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晶晶。
蘇建勳編輯。
2月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截至12月31日的2023年第四季度(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
雲智慧型業務是阿里巴巴僅次於淘天集團的第二大業務板塊。 財報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雲營收同比增長3%至280家66億元,佔阿里巴巴集團總營收的11%。 與2023年第一季度的9%相比,雲業務佔集團業務的比重正在上公升。
在財報發布後的第一次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永明表示:“2024年,阿里巴巴將積極投資其核心業務。 集團的首要任務是重振其兩大核心業務——電子商務和雲計算的增長勢頭。 ”
阿里巴巴財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財務報告中提到,3%的營收增速不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貢獻的營收,雲業務營收同比下降。
阿里雲在財報中解釋道,營收下滑的部分原因是阿里雲通過降低基於專案的收入和較低的利潤率來持續提高營收質量。
近年來,阿里雲的營收增速逐年下降,2023年基本都是個位數增長或負增長從2019財年到2022財年的四年時間裡,阿里雲的營收增速是%,一路走下坡路。
收入增長放緩與阿里雲國內公開市場份額逐年下降相對應。 2022年下半年,阿里雲國內公有雲市場份額有所下降。根據IDC最新報告,2023年上半年,阿里雲在公有雲LAAS市場的份額為299%,低於 2022 年。
資料來源於IDC中國。
這不僅僅是阿里雲的壓力,目前整個中國公有雲市場都面臨著增速放緩的問題。 IDC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IaaS+PaaS市場將同比增長15%9%,近三年再創同比增長,中國大陸公有雲市場增速持續放緩。
根據IDC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企業 IT 預算增長不及預期企業在預算的制定、支出和使用上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網際網絡雲廠商逐漸從“創收”轉向“盈利”。,主動放棄非良性專案,提高自身整合比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率下降。
這種從“創收”到“盈利” 發展基調下移阿里雲在利潤方面的表現也得到了強調。
阿里雲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A)是一項非GAAP財務指標,報告稱2023年第四季度利潤為23%64億元,同比增長86%,創財年新高。
阿里巴巴財報截圖。
一方面,利潤的增長是由於節流,例如裁員和其他手段; 一方面,它也是阿里雲中最好的去整合並為“人工智慧驅動,公有雲優先”的新戰略定下基調。
此外,財務報告中也提到了這一點釘釘業務未納入智慧型雲領域再加上釘釘尚未走出虧損,這進一步提公升了阿里雲的盈利表現。
目前,阿里雲的主基調已經完全改變,正在大力推廣公有雲優先戰略的實施
2023年11月23日,阿里雲進行全面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公有雲事業部、混合雲事業部、基礎設施事業部三大事業部,全面聚焦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公有雲,鼓勵政企客戶優先使用公有雲, 減少基於專案的軟硬體訂單銷售。
對於今天的阿里雲來說,發展的重點不再是盲目追求收益,而是追求利潤。
阿里雲集團CEO吳明勇在財報發布後的第一次會議上表示:“這些結構性調整正在顯現效果,阿里雲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公升。 我們還公升級了阿里雲的銷售業務,建立了不同的銷售和服務體系,服務了不同型別和規模的客戶,通過提高我們的客戶覆蓋範圍和服務能力,我們將提高我們的增長速度。 ”
如今,雲廠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阿里雲不僅調整了戰略一方面也採用產品降價的方式爭奪股票市場,另一方面也通過加大對模式的投入,進一步開拓增量市場。
產品定價方面,2023年上半年,阿里雲宣布核心產品**全面線下上調15%至50%,涉及計算、儲存、網路、安防產品。
降價是雲市場競爭中最常見的策略之一,AWS在2016年表示降價是核心策略,自2006年推出以來,AWS在10年內降價了52次,隨後Microsoft雲和谷歌云也進行了多次降價措施。
火爆的大模型也在為各大雲廠商提供新產品“**目前,在大模型的發展路線上,阿里雲一方面率先選擇了開源路線,開源了多種通益千問版本模型,以吸引更多使用者; 另一方面,我們將繼續打造開放的大規模模型平台,高喊“AI時代最開放的雲”的口號,尋求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然而,目前,大型模型對效能的幫助尚未在財務報告中體現出來。
利用人工智慧來顯著提高搜尋轉化率和提高盈利能力的潛力很大,但這仍處於早期測試階段,我們看到了很大的潛力。 吳永明在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