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One View Business製作。
由孟佳義撰寫。
編輯:薛翔。
阿里似乎即將開始賣、賣、賣的日子。
近日,有報道稱阿里巴巴正在考慮銀泰。 據相關**報道,相關**談判早在2023年就開始了,當時阿里巴巴集團常務副董事長蔡崇新接替張勇出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
截至發稿時,包括宜蘭商業在內的多家**已要求阿里巴巴和銀泰商業進行核實,但尚未收到任何回應。 此時,距離阿里巴巴對銀泰的戰略投資已經過去了9年,為什麼會有昔日親密伴侶“離婚”的傳聞?
前合夥人
2014年,阿里以53分獲勝7億港元銀泰戰略投資; 2015年,曾任阿里巴巴CEO的張勇擔任銀泰董事長,並於6月30日宣布銀泰與阿里巴巴全面整合。 2016年6月,銀泰零售集團宣布已接受阿里巴巴的換股通知。 阿里巴巴通過其間接全資子公司天秤座資本大中華基金有限公司持有銀泰零售的股份,加上時任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和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使總持股比例達到2790%,成為銀泰零售第一大股東。 銀泰創始人、前董事長沈**家族持股比例從2187% 至 1756%。同年,馬提出“新零售”概念,銀泰成為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巴巴銀泰百貨進入“蜜月期”。
從壹觀商務的角度來看,在與阿里巴巴繫結的九年裡,銀泰最大的變化是數位化和與阿里巴巴生態的融合。 實現了手機淘APP和喵街APP身份的互認,以及釘釘門店和全體員工的線上盤點,依託釘釘實現了線上管理和運營。
此外,銀泰百貨還建立了中國首個百貨公司付費會員系統——銀泰365。 2019年,泰商CEO陳曉東在飛天大會上宣布,銀泰已成為一家網際網絡公司。
雖然已經做了這麼多,但香港百強研究中心專家顧問於鳳輝告訴宜蘭商業,阿里巴巴本身也在不斷調整經營戰略,專注於打造和發展核心競爭力,如電商業務和雲計算服務。 因此,如果銀泰的表現不如預期,或者其發展方向不再符合阿里巴巴的整體戰略重點,可能會考慮剝離。
可以出售
事實上,百貨行業的情況並不樂觀。
首先,從資料來看,中國百貨商協會發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大型零售企業發展指數》顯示,大型百貨零售企業營業收入指數為1242點,同比下降05%,下降 45%,比第二季度有所下降。
最直觀的是持續多年的百貨公司倒閉浪潮。 據One View Commerce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至少有11家百貨店將關閉,其中包括太平洋百貨、新世界百貨等知名百貨。 而且這種趨勢還在繼續,隨著大面積10至20年租約的到期,關閉門店成為租金成本上公升、利潤率下降的百貨公司的唯一選擇。
其次,從歷史上看,這並不是大公司第一次削減百貨公司業務。 自2015年以來,萬達百貨紛紛關門,以“一年關56家門店”震驚業界。 到2019年2月12日,萬達選擇拋開這個沉重的“包袱”,將剩下的37家百貨公司打包賣給 Suning.com。 此後,萬達百貨公司紛紛退出市場。
最重要的是,業務發展的需求發生了變化。 如何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增加企業利潤,是每個發展階段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當時,萬達百貨已經不是萬達的戰略產業,全部賣掉也是合理的。
自阿里巴巴啟動“1+6+N”組織改革以來,阿里巴巴多位領導人紛紛表示需要“保持長遠專注,高強度投入核心業務”。 作為其中之一,銀泰的重要性似乎正在下降。 阿里巴巴CEO吳永明表示,他已經確定了阿里巴巴未來十年的重要優先事項,分為三個方向:第一,技術驅動的網際網絡平台業務; 二是人工智慧驅動的科技業務; 三是全球商業網路。 銀泰不被視為優先部分。
誰會買?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銀泰真的被賣掉了,誰能接手呢?
一方面,對於零售業來說,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環境下,發展自有品牌和強化品牌價值將成為增加利潤、吸引消費者的重要策略。 作為擁有一定商譽積累的同行,他成為最有可能的接收者。 根據喵街app的官方資料顯示,銀泰在中國擁有61家線下門店,2017年的估值約為40億美元,不小。 根據各大百貨商場上市公司2023年的業績預測,能“吃”銀泰的龍頭企業可能只有少數幾家。
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或商業地產經營公司也可能覬覦銀泰的“胖子”。 畢竟銀泰擁有優質的商場資產和成熟的運營經驗,這樣的企業有吃銀泰的財力,可以通過整合銀泰資源來提公升商業地產的估值。
俞敏洪指出,銀泰是新零售行業的領軍企業,其他看好新零售發展前景或具備線上線下融合能力的零售集團,或可通過收購銀泰,快速拓展線下布局,實現全渠道發展。 此外,投資**或私募股權公司也有一定的機會對銀泰的品牌價值和長期投資回報進行估值。
目前,市場上最受炒作的,是銀泰的老東家沈**。
誰會是下乙個接手銀泰的人? 這個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是,從財務實力雄厚、有零售經營經驗的企業手中接手銀泰,可以借助銀泰的線下資源,進一步擴大在新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
在交易完成之前,這一切都只是猜測。
**網際網絡公司的熱度
此外,阿里還一再被傳出是其業務的第一人。 2月2日晚間,盒馬盒馬發言人否認了阿里巴巴考慮幾項消費行業資產的計畫,包括雜貨企業盒馬和零售商大潤發。 在此之前,盒馬曾多次被傳出“要出售”,抖音與阿里、Ele.me 談判交易等訊息也傳遍了雲端。
雖然謠言已被闢謠,但所謂毫無根據也反映出阿里希望通過甩掉一些非核心資產來提公升公司的整體運營效率。
事實上,不僅是阿里巴巴,面對新的市場環境的挑戰,大型廠商也在不斷的精益求精。 2022年,騰訊將陸續關閉QQTANG、搜狗地圖、企鵝電競、掌上微博等9款應用; 2023年,位元組跳動的遊戲業務將進行大規模調整; 今年1月,位元組跳動宣布將拆分子公司東車地,成為一家獨立公司。 近日,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批評位元組跳動是“大公司的所有病”。
那麼,為什麼這兩年大廠都痴迷於**呢? 在One View Business看來,有三個原因:
首先,我們需要專注於主營業務。 在過去的幾年裡,幾乎所有的大工廠都在“攻城”。到2020年底,位元組跳動將在中國招聘近3萬名員工,招聘完成後,員工總數將超過10萬人。 同年,騰訊啟動了規模最大的學校招生,規模達到5000名學生。 在同一時期,梅赫西迪-賓士雇用了275943名員工。 要知道,賓士成立於1871年,位元組跳動比它年輕一百多年。
在去年3月的“分離”中,阿里已經發出了乙個訊號:專注於核心業務。 據宜蘭商行不完全統計,2023年,各大廠商將關閉,**至少10家企業。 如果說過去大廠在“進攻”,那麼這兩年就是在“防守”。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白文熙表示,大昌可以有效優化資源配置,將資金和資源投入到更具發展潛力的業務領域。 通過對“分公司”的修剪,大廠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公司的財務結構,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核心或更具發展潛力的專案。
二是滿足監管要求。 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阿里巴巴收購銀泰一事處以50萬元行政處罰。 在全球範圍內,大型科技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審查,**一些企業可以幫助公司在反壟斷法規的框架內重組業務。
三是資本運作需求。 Yu表示,通過非戰略性資產,企業可以獲得現金返還,以償還債務,回購股票或投資更具潛力的新專案。 2023年第四季度,蔡崇信家族的**藍池增持約1517億美元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馬還在2023年第四季度購買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阿里巴巴香港股票**。
多位專家表示,巨人的根本目的是保證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而這些行動只是乙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