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結束後,我軍各野戰軍開始按照總司令部的命令進行整編,將各縱隊改為乙個軍,並合併幾個軍組成軍團,以適應大軍團在全國行軍過程中的作戰需要。
在這次改組中,中原野戰軍是最成功的。 1949年2月,中央戰區各部在淮北、河豫東部休整完畢,改稱第二野戰軍,下轄3個軍,分別由陳庚、楊勇任司令員。
在解放戰爭中,陳庚的部隊一直是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在戰鬥中與第一、第二、第四戰區配合。 他們憑藉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總部的高度讚揚,總部一直將他們視為前線軍隊。
因此,當陳庚被任命為軍團司令員時,這個決定是完全合理的,沒有任何爭議。 原四方面軍的陳再道、王洪坤等高階將領雖然年紀較大,但在第二戰將中也表現突出,成績斐然,領導能力強,一直是劉鄧長官最寵愛的將領。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是八路軍的旅長。 由於品行端正,上下關係融洽,34歲就被任命為軍團司令員,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 在西南進軍動員大會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號召所有指揮官和戰士加入進來"勇往直前,解放全中國!"但是,關於5軍團領導層的選擇存在爭議。
王金山被廣泛認為是二業的頭號將領,但不幸的是,他沒有被任命為軍團司令員,而是被分配到第三軍團,成為陳庚的副手。
這無疑讓王金山感到有些失落,但他還是被陳庚和***說服了。 因此,他唯一可能去主力陣地的人就是第5軍團。 不過,第五軍團司令官的職位卻給了楊勇,楊勇不如王金山成功,這讓王金山難免有些想法。
王金山中將是個直率的人,他直接找到政委鄧問道,楊勇為什麼能當第五兵團的司令員?如果單從戰功來看,楊勇似乎比傳說中的王金山還要差。
不過,政委鄧的回答精彩而有藝術性,他不僅解釋了原因,還肯定了王金山的戰鬥力,這讓王金山松了一口氣。 作為一名軍事將領,還有什麼比戰鬥力得到肯定更值得驕傲的呢?
雖然政委鄧沒有說其他原因,但王金山明白,楊勇的綜合素質除了戰鬥力之外,也比他全面。 楊勇率領的第5軍團管轄第16、17、18軍團,各有特色和優勢,軍團總兵力8萬餘人。
紅軍的老牌強隊,第136團和第139團,是第5軍團的中流砥柱。 兩個團都有11個純粹的紅軍連,是5軍團的核心。
第136團的前身是紅1軍第2師第5團,是最早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之一。
抗戰期間,該團是著名的第2團第685營,參加了平星關戰役,是乙個突擊營。 雖然這個團的軍政領導人大多在紅軍時期陣亡,但很少有人在解放後活到舞台上並擔任高位,所以宣傳不足,但其歷史貢獻不容忽視。
同樣,第139團也是紅軍時期的老兵部隊,參加過平江起義,抗戰時是第686團第3營,也參加了平興關戰役,是冀山豫軍區的主力團。
1939年,第115師的一些幹部在山東合影留念,包括肖華、陳光、匡仁農、楊勇、朱銳、王炳章。 據統計,整個5軍團共有14個紅軍連,其中只有3個連來自原紅四方面軍,其餘11個連均為原紅軍部隊。
雖然二爺的前身是八路軍第129師,直接改建自紅四方面軍,所以劉鄧軍隊的中原第四方面軍的兵力和幹部占多數,但第五軍是個例外,第十七軍和十八軍的部隊大部分都是後期建制的, 且不說暫且第16軍(原第1縱隊)主力都流淌著紅一軍的鮮血,所以第5軍的領導應該從原第一方面軍的幹部中選,於是原第1縱隊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直接晉公升為軍長兼政委, 這其實是乙個合理的決定。
在為楊勇和蘇振華選用人方面,由四方面軍出身的王金山來掌管第五兵團帥陰,但說“楊勇在戰鬥中不如王金山”,也是不準確的。
解放戰爭期間,王金山確實比較出眾,但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楊勇成功組織指揮了晉城戰役,展現了指揮大兵多兵種協同作戰的出色能力,讓前來觀戰的各界名將都倍感欽佩, 就連王金山都不得不佩服。
一年後,取消了第5兵團的番號,兵團的機關後來併入貴州軍區。 這支軍隊所管轄的三支軍經歷了許多變化,有些部隊至今仍是我軍的主力。
第16軍是我軍第一支裝備蘇軍武器的部隊,雖然進入朝鮮後沒有參加重大戰役,但回國後仍駐紮在東北地區,第46師團一直保留下來。
1952年撤銷了第17集團軍的稱號,但保留了第49師。 1969年,第11軍重建時,第49師被編入並改編為第31師。
在1984年的收復收復者銀山戰役中,該師在師長的指揮下,成功攻克了銀山,並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第93團第93連獲得了“銀山英雄連”的稱號。
**第18軍於1952年2月改名為**軍區,並一直沿用至今。 他們的主力第52師(原第1縱隊、第20旅,旅長吳忠)曾被稱為“藏419部隊”,在1962年對印度的反擊中,成功擊敗了被譽為“森林之虎”的印軍主力第7旅。
1969年,該師與第149軍第50師交換番號,調往四川,隸屬於第13軍。 在1979年對越南的反擊中,該師表現出色,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事實上,在行軍時,離藏區最近的是第62軍,隸屬於伊耶。 不過,為了避免嫌疑,劉鄧長官還是決定派兵屬於二爺。
起初,是10軍隊徵求意見,但他們認為沒有準備,而且非常困難。 於是,再次徵求了十八軍的意見,張國華、譚冠三不問條件就挺身而出,發動了昌都戰役,成功消滅了吐蕃軍,成功進軍拉薩,他們的功績將永遠載入史冊。
第18軍進軍拉薩,1955年授予軍銜時,第5軍出現了楊勇和蘇振華兩位將軍。 兵團政治部主任甘維漢、第16軍政委王惠秋、第17軍軍長王炳章、第18軍軍長張國華、第18軍政委譚冠三均被授予中將軍銜。
此外,政治部副主任石新安、副參謀長潘延、第52師師長吳忠均被授予少將軍銜。 然而,最令人遺憾的是第16軍軍長尹先兵。
他原本是一位英勇好戰的將軍,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作風犯了嚴重錯誤,受到了嚴厲的懲罰,所以在被授予時才被授予上校軍銜。
如果他沒有犯這個錯誤,他就會被授予中將軍銜。
一本珍貴的老**記錄了1950年貴州軍區領導及其家屬的合影。 後排左起分別是王慧秋、石新安、尹先兵、蘇振華、楊勇、陳增谷、徐云北、潘彥等。 他們為祖國的和平與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讓我們向這些英雄致敬,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