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名中國小學生走紅,因為他的寒假作業掉在法國巴黎的廁所裡,被熱心網友帶回國內“失而復原”上熱搜。 假期無法完成作業,開學前補課——每年開學前都會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年復一年“吃瓜”看熱鬧是沒有建設性的,應該考慮的是什麼背後的原因:假期作業做不完是誰的問題? 是否缺乏計畫或家庭作業過多?
有人說,“鍋”是屬於孩子的,一定是孩子放羊,缺乏計畫,沒有按計畫完成作業。 這真的是站著說話,沒有背痛。
一名初中二年級學生告訴記者,寒假期間共進行了7個科目的68個作業,除了刷題外,還有研究作業和專案作業。 然後隨便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856“甚至”886“,假期每天坐在書桌前8個小時,每天努力工作,就能完成大量的假期作業。
對於大多數中小學生來說,假期不能完成作業並不是因為孩子偷懶,而是因為作業太多。 捫心自問,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會承認這個現實。
你到底應該如何度過你的假期? 期望的角色和目的是什麼? 假期和日常課程之間應該有區別嗎? 如何做一些孩子在學校通常沒有時間做並且無法體驗的事情?
例如,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身體素質; 開展社會實踐或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 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提高生活技能; 參加研究活動或旅行,通過鍛鍊你的意志力,培養你的思維和洞察力,促進你的創造力和......來拓寬你的視野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課堂,而這些大多是只有在假期才能獲得的教育機會。
但現在,孩子們被假期作業淹沒了,比如去巴黎等地旅行的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走幾千里去了解世界,開闊眼界,卻要背負著身心的雙重負擔。
假期的作業很多,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老師沒有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但對於那些想要尊重教育規律的校長和老師來說,這也是一種無奈的舉動。 因為,高考和高考的兩根“接力棒”就擺在他面前。
近年來,高考改革發生了變化,考試題目也發生了變化:全面轉向情境化試題、考證能力轉移、方法應用、考思維、考題綜合分析、檢索審美等。
面對如此靈活的試題,教師也需要長期適應和掌握精髓,改變教學方式。 但是,這樣的改變不會一蹴而就,目前考研之間還不存在協調。 證據是,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家長們抱怨試題太難搜尋,沒有參加考試、沒有學會考試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試題與平時教學的分離。
考試題目和課程標準在變化,每年都有新的要求,老師們不知所措。 提倡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和教學方法沒有改變,教師確實很難保證學生有一定水平的訓練,達到作業的熟練程度,對研究型、專案型學習的素質教育做出回應。 一位校長說。
假期如何做好第三學期不是學校、老師、家長、孩子決定的,假期作業過多的“鍋”也不能簡單地扔給學校和老師,最終要看教育體制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正文|記者 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