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做好了當晚無法安然入睡的準備,但萬萬沒想到那天晚上的情況會如此糟糕。 十幾個人只有兩間房三張床可住,夾在兩間房之間的村委會會議室還在通宵工作,“告別舊迎新”。 我從來沒有對這種刺激感興趣,所以我不得不帶著事先準備好的睡袋去隔壁的**會議室。 應該說,雖然我們進村的那天是5月,但臨時哨所的夜間溫度仍然低至零下10度左右。 睡袋、軍大衣、多層保暖、羽絨被、厚棉靴,是前輩們總結的經驗。 即便如此,從未在睡袋裡住過的我,還是在冰冷的會議桌上輾轉反側,缺氧導致的頭痛與暫時住在我旁邊的同事的咳嗽聲混合在一起。 那是乙個漫長的夜晚。
好在這樣的日子好景不長,一天後,完成交接的“老人們”走了,熱鬧的村辦公室頓時空無一人。 我們倆也能夠搬回我們將要度過接下來六個月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收拾房子變得極其簡單,把“老人”們在大院裡住的被褥堆起來,不到乙個上午,東西就被路過的村民撿走了,不留痕跡。 我們也開始慢慢地鋪設我們的被褥。 之所以慢,是因為在這個地方,運動稍微激烈一些,心臟像鼓一樣跳動,太陽穴也突然跳動。
第一周是適應期,不僅適應身體,而且適應村里的生活。 幸運的是,這個村子已經使用太陽能,而不僅僅是乙個太陽能鍋來燒水。 白天八小時的日照時間允許乙個巨大的充電裝置充滿大約 6 小時的開水甚至看電視。 是的,家裡甚至還有一台大電視,我聽說是城裡一位企業家捐贈的。 借用旁邊鄉鎮的燈光**,我們也可以擦wifi。 做飯是煤氣,每個月都需要去縣城加煤氣。 或者讓村里唯一的小賣部老闆,鎮上唯一的小賣部老闆,乙個河南人,去找他買雙**的煤氣。 稍後會詳細介紹這個老闆。
做飯、取暖和上廁所都必須為我們重新學習。 高壓鍋烹飪是高原唯一有效的解決方案,用多少水,是用水蒸還是在碗裡蒸,都是需要探索的知識; 飲水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有固定的崗位,村里已經誕生了一種專業的賣水人,他們從高原湖裡取水,到更遠、更高海拔的地方,賣給我們這些怕水質問題的“外來人”。
取暖、燒木炭或燒牛羊糞兩種選擇,村里有專門兜售的專業賣家(這件事很有意思,臨時幹部帶來了當地職業多元化,也算是一種造血扶貧),但燒炭一氧化碳中毒的風險也聽說過; 雖然焚燒牛羊糞不會危及生命,但存在“金融”危機,因為這兩種糞便都非常未焚燒,而我們的辦公經費幾乎無法支撐這種消費,所以我們只能謹慎選擇使用碳素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