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葡萄酒,**幾何? 比如A股,過去就有很多艱辛! 2024年的開始可謂是驚心動魄! 我在市場上有很多頭寸,知道股東正在經歷什麼。
我和很多業內朋友交流過,發現了乙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路徑依賴,保持不變! 但客觀現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京東徐磊說的,這不是經濟衰退,而是乙個時代的結束,乙個新時代的開始! A股也變了,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就會被現實改變!
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我對自己的投資框架和估值體系進行了重大調整,並盡力使自己的投資決策框架適應市場的變化! 從業績來看,近5年一直盈利,年化率超過15%; 近10年,除2018年小幅虧損外,平均正收益和年化率也均超過15%。 這可能是由於對市場基石的巨大變化的認識,幫助我跨越了牛市和熊市近十年。
變化1:公司的競爭格局。
民營企業通常經營效率較高,國有企業效率低下,隨處可施。 正因為如此,在全球化、和平共處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民營企業表現出了巨大的競爭優勢,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不過,從2018年開始,川普開始脫鉤,分行發展,我們推出了內外雙迴圈體系,大家應該很清楚,哪乙個是未來的主迴圈! 對於內迴圈,民營企業、國企、央企誰有競爭優勢? 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
為此,我3-4年前就開始逐步向資源型、基礎公共設施型央企轉移。為了平衡起見,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優秀民營企業。 回想起來,這個策略在過去的2-3年裡基本上是正確的!
變化2:收入結構。
我非常同意 John Bogle 的投資回報公式,即:回報率 % = 股息收益率 + 增長率 + 市盈率變化率。
可以看出,在經濟上行期間,收益主要來自公司的高增長和估值的上放大,形成了戴維斯雙擊; 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時,增速會很小甚至萎縮,估值自然會向下修正,形成雙殺。 這裡的確定性是股息收益率。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確切地知道我們的經濟在Compo週期中的位置! 為此,我從21年開始調整為高分紅策略,即分紅第一,增長第二,從效果上看,高分紅策略在這兩年越來越被市場認可!
變化3:估值基礎。
在經濟繁榮和平發展時期,估值對未來給予了更高的期望,A股的市盈率一般是正常公司的30-40倍! 離譜的公司甚至給了 20-30pb! 你現在還敢從30-40pe開始嗎? 是15-20pe要反覆檢查嗎? 基本上只有中優質企業才敢看8 12pe! 此外,PB 不會下降到 05~1.5 開始也很難。
換言之,估值大幅下跌將是未來的新常態,不要幻想估值回到那個狂歡時刻! 估值、經濟週期、地緣政治等的大幅下調是重要因素,這裡就不贅述了,但了解它們的人都明白。
變化 4:尺寸票偏好。
許多價值投資者都在努力尋找最好的長期持有公司。 客觀來說,這應該是一條好路,但它的難度決定了99%的價格都走不了這條路!
想想很多機構和聰明人都在尋找這樣乙個了不起的目標,聚光燈下的優質白馬怎麼可能便宜呢? 有效市場理論充分體現在其中! 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被高估了這麼久的原因。
另一方面,A股是乙個市值眾多的市場,你正在與小市值公司作戰。 這就留下了一組相對被忽視的公司,即中等市值、中等質量的公司! 大機構看不起,小資金不動! 這樣一群被冷落的企業,很容易在市場上失敗,定價錯誤!
這樣的一批公司,A股裡有上百家小公司,小票去年破了,前年大票破了。
變化 5:優質資產屬性。
五年前,房地產可能是最好的資產配置,但2018年之後,感覺除了股權資產之外,真的沒有什麼可配置的了。 **風險確實不小,但與大宗商品、債券和現金相比,我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股票資產還是比較好的,現金風險最大! 雖然通貨緊縮似乎還在繼續,但中長期**貨幣大幅貶值或許不可避免! 這個不做更多的分析。 當然**今天也是不錯的資產,我本來打算從2018年開始分配,但是沒有執行就不好了! 但幸運的是,這項投資表現出色。
珍珠興旺,亂世,這也是行業配置的指導方向之一。
變化六:標準草案。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股標準,從去年開始,我在基本面和資金之外又增加了乙個新標準,那就是能過康博週期! 可以理解為對類似銀行對投資標的的壓力測試。
我將風險分為:經濟衰退、經濟脫鉤、經濟蕭條、地緣政治戰爭、動盪浪潮五個層次,我正在逐步調整目標以適應未來四、五個層次的潛在目標,如自主可控、戰略安全、平行替代、旱澇收入、強制消費等。
鑑於上述A股港股市場的巨大變化,如果能夠進行適應性調整,我相信它們可以跑贏市場。 但這並不能改變市場的大趨勢,不要指望大牛市,大幅降低收益預期,少虧就是贏,跑贏銀行存款是好事,跑贏M2增長也好! 如果奢侈品更高,很可能會形成對利潤的反彈。
從今年的預測來看,堅持去年底的判斷,即小票已過,優秀的中型市值公司將持續下去,白馬優質公司在年內清倉後或將重新迎來白馬藍籌布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