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脖子拍臉的舞蹈又被追捧了!?
在經歷了主題3的魔舞和妻子的文藝熱潮之後,抖音平台催生了一種新的流行文化現象——“窒息舞”。
這種獨特的舞蹈動作由舞者用乙隻手模擬窒息手勢,另乙隻手模擬戲劇性的拍打動作。 當觀眾目睹這一幕時,就連久經網路風暴的老網友也忍不住眼花繚亂。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樣乙個抽象而有爭議的元素,竟然像野火一樣在網路上蔓延開來,引發了大規模的模仿狂潮。
那麼,《窒息之舞》是如何從眾多短篇內容中脫穎而出,在網路上走紅的呢? 網友們對這一新興趨勢有何反應和看法?
故事的緣起,可以追溯到我指尖觸屏開啟直播間的那一刻。
一進螢幕,迎接我的是一位身穿紫色襯衫和黑色皮褲的男網紅,他正熱情地表演舞蹈——正是最近熱議的“窒息舞”。
在這個直播世界裡,網紅全神貫注,身體隨著節奏有力擺動,乙隻手模擬動作彷彿扼住別人的喉嚨,另乙隻手戲劇性地扇動,彷彿在空中與觀眾進行視覺互動。 這一幕不禁震撼了我的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表演的衝擊力。
同時,他的臉上露出略帶油膩誇張的表情,身體隨著**的節奏左右搖擺,每一寸肌膚似乎都在訴說著舞步背後的故事。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有爭議的舞蹈的數量高達21億次,讓人深思:這個世界真的瘋狂到這個地步嗎?
隨著人氣如火如荼地攀公升,這一被一些人質疑能不能叫舞蹈的舉動,迅速引發了大批網友紛紛效仿。
有網友仔細琢磨,試圖恢復; 有網友以輕鬆的心態加入進來,趁機製造笑聲; 其他人可能夢想著超越原作,並試圖通過自己的詮釋為舞蹈賦予新的生命。
也許是因為那個無意的舉動,我開啟了直播間,讓某聲音誤以為我對這類內容有濃厚的興趣,於是我的推薦清單開始被這種獨特的舞姿**填滿。
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我最終選擇開啟評論區,那種對誰熱衷於這種內容的好奇心驅使著我這樣做。
果然,我的懷疑並不是唯一的:
誰創造了這個? 每次登入抖音,似乎都要先承受兩次沉重的打擊。 一位網友寫道,顯然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當然,也有網友對這種舞蹈表現出了喜愛,尤其是很多好看的博主紛紛效仿,評論區充斥著“姐姐請抽我”“老公會看”等留言。
不過,也有不少批評的聲音,不少網友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厭惡:
“刷這樣的**真的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種想戳瞎自己的衝動”,“即使隔著螢幕,也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騷擾”。
面對這個風靡一時的網路表情包,我不禁想起了《娛樂至死》中震耳欲聾的一句話:
真正令人擔憂的不是所有嚴肅的問題都在公共話語空間中被娛樂,而是娛樂本身已經成為嚴肅問題的一部分。 ”
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
其實,所謂的窒息舞,除了給人帶來身心不適之外,其背後的暴力元素也不容小覷:比如舞蹈中的掐脖子、扇耳光等動作,都是赤裸裸的暴力象徵。
這種暴力現在在網路世界中普遍存在,這難道不是具有諷刺意味嗎?
更可悲的是,娛樂嚴肅的話題並將痛點變成模因的情況並不少見。
比如,“杭州老婆殺人案”發生後,“化糞池預警”源自網路;
再比如,《隱秘的角落》熱播後,“要不要一起爬山? ”
這個模因至今仍在網際網絡上廣泛流傳。
原本用來揭露家暴受害者的悲慘處境,如今被一些網紅博主以“家暴妝容”的形式模仿和展示。
這種現象所指的“家暴化妝”,是一種模擬鼻子發青、臉腫、渾身淤青的效果,彷彿經歷過家暴之後的化妝手法。
追溯其起源,所謂的“家庭暴力化妝”的概念本來就不存在。 幾年前,一位西班牙藝術家與荷里活女演員合作,創作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照片,重點關注與家庭暴力的鬥爭。
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和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等公眾人物都曾用化妝來描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以提高人們對家庭暴力問題的認識。
在這群人中,除了駭人聽聞的瘀傷,更讓人感動的是她們臉上的真實情緒:麻木的表情,呆滯恐懼的眼神,生動再現了遭受家暴的女性的心理狀態。 家庭暴力不僅對身體造成毀滅性打擊,而且造成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本承載著反家暴含義的妝容,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在一位國外知名網紅博主提出“即使遭受家暴也要保持美麗”的言論後,“家暴化妝”逐漸演變成為國內社交網路的流行趨勢。
它不再象徵著痛苦和掙扎——面部疤痕、凌亂的頭髮、冷漠的表情和倔強的眼神被重新詮釋為另一種“酷”和“美”。
即使遇到家庭暴力,我也能冷靜到骨子裡。 ”
畫個家暴妝,瞬間炸開朋友圈。 ”
甚至,在某些圈子裡,能夠成功打造出逼真的“家暴妝容”,似乎是一種值得炫耀的技能。 然而,這樣的審美趣味無疑是對家暴殘酷現實的淡化和娛樂,忽視了家暴背後深層的社會問題和個人悲劇。
商家針對“家暴妝容”的潮流,適時推出化妝品系列,模擬“家暴妝容”的特效濾鏡也在一些**編輯軟體中走紅。
當傷疤被粉飾為時尚時,痛苦被消費為娛樂,暴力在戲謔中被輕描淡寫。 家庭暴力,乙個沉重的社會問題,其背後的殘酷和被施虐者的無助吶喊,在這種趨勢中被悄悄忽視了。
近期出現的掐脖子舞現象,也反映了娛樂暴力元素的社會現象,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的模仿熱潮。 這種沒有下限的娛樂,就像精神鴉片一樣令人上癮,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我們價值觀的基石。
我們身處乙個全民狂歡的娛樂時代,但要更加警惕娛樂至死的潛在危機。 娛樂沒有原罪,真正讓人擔憂的是,人們在這場集體狂歡中逐漸迷失了自我。
正如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深刻洞察:“面對娛樂的洪流,誰會堅決舉起對抗的**? 當鄭重其事的話語淪為笑聲時,我們該如何表達憂慮呢? 治癒因過度笑聲而疲憊不堪的文化的最佳方法是什麼? ”
如今,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更加積極,追求陽光。
每個人的心中可能都隱藏著我們不想觸及的痛苦,我們可能無法幫助每個人,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而不把痛苦當成消費品。
尊重他人,避免觸碰自己的傷疤,是修煉最基本的原則。 踐踏底線,失去良知,換取一時的知名度和流量,其實是對人性的褻瀆。
只有堅守道德底線,才能保護我們共同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