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走基層】。
再拿 20 個籃子! 大家都辛苦了,你也要趕新鮮的糧食到城裡去! “新的一年,春暖風霜,霧氣瀰漫。 天剛濛濛亮,菜大戶林世平就忙得不可開交,“派”農民工村民到生態蔬菜基地收割芹菜。
重慶市合川區通溪鎮萬橋村位於福江兩岸,是一座現代化的生態蔬菜基地,河邊“排列”著35個蔬菜大棚,在晨霧中十分壯觀。 記者陪同萬橋村黨支部書記陳兆富沿河而行,看到的只是村民們忙著收割的景象。
今年的收成如何? 陳兆甫鑽進洋溢著芹菜香味的溫室裡,問道:“乙個十畝田地的溫室,一年四季都能賺錢。 今年50萬元沒問題。 林世平語速很快。 一旁正在裝一筐菜的村民莫瓊也笑著搭訕道:“多謝陳書記介紹我到這裡來上班,現在我們足不出村也能掙錢了! ”
近年來,村里大部分產業都擺在河邊,村民們“靠水吃水”發展產業,腰包越來越鼓。 陳兆福說,萬橋村有200多名村民在附近打工,“只要願意出手,就不用擔心沒錢掙。
沿著河邊走著,記者很快就來到了剛剛建成半年的魚菜共生專案基地。 透明明亮的基地溫室,一邊是魚兒游來游去,另一邊是綠色的。
養魚不換水,蔬菜種植不施肥。 魚兒在這裡自由游動,那裡的蔬菜是綠色的。 站在直徑8公尺的智慧型魚塘前,基地負責人用“打油詩”介紹了這種新的養魚方式:智慧型裝置過濾魚塘內的水,作為營養液直接提供給蔬菜,蔬菜吸收養肥的營養液流回魚塘供魚生長。
臨近中午時分,霧氣散去。 回到沿江萬橋村村委會,陳兆福向記者計算了一下村里的收入賬目:“村里新增乙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為股東的水生專案後,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超過60萬元,戶均年收入將增加3500元, 預計今年會有更多的收成。 ”
回想三年前,萬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只有5萬元。 如今,村里產業不斷壯大,出現了南美白對蝦養殖、水稻一體化種植養殖、蜂糖李種植等一批產業專案,村里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了10倍以上。
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村民的腰包更鼓,村里的家庭基礎更厚實,人民的生活更甜蜜。 陳兆甫自信滿滿地說。
記者 李紅 張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