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2月20日電(記者王磊)紫氣“冬”吉祥,鐘樓影香。
作者:吳伊琢.
冬春兩季,紅山白菜成為武漢新年商品市場的“寵兒”。 從外觀上看,紫色的莖、綠色的葉子、黃色的花朵,乍一看都不好; 在地位方面,當地人說“肉不變”,牢牢地處於新年飯桌的“C位置”。
紅山白菜因其種植在武漢紅山地區而得名,在古代被稱為“紫菀”。 早在秦前文獻《夏小正》記載,清朝《武昌縣志》就稱讚它“口感特別好,不如處好”,楚人稱它和武昌魚為“絕世雙傲”。
紅山白菜是不是正宗,武漢美食家各有各的判斷:寶通寺,位於紅山南麓,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三楚第一佛地”。 東北的紅山塔建於元代,左下角有一片“塔影田”,在很多武漢人的心中,只有在這片菜田裡聽著寶通禪寺的鐘聲,吸收紅山塔的靈氣“長大”的白菜是“最純正的血脈”。
得益於庇護和陽光充足的小氣候,從保通寺到卓道泉的“九脊十八隱”出產的紅山白菜芽質量最好,“泰英田”的白菜芽因為生長在佛教的淨土中,增添了一絲禪意。 武漢市紅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夏惠勇告訴記者,紅山曾大面積種植油菜芽,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武漢石牌嶺只剩下80棵這13畝的土地作為原產地受到保護,位於二環路,每一寸土地都寶貴重重,蔬菜價格也在上漲。
與普通捲心菜相比,紅山捲心菜更厚更嫩,賞識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
每天清晨,露水還沒乾,菜農們穿梭在田埂之間,鬱鬱蔥蔥的豆芽粗得像女人的手腕,葉子紅紫相間。 菜農手裡拿著一把刀,對準底座輕輕捏一下,汁液溢位,擦去灰塵,剝皮,就可以生吃了。 如果你經歷寒冷、風雪和霜凍,那就更甜了。
2024年1月,分揀機根據紅山白菜芽的狀況和厚度對紅山甘藍芽進行分級。 (*摘自中新社)
分揀機將紅山捲心菜分為特級、一級、二級。 “顏值”不高,被拋棄; 蔬菜秸稈中空,丟棄。 樹幹筆直,根莖粗壯,單根重1斤多,屬於特級,價格近1000元(人民幣,下同)1斤,供不應求。 有人曾在拍賣會上以10萬元的“天價”買下了50公斤最好的紅山白菜,一度被報道後引發熱議。
不過,在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紅山白菜依然居多,而且是當地的家常菜。 美團平台資料顯示,今年元旦以來,武漢紅山白菜芽銷量同比增長3%。
紅山白菜芽炒培根是當地人最喜歡的吃法。 楚菜師傅張德綱說,用手將白菜放入小指的長度,去皮,留下花葉,培根用小火攪拌出肉油,在鍋中翻炒,待莖由綠變紫,加少許鹽出鍋。 莖酥脆爽口,花葉鮮活,蠟味濃郁,食慾極大。
紅燻肉和海苔芽相得益彰,對應著“紫氣從東方來”的意思。 據說,北宋作家蘇東坡在黃州任職時,為了吃紅山白菜,三次來這裡,才“嘗”到自己想吃的。
2019年,武漢紅山菜芝園建成開放,是當地唯一乙個以蔬菜命名的園區。 近日,甚至有網紅餐廳推出了“紅山白菜生魚片”,將根莖切成薄片,倒上醬汁食用,可見武漢人對白菜的喜愛。
我們百分之三四的顧客是流浪者,他們每年都會來購買正宗的紅山白菜。 夏惠勇說,有武漢海外人特意請他購買種子,帶到加拿大、澳大利亞播種。 但是,異地移植,就算生根發芽,色澤和味道也不如原產地,主要是為了暫時解決流浪鱸魚的思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