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本名孔明,名臥龍,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戰略家和蜀漢的發明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 生於公元181年(東漢光和四年),生於琅琊(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陽都。
諸葛亮早年居於荊州,以出眾的智慧著稱,後來被劉備三谷茅草屋請出山,提出著名的“龍中對”或“曹路對策”,為劉備攻占靖怡爾州、聯合吳國抗曹謀劃戰略藍圖。 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諸葛亮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在劉備死後,作為丞相和拓谷的重要大臣,他擔負起了協助少主劉禪的重要任務,竭盡全力治國,進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內外改革和建設。
內政方面,諸葛亮推行法治,加強權力集中,注重農業生產,貫徹屯田政策增強國力; 對外,積極維持與孫、吳的同盟關係,穩定西南邊境的民族關係,多次北上中原,意圖恢復漢朝,但未能達到統一的目的。
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發明家,相傳他發明了木牛和流馬,解決了軍糧運輸問題,並改進了連弩,使其成為可以同時發射多支箭的諸葛連弩,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在文化貢獻方面,諸葛亮留下了許多膾俗作品,《師桌》以他的忠誠、毅力、奉獻激勵了無數後人,《誡命書》則體現了他對後代的嚴格教誨和崇高的道德期望。
諸葛亮因勞累過度發病,於公元234年(建行十二年)卒於武章源,享年54歲。 他的忠誠、智慧和對國家社會的無私奉獻,使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智者的典範,受到後世的欽佩和讚譽。
諸葛亮一生中有許多影響三國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如:
1.把茅草屋看了三遍。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劉備在徐書的推薦下,三次前往龍中探望隱居的諸葛亮。 諸葛亮在與劉備的談話中,提出了著名的“龍中對”,為劉備謀劃了爭奪天下、成就霸權的戰略方針。
2.赤壁之戰。 諸葛亮雖然不是赤壁之戰的實際統帥,但他在促成孫柳聯軍對抗曹操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通過舌戰、集儒、草舟借箭等一系列足智多謀的活動,為孫劉聯軍在赤壁取得決定性勝利奠定了基礎。
3.益州萍鼎.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龐通被殺後,諸葛亮從荊州出發,支援劉備,協助他攻占益州,並制定了寬嚴兩重的政策,穩定了新占領地區的社會秩序,成功地幫助劉備建立了穩定的蜀漢政權。
4.南征和北伐。 公元225年(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南下,平定了南部和中部地區的叛亂,採取了“先打心”的策略,成功制服了孟火等少數民族領袖,穩住了蜀國的南部邊疆。 北伐中原期間,從228年到234年(建行六年至第十二年),諸葛亮為復辟漢朝,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其中許多戰役如揭亭之戰、陳倉之戰、上谷之戰等,都顯示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戰略謀略。
5.七次抓獲孟胡。 這是南伐時期的一件大事,諸葛亮以智慧和寬容制服了南蠻首領孟蜀,使他信服不叛,保證了蜀漢後方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