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與文化相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自開通以來,散發著新生機與活力的雲岩區太平路,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1月28日,記者前往太平路朝匯街區,遇到了不少前來遊玩的市民和遊客。 有的來附近拍照打卡,有的邀請朋友品嚐美食,開始愉快的“週末局”......附近到處都是人。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市民和遊客不僅喜歡這裡的時尚前衛潮流,還對這裡深厚豐富的文化底蘊感到驚訝。
經過一趟來回的旅行,我覺得很有意思。 我也知道,官城河有那麼悠久的歷史,那麼多的故事,承載著很多關於貴陽的回憶。 在這裡,有一種與過去對話的感覺,除了潮流,還有濃郁的文化和歷史氛圍。 市民趙先生說。
正如市民趙先生所說,翻新後的太平路不僅保留了年輕新潮的特色,還挖掘了這裡的歷史文化,讓關城河的悠久故事能以全新的方式再次與大家相遇。
在北門水街(原大同街)入口處,豎立著貴陽古城北門的仿城牆,與眼前潺潺流水的河水一起見證了貴陽600多年的歷史,以及這片區域的繁榮。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在元朝土城的基礎上,首次大規模修建貴陽城,修建了五座城門,其中北門稱為柔源門(今)噴泉,是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後來,在北門外修建了一座新城,成為舊城和貴陽新城的交通樞紐,變得更加人氣和繁榮。
清代,貴陽北門被稱為布德門,隨著外省移民的到來,附近的生意更加繁華,粵街、南京街(今中華北路)等主要商業道路也紛紛興起。 1927年,由於城內修路,貴陽北門被拆除,後來這裡建起了台塑周西城銅像,俗稱“銅像臺”。 1953年,雕像被拆除,在原址上建造了乙個街道花園,噴泉的名字一直延續到今天。
數百年來,這裡一直是貴陽繁華的商業區。 “盛閣十里城,冠覆城外千城”這副對聯,描寫了這裡的繁華景象。
除了北門,觀城河上新建的玉岱橋和龍井橋,也是貴陽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其中,玉岱橋出自觀城河的別稱玉岱河,是貴陽母親河良好生態的見證; 龍井橋作為明代貴陽八景區之一,是古代文人、水墨作家打卡的必遊之地。
龍井橋一側的龍井巷乍一看很普通,但巷子中間一棵樹齡超過200年的銀杏樹,靜靜地見證著巷子的歷史變遷。
過去,它不僅是前江西堂和玉章書院,也是一代多面手姚華的故居。 姚華的父親是著名詩人、學者、教育家、作家、金匠、書法家、畫家和戲曲理論家,被譽為清末民初一代通才。
太平路街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當你參觀時,河邊的招牌,或者角落裡的招牌,背後都有著豐富而精彩的歷史。
為了更好地呈現該片區豐富的歷史文化,專案對歷史文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梳理挖掘,精心打造了小型文化展廳,力求更全面地呈現城市格局、歷史文化、長遠脈、文化教育、市場烟花、商圈文化。
孩子正在度假,本來是帶孩子給“大猴子”拍照的,沒想到有這麼多的歷史故事,還趁機和孩子一起上課,讓他了解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過去,感覺很有意義。 市民劉女士說。
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到貴陽老城的格局,清楚地了解這座城市的發展,也知道貴陽有那麼多人才。 “展廳裡的'市場烟花'和'商圈文化'讓我了解了太平路和噴泉商圈的往事,原來這個地區的繁華故事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採訪中,市民和遊客紛紛表示,煙火與文化氣息並存的太平路,令人眼前一亮。
*:雲岩區榮**中心。
記者:趙浩、温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