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登基時只有十歲,國家權力掌握在高太后手中,她反對宋申宗的改革,所以神宗的政策很快就被廢除了。
雖然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但趙旭並不在乎這些,因為他太年輕了,對世界的感知力很弱。 不過,趙旭並不像前朝的那些小皇帝那樣,被束縛住了,一輩子都是糊里糊塗的。
在處理某些事情時,他表現出自己的獨特性。 遼朝即位後不久,就派使者前往北宋,按照禮節,皇帝要在大殿接見。
趙旭當時年僅九歲,經驗不足,大臣們擔心他會被遼人奇特的服飾和粗獷的外表嚇到,從而影響國家的形象。
不過趙旭並沒有讓眾人失望,他在會面中表現得非常從容自信,這讓遼人對北宋有了新的認識。
契丹民族建立的遼朝即將到來之際,大臣們緊張地向趙煦介紹遼朝的風土人情、遼人的衣著和容貌,希望能給他打一針。
不過,小皇帝趙旭卻只是不緊不慢的問道:“遼朝的使者是人嗎? 大臣們驚呆了,然後回答說他們和我們一樣是人。
小皇帝聽了這話,笑了笑,說道:“既然你是人,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他的話讓大臣們啞口無言,他們開始意識到眼前的年輕皇帝並不簡單。
趙旭雖然年紀小,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明君,他不想被大臣們牽著鼻子走,更不想被太后控制。 不過,剛登基的趙旭在府中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因為大臣們普遍認為他不過是個奶奶的孩子,所以總是選擇向太后匯報。
這種情況使趙旭和太后的關係變得緊張,也讓趙旭對這些只聽太后話的大臣們大發雷霆。 他的生母朱氏出身卑微,只被尊為妾室,他試圖追封朱為太后,但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對。
他不能干涉政府的政治,他會受到冷落,他甚至不能為他的母親爭取屬於她的待遇。
高太后的所作所為,大臣們的狠辣,讓趙旭深深感受到了北宋朝廷的陰暗面。 在他看來,整個朝廷幾乎沒有乙個值得信賴的人。
儘管如此,他還是選擇默默忍受,期待自己時代的到來。 這一刻即將到來,因為權力的巔峰只能停留很短的時間,沒有人能永遠掌握乙個王朝的命運。
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轉瞬即逝。 而與乙個王朝相比,人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
高太后年老體弱,不久就去世了,趙旭繼位。 皇帝上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過去的恩怨。 他免除了高太后在位期間任命的大量**,如司馬光、蘇軾、蘇哲等人,這些人被降職打壓。
在法庭上,皇帝甚至指責高太后“狡猾狡猾”,要廢掉她的爵位和追授榮譽。 這些行為,都源於趙旭十幾歲時的怨恨。
他需要發洩,他需要復仇,他需要釋放多年的壓抑和不滿。 就算是平民的怒火,也足以濺出五步血來,更何況是皇帝的怒火。
在河的東邊三十年,在河的西邊三十年。 當年為高太后工作的“老黨”**,如今在皇帝的打壓下“死逃傷”。 而那些因為前皇帝(神宗)的新法而被高太后罷免降職的“新黨”,如今又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新黨和舊黨的交替,以及一大批**的免任,使北宋帝國陷入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政治氛圍。 北宋一片廢墟,等待皇帝執政,但皇帝卻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新舊黨爭上。
不過,趙旭就是趙旭,他從小就表現出明君的氣質。 他始終記得,對於北宋帝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現在的朝廷糾紛,而是對外軍事政策。
趙旭統治下的北宋面對兩個強大的對手,主要是遼朝和西夏。 由於北宋常年給遼朝發紅包,所以遼朝收到紅包後基本上也沒什麼大鬧。
可是,另乙個鄰居西夏,顯然素質差,收的紅包和遼朝的紅包一樣多,但收到紅包後,他就不滿意了,經常騷擾嵩夏邊境。
我自己對北宋的軍事戰略有很多批評,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乙個問題,也許在某種程度上,通過發放紅包(給遼朝和西夏大量白銀)可以獲得暫時的和平,但這種和平既不莊重也不持久, 但只是粉飾的和平。
而且,為什麼同乙個政權每次都給別人發紅包,而不是別人給北宋發紅包? 一位網友的評論注意到,他以開玩笑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他覺得發紅包沒有錯,北宋是他的父親。 而西夏、遼朝都是兒子,但為了不讓兒子太調皮,父親給了他們零花錢。
這個比喻聽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並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 因為教育兒子的真正方法,是用言語和行動來教導他們,對他們進行輕微的懲罰,而不是盲目地發紅包。
一味給零花錢只能證明這個父親是個軟弱的父親,根本無法教育兒子。 而西夏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是因為北宋態度軟弱,再加上北宋前任皇帝宋神宗曾經動用全國之力討伐西夏,沒想到被西夏打敗,全軍全軍覆沒。
這讓西夏人覺得北宋其實是個軟柿子,就算北宋常年給自己發紅包,他也得捏,所以西夏經常組織隊伍在宋夏邊境打游擊隊。
前沈宗皇帝屢戰屢敗,前任仁宗、應宗是壽城的高手,喜歡在國外搞懷柔政策,這讓多年未嘗過失敗滋味的西夏王朝肆無忌憚,但這次卻很不幸,他們遇到了趙旭。
作為乙個必須報眼的君王,他憎恨西夏王朝收錢不算的行為,於是改變了北宋帝國的軍事手段,開始了與西夏軍隊的正面交鋒。
而令人驚奇的是,一向被少數民族政權追揍的北宋,居然一度揚起了眉毛。 鴻德城之戰和萍夏城之戰,兩場戰役打得乾淨利落,一向囂張跋扈的西夏無能為力。
也許在當時,這只是發生在邊疆的兩場戰役,但從巨集觀上看,這兩場戰役的勝利,不僅僅是迫使西夏屈服那麼簡單,而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乙個一直被稱為“弱歌”和“大送行”的帝國終於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後人之所以評論古人的歷史,是因為我們掌握了歷史,我們有上帝的眼光,可以分辨誰對誰錯,但很難理解乙個政權在亂世中站穩腳跟的困難。
生存已經是乙個奇蹟。 元復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執政十五年的宋哲宗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征程,在清晨在宿舍裡悄然離世,年僅二十五歲。
二十五歲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年齡,對於皇帝來說更是如此,但趙旭的生命卻在這一刻永遠凍結了。 北宋帝國的繁華與輝煌並沒有伴隨趙煦,從此,北宋失去了上乙個**時代,開始步入搖搖欲墜的深淵之路。
萬物皆有其成,就像乙個夢幻泡泡。 如果說宋神宗趙旭之死是理想主義的崩塌,那麼宋哲宗趙旭的死就是現實主義的崩盤。
北宋的未來不會是最壞的,只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