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起二戰期間美軍登陸率最高的登陸行動,很多人可能會說是硫磺島戰役,其實不然。 1944 年秋天,美軍為了奪取通往菲律賓的門戶帛琉群島的貝里琉島,付出了 2,336 人死亡、8,550 人受傷和 117 人失蹤的沉重代價地面部隊的比率接近40%,這是美國戰爭史上最高的登陸戰比率。
其中,烏木布羅戈山的爭奪,讓美軍如流水般流血,以至於這座山被美軍稱為“血鼻山”,成為像摺碗山、鋼鋸嶺一樣的美軍噩夢。
美軍襲擊硫磺島
這樣一場慘烈的戰鬥,必然會有很多故事要唱要哭,但美國多年來很少宣傳這場戰鬥,除了電視劇集《太平洋戰爭》第7集的表演,很少有影視劇以此為素材,為什麼會這樣?
僵局名副其實
在奪取馬里亞納群島後,菲律賓成為美軍的下乙個目標。 太平洋艦隊司令尼公尺茲決定首先占領貝里琉島,在那裡建立乙個機場。 為此,他制定了“僵局作戰”計畫,由美軍王牌海軍陸戰隊第1師擔任主攻。 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美軍中第一支以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名義獲得“傑出單位”獎的部隊,以表彰其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血腥戰鬥中的功績。
海軍陸戰隊第1師
事實證明,這次作戰行動的名稱太晦澀難懂了。 自9月15日美軍登陸以來,他們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在一天的激戰中,他們只占領了乙個寬約2700公尺、平均縱深約40公尺的灘頭陣地,但為此損失了1000多人。 這場原計畫在短短四天內解決的戰鬥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僵局。
次日,陸戰第1師第5團、第7團占領機場,占領該島東海岸,將日軍切成兩段,與第1團形成南北側翼攻擊,日軍殘餘部隊被包圍在島中央山區。 對於美軍來說,剩下的任務就是將躲藏在山洞裡的日軍殘餘一擊斃。
海軍陸戰隊第1師發起了海灘衝刺登陸
隱藏在機場附近山區的日軍炮兵尚未清除,因此美軍還不能使用機場。 第 5 團和第 7 團必須集中精力清除機場周圍的日軍,因此攻擊中央山區的苦差事由第 1 團完成。
島中央的這座山被稱為烏穆羅戈山,不僅崎嶇不平,而且岩石表面覆蓋著腐爛的珊瑚和茂密的植被,即使徒手也很難攀登。 更糟糕的是,日軍利用天然洞穴精心建造隧道防禦工事,美軍強大的海空火力對此無能為力,只能通過近戰來摧毀。
對於依靠火力優勢的美軍來說,非常不適合作戰。 士兵們別無選擇,只能用血肉之軀戰鬥至死。
美軍
把山變成天然堡壘
駐紮在貝里琉島的日本關東軍第14師團在盧溝橋事件中風頭火熱,在蘭豐戰役中損失慘重,1940年轉入關東軍,1944年4月從東北調往帛琉列島保衛。
現任師長井上貞偉中將,是日軍侵華第69師團師長。 當初,八路軍第386旅在漢羅村伏擊日軍觀察組後,江村寧吉將全部責任推給了井上,直到太平洋戰局緊張時才被撤職,被派往帛琉群島擔任第14師團師長。
井上貞江中將
平心而論,井上貞偉是乙個被日軍耽誤的天才,他的精明果斷比一般的日本將領要好,但他的表現機會並不多。 與盲目魯莽的日本將領不同,他決心充分利用地形建立縱深防禦體系。
由於貝里琉的石灰岩是用磷酸鹽礦開採的,留下了完整的隧道系統,日本人很快就把這個地方變成了乙個天然的堡壘,高聳的岩壁上點綴著掩體,許多掩體配備了鐵門,以防止火焰噴射器的攻擊。 井上雄彥對他的部隊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戰術訓練,並下令禁止自殺指控,而是堅守每個洞穴和懸崖,以殺死和傷害盡可能多的美軍。
貝里琉島的日軍駐軍統一在中川縣第14師團第2聯隊司令官的指揮下,包括6000名陸軍士兵和4000名海軍士兵。
中川縣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30屆畢業生,長期在基層軍隊服役,因在侵華戰爭中表現突出,進入陸軍大學深造,畢業後擔任第5旅團參謀, 後晉公升為奧薩,任第2步兵聯隊司令員,隨第14師調往帛琉群島,奉命保衛貝里琉。
中川對美軍的海空火力優勢有著清醒的認識,知道灘頭陣地防禦是徒勞的,所以他只在海灘上部署了少量部隊,以拖延美軍登陸,而主力則部署在縱深地區,準備依靠隧道防禦工事進行持久抵抗。
中川的男性。 日軍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姿態。 美軍面臨的將是一場空前的激烈戰爭。
最血腥的戰鬥發生在血鼻山
9月16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團在日軍頑強抵抗下發起進攻美軍每天的進步只能用碼或英呎來衡量。在勇敢無恥的團長普雷爾一貫的強力指揮下,第1團在8天後損失了60%的兵力。 這座令人生畏的山峰被美軍稱為“血鼻山”,因為它是美軍墜毀和流鼻血的地方!
第 5 團和第 7 團在奪取機場和島嶼南部的戰鬥中同樣受到猛烈攻擊。 因此,陸軍第81師第321團立即被派往貝里琉島,接替已經失去戰鬥力的海軍陸戰隊第1團,以打破僵局行動的僵局。
美劇《太平洋戰爭》。
9月26日以來,美軍集中第5團、第7團、第321團,以三種方式攻擊血鼻山,使用火箭筒、炸藥包、火焰噴射器等****,將日軍陣地一碼一碼地壓縮。 到9月30日,美軍已經占領了島上的所有戰術目標,日軍的殘餘部隊被包圍在島上的乙個小袋子狀陣地上。
形勢看似不錯,但誰也沒想到,貝里琉島上最血腥的戰鬥才剛剛開始。
塞班島戰役中的美軍
日本人守衛的珊瑚石灰岩洞穴簡直是奇怪,有鋼門、發電機、通風和地下醫院,儲存了足夠維持數月的物資。 中川吸取了塞班島的教訓,將血鼻山打造成日本防禦工事的傑作,他的關東軍退伍軍人將每個洞穴都變成了乙個火舌相向的據點,為美軍流下了足夠的鮮血。
美軍用盡了他們能想到的所有招數,曾經用飛機撒上凝膠狀汽油,然後用白磷迫擊炮彈點燃,試圖用氧氣把日本人窒息而死,但似乎還是沒用。 雖然倔強的日軍知道沒有生存的希望,但他們還是不得不嚥下最後一口氣。 一些絕望的美國指揮官建議使用化學**,但被尼公尺茲徹底否決。
尼公尺茲
到10月中旬,第5團和第7團因傷亡慘重而不得不撤出陣地,聲名狼藉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幾乎癱瘓。 從10月15日開始,在血鼻山徹底摧毀日軍殘餘的重擔完全由陸軍第81步兵師承擔。 這個師在名稱和戰鬥力上都遠不能與海軍陸戰隊第1師相提並論,但日軍也已經走投無路,他們被切斷了任何補給,醫療條件很差,受傷的士兵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第81師師長馬勒少將吸取了教訓,用凝固汽油彈軟化了日軍防禦工事,用裝甲推土機為坦克掃清了道路,工兵冒著生命危險挖燃料管向日軍碉堡噴射火焰。 在美軍的猛烈攻擊下,日軍的抵抗逐漸被摧毀。
11月20日,中川向日軍大本營發來告別電報,說他的劍被折斷了,他的長矛也不見了,然後他切腹自殺,死後晉公升為中將。 到 11 月 25 日,貝里琉戰役終於結束,剩下的少數日軍一直堅持到 1947 年 4 月 21 日,他們正式向美軍投降。
據統計,有10,695人被殺,202人被俘,其中只有19人是日本人,其餘都是朝鮮勞工。
給予與收益不成比例
除了沉重的**,美軍在這次戰役中的彈藥消耗更是令人震驚,總共有7枚1332 萬發 62 公釐彈藥,11152 萬發 43 公釐彈藥,127 公釐墨盒 6930,000發子彈,118枚手榴彈20,000 和 150,000 枚迫擊炮彈。 據統計,消滅乙個敵人平均需要1589發輕重彈藥。
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貝里琉海戰都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戰鬥,甚至硫磺島和沖繩島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自戰爭結束以來,美軍以如此巨大的代價占領該島是否值得,一直存在爭議。
沖繩之戰
尼公尺茲認為,這場戰鬥消除了麥克阿瑟進軍菲律賓的真正威脅。 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場戰鬥毫無意義,因為麥克阿瑟已經在貝里琉的激烈戰鬥中率領他的軍隊登陸萊特島。 到戰役結束時,美軍已經在萊特島站穩了腳跟,美軍用無數人的生命占領了貝里琉機場,實際上並沒有被用來支援麥克阿瑟返回菲律賓。
與美軍付出的高昂代價相比,該島幾乎沒有戰略價值。 它在隨後的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此,不難理解,美軍在戰後很少提及血鼻山之戰。
麥克阿瑟
經過乙個月的戰鬥,海軍陸戰隊第 1 師傷亡了 6,500 多人,以至於該師休息了幾個月,直到 1945 年 4 月的沖繩戰役才重返戰場。 血鼻山注定是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悲哀之地。
這場戰鬥使海軍陸戰隊第1師在這個煉獄般的島嶼上經受了最嚴峻的考驗,湧現出一大批令人欽佩的英雄。 例如,第1營C連在攻山後與增援部隊失去聯絡,其餘90人在連長波普上尉的帶領下孤軍奮戰,堅守了一夜後被命令撤退,連隊只剩下9人。 菲爾普斯和克勞斯,兩位高階二等兵,為了保護他們的戰友不投擲日本手榴彈而英勇犧牲,而來自芝加哥的克勞斯只有 18 歲。
在整個貝里琉戰役中共享八名海軍陸戰隊員被授予榮譽勳章,其中六人因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軍人的榮譽而被追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