈米,甚至65奈米。
根據"木桶的原理"實際高度由光刻連線決定,因此使用國產裝置,理論上不可能實現65nm工藝。
當然,這只是乙個概念,具體的技術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除錯產線,改進生產控制軟體等等。
然後是最後乙個環節,就是包裝檢驗,這並不重要,中國的封檢技術一直都是世界一流的,人們也不太擔心。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不依賴進口的情況下,該國的晶元技術可以超過65奈米,但具體到什麼程度,誰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會超過65奈米。
65nm肯定不好,但如果採用7nm工藝,差距就不會那麼大,所以國內半導體企業會繼續努力,等到整個7nm工藝都能用到,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