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的第一周,國家金融管理局宣布了2816萬億保險基金成績單。
2023年金融投資回報為223%,綜合投資回報率為322%。
對利潤有直接影響的年化財務回報率分別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繼續下降。 23%。
事實上,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年化財務回報率已經下降到292%。
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跌破3%。
資本市場和利率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加上房地產和城市投資債券的風險,以及日益“險惡”的投資環境。
2023年,75家非上市財產保險公司中有50家實現盈利,合計盈利90家6億。 虧損25家,共虧損43家8億。 合併後,利潤為458億。 這比 2022 年減少了約 26 億。
對於壽險公司來說,情況更為嚴重。
在披露利潤資料的60家壽險公司中,有25家盈利,總利潤為18476億。 35家壽險公司虧損,累計虧損327家13億。 加起來,損失了 14237億。 如果剔除泰康的137億利潤,其餘非上市壽險公司總虧損約280億。
作為具有“剛贖回”屬性的產品,行業出現整體虧損的情況極為罕見。 如果情況惡化,就意味著系統性風險。
當然,監管機構對這種情況非常清楚。
2020年的預定利率為4025%的年金保險下架;
2023年的預定利率為35%的保險被下架;
從2024年開始,保險公司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調至4%以下,跌入“3%”時代;
今年6月以後,萬能險結算率將進一步下調至38%以下。
從2024年開始,它將需要“報紙和銀行的整合”。
為了進一步防範利率損失的風險,以上可謂是大力灌溉。
但保險公司似乎仍然停留在“規模為王”的軌道上。
在高利率產品下架之前,激增的規模比較突出,尤其是對於中小保險公司和問題保險公司。
去年全年 51萬億保費收入,實現91%的增長。
財產保險費收入159萬億元,同比增長673%,人壽保險保費收入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在壽險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務是壽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276萬億,同比增長1275%。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預定利率為 35%的產品是停止刺激。
正是因為壽險業務的快速增長,壽險企業才實現了兩位數的保費增長。
然而,平安人壽增長了62%,中國人壽命增加43%,太平洋人壽增長4%9%,新華保險漲172%。
四家上市保險公司中,沒有一家的人壽保險業務增長了10%。
非上市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了16%06%,遠高於上市保險公司。
中小型保險公司依靠高收益產品打得最好。
對於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即使2023年保費收入快速增長,仍難以盈利。 再加上債務成本高,投資收益下降可能導致高額損失。
2023年,虧損超過30億元(虧損1家超過100億元)的非上市保險公司3家,虧損超過10億元的6家。 2022年,只有3家虧損超過10億,最大虧損不到20億。
2023年,將有14家C級公司和12家D級公司,使共有26家公司達到償付能力標準。 這還不包括許多有問題的保險公司免於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事實。
保險業的艱難日子才剛剛開始。
不賺錢的人不快樂;
那些賺錢的人不敢快樂,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錢會沒了。
時隔20多年,69歲的馬明哲再次回到“戰鬥”一線,再次擔任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
目前資本市場、國債收益率、房地產和城投債,這些不斷處於風險之中,還想擴大規模,然後突然出現大牛市來挽救業績。
而且監管越來越嚴格,保險牌照的普及率早已下降,依靠外部注資,估計很多保險公司也無能為力。
保險公司只能降低負債成本,腳踏實地賺錢養活自己。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尤其是那些在基層銷售苦力的保險公司,未來將更加艱難。 飯碗能不能牢牢地握在手裡,是乙個很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