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網路新聞(記者蘇景萌、馬青茹、何彤)“元家村是我們農民自己開發的,既沒有外資進入,也沒有銀行貸款和社會融資。 十幾年來,陝西咸陽市李泉縣雁下鎮元家村,從“人以食為天”的原則出發,打造以特色小吃為主的民俗產業旅遊,不僅走紅,也帶動村民致富。
以農民為主體,農民的智慧也造就了元家村。 “發展旅遊業,一般景點都要投資多少錢,要徵多少地,要搬多少農民,要賣多少票,但我們村不是這樣。元家村村民惠文霞說,自己動手是元家村的特色。 村民們想把自己的生活變成旅遊,讓遊客在這裡體驗真正的鄉村生活。
許文霞. 自2007年村上春樹發展鄉村旅遊以來,我開了第一家以當地美食為主的農舍,現在我的年收入增加了好幾倍。 惠文霞不僅是“原住民”村民,還是元家村11號農舍客棧的老闆。 2007年以前,惠文霞在一家村辦企業的水泥廠工作,月薪幾百元,收入穩定,心平穩。 2007年村里剛開始鄉村旅遊時,她和大多數村民一樣,持觀望態度。
在與村黨支部書記郭佔武耐心溝通後,她被選為村里兩個示範戶之一,與村里另一位村民一起“開闊眼界,解放思想”,當年以當地蔬菜為主搭建農舍,成為村里首批受益的村民之一。 “事實上,我們只是在做'家常菜',簡單、純淨、健康。 看到我的收入後,我們村的農舍從最初的2戶人家發展到5戶人家,然後村里60多戶人家都開始參與鄉村旅遊建設。 許文霞說。
元家村小吃街。
看著每天絡繹不絕的遊客從她家門口走過,匯入肩並肩的小吃街,慧文霞心裡美:“這還好,小吃街分流了一些遊客,還是顧客太多了,人太累了,招不到人。 ”
惠文霞之所以從容不迫,“不搶客戶”,是因為都是合作社的股東,無論誰的生意興隆,大家一起受益。 “紅利太多了,我無法弄清楚。 慧文霞看著手機上剛剛發來的提示簡訊,開心地笑了。 如今,惠文霞的年淨收入已達到60萬元左右。 用她的話說,作為元家村的村民,她感到非常高興。
*:W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