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一天晚上,我一歲半的寶寶發生了一件事情:我打奶的時候,寶寶在玩奶粉罐的蓋子,然後試圖拿蓋子蓋住桌子左上角的奶粉罐,卻不小心打翻了我剛做的奶瓶,打算蓋住奶嘴, 200毫公升的牛奶在床上、桌子上和地板上翻來覆去。我脾氣暴躁,我的第一反應是立刻提高嗓門開始罵寶寶,我以為寶寶會哭,但他驚恐地後退了兩步,然後聽著我罵,他不停地發出“嗯”的聲音,表示自己做錯了什麼,看著他顫抖的樣子, 事後我後悔為什麼生他的氣,他不是故意的。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和我一樣的經歷,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做錯事,而是家長會條件反射地提高嗓門批評甚至辱罵。 在孩子的世界裡,母親是他們全部的精神依戀,經常因為一件小事而批評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膽怯,所以做乙個情緒穩定的母親,對於孩子的自信和放手是很重要的。
很多人會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媽媽們一些忠告。 從那以後的乙個月裡,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穩定情緒,不要太在意那些不合原則的事情,這樣我就不會生氣。 因此,精神關注和提醒在身體的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那麼在和寶寶的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寶寶不聽話、寶寶到處吃東西、寶寶不肯睡覺、寶寶想玩手機、零食吃不飽就哭等遭遇。 每當這種遇到寶寶不聽勸說我想生氣的時候,我第一秒就忍住了,然後深吸一口氣,讓自己想生氣的心先冷靜幾秒鐘,然後慢慢地對寶寶說出相關的真相和我的想法,注意態度是溫柔堅定的, 寶寶會選擇希望我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讓步,但我會選擇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如果是原則問題,比如深夜要睡,那麼當我第三次談論它時,我會選擇停下來,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我現在必須上床睡覺。 過了一會兒,你會發現寶寶也選擇了乖乖睡覺。
如果是可以協商的事情,比如要看他的手機,我會告訴他看手機對他的眼睛不好,他看多了就得去醫院打針,或者他的手機沒電了需要充電, 這樣他就可以選擇其他的玩法,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感興趣的事情上,從而避免在面對問題時哭泣的行為。
經過乙個月的努力,我發現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乙個情緒穩定的母親,所以媽媽們不會給自己設限,認為自己天生的性格是那麼不可能改變,其實都是自己陷害的,為了讓孩子不內向膽怯,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乙個情緒穩定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