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隨著解放軍在前線,國內形勢迅速變化,形勢對蔣介石越來越不利。
當年6月17日,華野、中掖兩十多萬人發動豫東戰役,面對國民黨的25萬大軍,人民解放軍以少攻多攻,包圍殲滅了國民黨軍區守年兵團主力和黃柏濤軍團9萬餘人, 並贏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這一戰,讓蔣介石徹底失去了在中原戰場上的一切抵抗能力。
此時,國民黨已經衰落,看著前線將領們的相互指責,以及內訌紛爭的起伏,有乙個人根本坐不住了,他就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
從個人地位來看,蔣經國沒有軍位,在戰場上與解放軍正面交鋒,但他的危機感絲毫不亞於任何將領。
1948年,蔣經國在江浙滬三地進行研究,在這次調查中,上海經濟秩序的混亂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由於蔣介石不顧國家實際情況堅持發動內戰,國民黨面對突然激增的軍費開支,措手不及。
百萬吃馬大軍中的人數無疑是天文數字,國民黨再強大,也無法憑空變出這筆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採取了最簡單、最殘酷的方法,那就是發行額外的鈔票。
這種做法無異於喝水解渴,大量額外的法定貨幣投入市場後,立即在人民中引起極大的動盪和嚴重的通貨膨脹。
隨著戰場上的失敗和東北、華北的陸續解放,南京只能採取更大規模的過度發射,為自己松一口氣。
到1948年春,國民黨超額發行的法定貨幣已達到抗戰前總發行量的近50萬倍。
再加上國民黨內**汙穢官員的猖獗腐敗,四大家族瘋狂地積累財富。 整個國民黨已經徹底淪為“人間地獄”。
上海,這個曾經的遠東經濟中心,已經凋零,民生困難。 底層老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甚至連餓死的難民在街上隨處可見。
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經國深知,此時的國民黨已經腐朽到骨子裡,經濟市場已經徹底崩潰了。
於是,1948年6月26日,他終於下定決心,給父親蔣介石寫了這樣一封信:
父親的膝蓋:近兩周來,我與滬杭兩地領導進行了深入討論,私下走訪了人民群眾,接觸了商人、工人、乞丐、難民。
那些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深刻感受的人,經過日夜的思考,不得不忍受痛苦,直奔成年人的心靈,也就是大多數人的心靈,都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確實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且有崩潰的可能,除了試圖挽救局面之外,似乎我們一定不能準備撤退。
而這種說法並不是因為消極或悲觀而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撤退,也就是撤退作為前進的意思。 有了廣東,就有了北伐的成功; 只有四川,才能取得抗日勝利。
如果將來失敗,台灣似乎將無法站穩腳跟。 希望大人們能盡快做好南遷的規劃和準備。
這可能有些過分,但鑑於當前形勢的演變,軍事和經濟崩潰並非不可能,有必要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為了孩子,他們不敢不直接在大人面前露面。
這封信雖然很短,但包含了兩件大事,與當時國民黨的主要缺點相對應,即經濟和軍事。
在經濟上,蔣經國指出了上海目前的困難,並表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在軍事上,他還表示,他應該考慮將主力撤退到台灣,並偏向於安全方面。
也正是在這封信中,蔣經國首次提出了將國民黨撤回台灣的計畫,為國民黨未來的戰略定下了基調。
如果仔細想想,那麼不難發現,蔣經國的兩條主張是很矛盾的:既然要挽救蘇滬地區的經濟,那麼就必須想盡辦法保住江南地區,那我們又何必要撤退到台灣呢? 這不是多餘的嗎?
但是,作為歷史的旁觀者,從事實的角度來看,蔣經國的表述幾乎完全反映了現實。
蔣介石收到蔣經國的信後,還是很欣慰的,他立即與蔣經國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並任命他為“監察專員”,前往上海進行經濟改革。
當時,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如果這裡能穩定下來,那麼整個國家就能穩定下來。 為了給蔣經國的行動掃清道路,蔣介石的任命給了他很大的自主權。
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蔣經國手裡拿著一把“商牙劍”。
這次改革的成敗,不僅關係到國民黨的生死存亡,也關係到他個人的前途,所以蔣經國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雖然改革面臨諸多問題,但蔣經國頗有信心,一到上海就成立了經濟監督辦公室,行動力度大。
蔣經國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四個要點:一是發行金元鈔票,廢除原來超發的法定貨幣,二是從私人兌換中,銀元和外匯,價值足以維持***的價值,以便為新貨幣提供保護;
境內富商的外匯和海外資產均應限期登記,如有違規者,將予以嚴懲; 第四,為穩定上海價格,所有商品不得超過8月19日的價格水平,禁止一切漲價行為。
同時,為了鼓舞上海人民的士氣,蔣經國還發表了一封致上海人民的信,“上海何去何從? 蔣經國在文章中宣稱:“如果不推翻投機者,不趕走冒險家,不消滅暴發戶,上海人民就永遠不會安寧。 ”
民事只能靠民自手解決,靠別人是不靠譜的。 ”
不要猶豫,用頭來平價! ”
除了喊口號外,蔣經國還趁熱打鐵,在上海組織了一支1萬多人的隊伍,即“大上海青年服務團”,負責調查上海各大富商名下的商店、工廠和倉庫。
不得不說,蔣經國對這項事業還是十分重視的,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方面,如果這次改革成功了,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國民黨;
另一方面,在這件事情上,如果他做得好,那麼在蔣介石的支援下,他的地位就會一飛沖天,完全從幕後走到台前;
最後,這也是提公升“**”影響力的好機會,很多人可能想知道,為什麼蔣經國來上海後,能在短短幾天內組建一支數萬人的“大上海青年服務團”。
其實,這支隊伍的成立與蔣經國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得知“太子”要大幹大事後,蔣經國以前的心腹、朋友、同學都支援他們,他們出資以近乎“空降”的方式在上海拉出一支萬人的團隊。
在隨後的幾天裡,他召見了上海經濟界的領軍人物,命令他們要麼交出全部外匯,要麼立即停業,改革順利進行。
然而,這種短暫的輝煌很快就結束了,蔣經國終於遇到了這次改革中最大的對手——揚子公司。
揚子公司是四大家族之一的孔靈坎開的,由於貨價飛漲,他開始瘋狂囤積物資,甚至為此從國外購買了一艘遊輪。
在揚子公司的倉庫裡,囤積了數萬噸的材料。
如果蔣經國想要推進改革,孔靈坎是一座無法避免的大山。
但問題是,孔玲秅的姨媽是江景國的繼母宋美玲,對於這個侄子,宋美玲一直視之為己有,有“一榮一失”的傾向。
江景國要把孔靈坎調查得一乾二淨,只好和母親撕臉。
然而,此時的蔣經國已經沒有出路了,這幾天,他辛辛苦苦維持起來的上海經濟秩序,已經隱隱約約地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要麼下定決心把改革進行到底,要麼眼睜睜地看著改革徹底失敗。 最後,他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的揚子公司都查封!
蔣經國此舉立即引起國民黨高層的震動,不久宋美齡專程前往上海會見蔣經國和孔凌康,試圖緩和關係。
沒想到,在這次會面中,江景國和孔靈坎吵了起來,臨走前,孔靈坎生氣地說:“不要把人逼得太緊,狗一著急就要跳牆了! 你要是要對付我揚子公司,我就把一切都拿出來,向新聞界公布我們兩家,包括宋家在美國的財產,大家一起死! ”
這件事很快驚動了此時在北平親自督戰的蔣介石,他聽到這個訊息後,立即乘飛機趕往上海。
翌日,蔣介石召見蔣經國,要求他立即取消對楊氏子公司的扣押,並宣布結束對上海的經濟管制。
上海的經濟改革只持續了70天,隨著它的突然結束,物價再次以更驚人的速度飆公升,蔣經國推動的金元鈔票瞬間變成了廢紙,經濟控制徹底失敗。
這次失敗對蔣經國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他對國民黨當局和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回到南京後的幾天裡,他幾乎每天都用酒來淹沒自己的悲傷。
國民黨執政20多年來,腐敗無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截至目前,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撤退到台灣,結束其作為乙個國家的歷史。
毫無疑問,蔣經國的猜測是正確的,隨著人民戰爭席捲全國,蔣介石漸漸沒有了出路,不得不開始準備撤退台灣。
1948年12月19日,蔣介石任命蔣經國為台灣省委書記,負責地方工作。 1949年1月10日,蔣介石派蔣經國向台灣轉賬92萬兩銀行現金和3000萬元銀元。
雖然蔣經國在原信中提出的拯救經濟的提議徹底失敗,但蔣介石默許撤退台灣的問題已成定局,此時,父子關係逐漸開始緩和。
這一點從蔣經國的書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3月8日,蔣經國向宋美齡告別時,他寫了這樣一段對話:“父親似乎不離開溪口,除非他必須這樣做,然後我父親的奶粉和酒都用完了,請盡量帶一些孩子敬敬。
3月19日,蔣經國起草《革命改組初步組織建議》並提交蔣介石時,也基本得到蔣介石的贊同,認為可以採納“但是,這不是尋找每個部門負責人的問題。”
4月27日,蔣介石在一次聊天中對蔣經國說:“這幾年,因為對民族自由和民族獨立抱有太多的希望,我的意圖太倉促了,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這句話,相當於變相承認蔣經國在上海經濟控制上的正確性。
1949年10月1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蔣介石**迎來了徹底的失敗,為了保護中國大陸僅存的一點領土,蔣父子在此期間,同吃同住,經常往返於廣州、台灣和廈門之間。
1949年11月30日,新中國成立近兩個月後,蔣經國跟隨蔣介石再次到成都考察當地的**軍校。
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危機行動,此時的解放浪潮已經進入四川,如果蔣介石**在這段時間,那麼事情就大了。
因此,幾天後,國民黨行政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遷都台北,並要求蔣介石和他的兒子返回台灣,但蔣介石沒有答覆,也許是因為失敗造成的挫敗感。 在蔣經國的陪同下,他仍然留在那裡。
12月10日,警衛告訴蔣介石,劉文輝的便衣人員已經分散在軍校門口附近,希望蔣介石立即從後門出去,但這一舉動遭到蔣介石斷然拒絕,他鄭重地說:“我進門,還是從門出去。
在他的要求下,警衛只好護送父子倆走出軍校大門,下午2點,一行人抵達鳳凰山機場,登上梅陵專機返回台灣。 從那以後,他告別了中國大陸,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