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汽車的下滑是業內很多人的共識,但誰也沒想到降價會來得這麼快、這麼猛烈。
去年還在喊著“油電同價”的比亞迪,剛過完新年,直接把口號改成了“電比油低”。 “當很多人還在 9 歲時就在98萬秦加說的時候,比亞迪一舉拉起了秦加的**和它的姊妹型驅逐艦05到7980,000開始,再次聳人聽聞。
然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如此狠辣的比亞迪,依然還有不少車企還在跟進。
五菱星光150進階版降6000元至998萬元,哪吒汽車的多款主力車型也紛紛下調5000元至2款20,000元。 長安甚至以7比7擊敗了齊元A0589萬起,比秦加便宜。
對於比亞迪來說,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絕對巨頭,對降價有足夠的信心。 比如它多年來堅持的全產業鏈自主研發路線,就能給它帶來其他車企難以實現的成本優勢。
特別是電池已經佔據了新能源汽車成本的大部分,而持有佛迪動力的比亞迪在這方面進一步放大了成本優勢。 此外,比亞迪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大的車企,還可以持續通過規模效應來稀釋成本。
與比亞迪相對應的是其他車企降價的信心,是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因素,比如電池原材料的大幅下跌,這使得購買電池的成本普遍降低。 與高期相比,一類電池原材料幾乎被“砍掉”。 體現在製造成本上後,給車企降價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而且,雖然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仍然是乙個相對較新的產品。 但事實上,經過仔細計算,新能源汽車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技術也在不斷迭代更新。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更成熟的技術也將導致製造成本的普遍降低。
就像早期的大哥要賣10000元,而現在手機可以賣1000元一樣,產品不斷迭代開發後的衰落,也算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但話又說回來,儘管有共同的成本削減因素的支援,但並不是所有的車企都像比亞迪的降價一樣冷靜。 對於一些汽車公司來說,他們只是被迫效仿。
你會看到,這場**大戰的主戰場是A級轎車市場。 這個市場擁有最大的消費群體,而這些消費者也極其敏感。 像秦加那樣打得這麼低,無疑會非常狠狠地刺激他們的神經。
看到比亞迪攻打這個“胖子”,其他車企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以比亞迪現在的威望,一旦抓住機會,想要從它嘴裡搶食物就更加困難了。 所以我咬緊牙關,不得不相應地降低價格。
說起來,國產新能源汽車的首戰在這裡很激烈,受傷最大的其實是合資車企。 近年來,雖然新能源汽車的勢頭非常強勁,但相對而言,合資車企的A級燃油車還是比較強勢的。 比如過去常年榜單上獨占鰲頭的幾個人,乙個月還能賣出3萬、4萬輛。
但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內卷化已經真正到達了A級轎車市場。 免徵購置稅、綠牌、低車費,再加上優勢明顯,面對這樣的情況,似乎真的沒有理由選擇合資燃油車。
可以預見,將陸續有車企加入這場混戰。 無論哪種方式,最終受益的都是消費者。 只不過,對於老車主來說,背刺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