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燈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文化,一般在元宵節期間舉行,字面意思是觀燈。 除了元宵節、中秋節、中秋節、年中節等傳統元宵節,而賞花的形式不僅限於燈籠或燈籠,還有天燈、河燈等,除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以彝族為代表的火炬節也是與燈籠有關的節日。
1.元宵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燃放燈籠烟花的高潮。 民間有掛燈籠、點燈、看燈等習俗,故又稱元宵節。 元宵節期間點燈的習俗始於漢代,並在隋唐時期盛行。 到了唐代,觀燈活動比較繁盛,宮中和街道上到處都掛著燈籠,還建有高大的燈輪、燈塔和燈籠樹。 隋唐後,歷朝盛行,流傳後世。
農曆正月十五,放燈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全國各地都有大致相同的活動。 農曆正月十五到來之前,街道上燈籠紛飛,花光閃爍的景象。 農曆正月十五夜,達到高潮,大街小巷,紅燈高高掛起,有宮燈、獸頭燈、馬燈、花燈、鳥鳥燈等,吸引著觀燈群眾。
中國著名元宵節:四川自貢元宵節、南京秦淮元宵節、四川成都元宵節、洛陽牡丹元宵節、開封上元元宵、北京前門上元元宵、上海豫園元宵等。
2.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三大元宵節之一,主要在節日期間在家庭和孩子之間玩燈籠。
中秋節燈籠,多集中在南方。 比如在佛山秋色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五顏六色的燈籠,令人驚嘆。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各種用紙、竹子做成的供孩子們玩耍的燈籠外,還有非常簡單的柚子燈籠、南瓜燈籠、橘子燈籠。 廣西有一盞簡單的虎丘燈籠,用六個竹圈綁成一盞燈,外面貼上白紗紙,裡面插一支蠟燭,掛在月亮祭祀的祭月桌上,小朋友也可以玩。
如今,廣州、廣州、廣州等地,很多地方,在中秋節晚上安排元宵節,製作大型電燈照明的現代燈籠,製作各種塑料製成的新燈籠供孩子們玩耍。
3.河燈節。
河燈節是漢族民間祭祀和宗教活動的一種,用於哀悼已故親人和祝福生者,通常在每個月初。
1日、15日和該人死亡之日將舉行。 7月15日是道教和佛教等宗教活動。
在元宵節期間,通常會舉行盛大的聚會,舞獅隊、舞龍隊、河燈隊和藝術表演隊齊聚一堂,展示他們的技能。 夜幕降臨,人們點亮自己製作的各種河燈,放在河裡隨波逐流,以表達對祖先的懷念,祈求祖先對後代的祝福。
中國著名的河燈節有:山西河曲縣的河燈節、廣西資源縣的河燈歌節、雲南麗江縣的河燈節、山東省平遠縣的河燈節。
四是元宵節。
天燈是孔明燈,俗稱許願燈、祈燈,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現代人把孔明燈,多用作祈福。 男人、女人和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寫下祝福,象徵著每年的豐收和幸福。 它通常在元宵節和中秋節等重大節日上演。
在海南的文昌、萬寧、儋州等村落,依然有放燈、放燈的習俗。 由於文昌口音“天燈”和“天定”的諧音,男孩一家拿著各種寫有吉祥字樣的燈籠,如公燈、人燈、一牌燈、花籃燈、鯉魚燈、古燈等,自發組成“燈籠”隊伍,敲鑼鑼鼓,繞著村子行進到村前的廟宇前, 表示“人富,家富”。
中國著名的天燈節有:台灣平溪天燈節、杭州宋城天燈節等。
5.火炬節。
火炬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金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具有深厚的民間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時間舉行火炬節,其中大部分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
彝族火炬節一般持續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三天三夜的火炬節各有特色,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後,先由某戶人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趕緊燒掉**到村外,人們唱著**歌,隨著火把的蔓延,歌聲響徹山谷。 後來,按照慣例,組成了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所,他們聚集火把點燃了大火,整個村子圍著火堆,歡快地跳舞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