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切兩斤肉”是一句習慣性又有趣的梗,其中兩斤的量詞很固定,不管是吃得多的俠義之士,還是匆匆忙忙的商人,都沒吃過一斤半八兩,彷彿不成文的規矩一般, 但所有的肉都要切兩斤。
就像客棧一樣,得是月來和龍門,掌櫃的都是無所不知,店裡的桌椅長凳都是消耗品,因為他們要掀桌子打架,還要配備乙個各式各樣的老闆娘。
據推測,一開始是對經典前作的致敬,後來因為這些設定的替代,一下子就有了江湖的味道。
就像讓掌櫃切了兩斤肉一樣,話音剛落,暴風雨的劇情彷彿就要出來了。
因為普通人沒有那麼繁重的體力消耗,而且還要養家餬口,就算偶爾去飯局吃飯,也要注意價效比高,點幾道菜比直接切肉更划算,能這樣吃的,都不是普通人。
宋朝講究文藝和輕武,朝廷兵力不強,所以延伸了民間英雄的很多型別,比如《水滸傳》中的呂之深和高瑜,南宋的喬峰、郭靖和楊過。
雖然他們的追求不同,但相似之處是他們不必考慮生活,去餐廳吃飯也要吃肉。
那麼宋代口中的兩斤肉到底是什麼動物肉呢?
先做乙個淘汰法,把雞鴨鵝和魚按塊剔除,不需要切兩斤,或者乙隻烤雞或一條魚。 如果能讓小二砍兩斤養上來,範圍應該在牛羊豬肉上。
這三種肉都是在宋代出售的,其中牛肉是特有的,它明確保護牛不能隨意屠宰,但也有漏洞可以鑽,比如自然老死的牛或意外無法養殖的牛,可以宰殺吃肉。
所以,牛肉的地位和現在的野味差不多,大部分普通人表面上是不允許吃的,但是他們喜歡這一口,而且在餐廳裡有一扇門可以端上來。
而羊肉是宋代酒樓裡常見的食材,除了價格比較高,只要有錢想吃就行。
比如以宋代生活為題材的影視劇《知》,宦官家的女兒明蘭擅長烤羊肉,就是現在的烤肉。
估計在宋代,羊肉菜絕對是酒樓必吃的硬菜,因為它既高又好吃,又照顧到人家去酒樓需要的面子和襯裡。
豬肉在宋代的地位遠不如羊肉,大家蘇軾也特意為豬肉寫了委屈,認為豬肉的定位很尷尬,富貴人不屑於吃,貧家也不懂得怎麼煮好吃。
只有豬肘、排骨等幾份能上餐廳的選單,影視劇《知》中還有一段劇情,顧廷燁為了討好新婚妻子明蘭,去泛樓打包紅燒肘。
然而,五花肉和五花肉等脂肪部分可能通常不吃。
由此,從切兩斤肉的描述中可以排除豬肉的可能,因為豬肘要麼是一斤,要麼是半,不需要切,而且排骨通常是燉的,不能做成紅燒肉配酒食用,這樣就剩下了牛羊肉。
這兩種動物的肉可能會在切兩斤的背景下出現,具體選擇牛或羊與肉食者的性格有關。
因為味道很難調整,但是牛羊有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宋代的時候吃牛肉,比較忌諱和好玩。 因為畢竟你要冒一些風險,萬一你吃的牛是一頭活潑的耕牛,如果你吃不下一頓飯,你就會被關進監獄。
所以根本就不怕這額外的危險,還得是《水滸傳》裡的那幫人,他們每人手裡都有案卷,都被列入了朝廷的黑名單。
他們不但把宋朝的規矩看得一無是處,而且手裡抱著腦袋活著,他們都是不知道明天完了會不會有性命的人,他們讓小二切肉,估計也得吃牛肉了。
反正蝨子太多也不要咬,哪怕吃的牛是犁牛,也就是多犯了乙個罪。
正好,你也可以通過正大光明要牛肉吃,凸顯你的霸氣和膽識。
如果你以同樣的方式認識人,你就會碰巧和他們交朋友。 反正餐廳在《水滸傳》裡一直都是是非絕對的地方,裡面有藏龍臥虎,吃牛肉也算是守則。
但對於喬峰、郭靖、楊過這三位宋朝不同時期的英雄來說,應該就是楊過會切兩斤牛肉吃。
他和前兩位不一樣,楊過的童年和青年時期都很鬱悶,除了小龍女照顧他,江湖上沒人把他當回事,尤其是楊過自己的性格還是很叛逆的,越是世人不讓他做什麼,他想幹什麼。
如果江湖不讓師生談戀愛,他不管怎麼都娶小龍女,他覺得自己兩個姐弟不配,根本無所謂,那他就成了神鷹人,去店裡切肉,肯定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來配自己。
但對於正直的喬峰和郭靜來說,去店裡吃飯的時候,會粗暴地切羊肉。
首先,他們倆都不缺錢,郭靖從小就在草原上長大,吃過羊肉。
而且,這兩個人都是心懷天下,想做大事的人,從來就沒有在小事瑣碎的事情上被人拘化過,根本不應該在意牛羊肉的區別,方便就吃什麼就吃什麼,畢竟吃完了就得忙起來。
為了胃口,他堅持吃犁牛,不管是喬峰的英雄氣概,還是郭靖的體面,他都做不到。
除非帶上阿珠或者黃蓉,這兩個古怪的丫頭想找牛肉吃牛肉,恐怕可能性更大,還記得郭靖和黃蓉第一次見面時的那頓飯,黃蓉點來逗弄郭靖的一道菜,就是牛肉乾。
綜上所述,宋朝一般都是切兩斤肉,要麼是一頭牛,要麼是乙隻羊,因為豬肉便宜,就算出現在餐館裡,也不方便切開吃。
具體哪一種,就看食客的性格和身份了,普通的富貴家庭和俠義之人一般都吃羊肉,好吃又不丟面子。
就像勇敢或非常規一樣,肉將是牛肉。
原則和奢侈是一樣的,別人擁有的並不稀少,別人不敢嘗試的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