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不會容忍俄羅斯
令人費解的是,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政治中心在歐洲,為什麼無法融入西方世界。
撇開當前世界局勢不談,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學家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必要分析俄羅斯的三個時期。
多虧了彼得大帝,俄羅斯的領土很廣闊。 彼得一世上台後,沙皇俄國迅速向外部世界擴張。 雖然西伯利亞平原氣候惡劣,防禦能力差,但西面的國家卻不是沙皇俄國的對手。
當領土擴張達到一定程度時,沙俄開始關注地中海、土耳其海峽、巴爾幹半島等出海口,希望以武力進行干預。
西方國家對沙皇俄國的瘋狂擴張感到不滿,但由於德國、法國、英國等強國勢力所不能及,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沙皇俄國越來越強大。 在這個過程中,沙皇俄國收穫了漁夫的利益,就像西方國家心中的一根刺。
本來,隨著彼得大帝退位,西方列強開始放鬆警惕,但更強大的嘉芙蓮大帝的到來,讓局勢再次緊張起來。
地中海、克里公尺亞等地的控制權被沙皇俄國一一掌握。 這引起了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不滿。 除了遏制沙皇俄國,更重要的是,他們試圖煽動其他國家抵制沙皇俄國。
隨著時間的流逝,沙皇俄國在歐洲的地位逐漸被孤立,成為潛規則。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是站在俄羅斯一邊還是對抗俄羅斯,已經成為他們必須做出的選擇。
在蘇聯時期及以後,主要衝突不是武裝對抗,而是資本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碰撞,這深深地嚇壞了西方社會。
這種新思維,就像黑暗中的蠟燭,瞬間照亮了世界,甚至可能改變世界的格局。 流傳的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一分錢就能買到的東西填滿了房間,燭光成為唯一的答案。
顯然,蘇聯找到了這個答案,西方列強不希望這個答案幫助歐洲國家解決實際問題。
雙方不斷公升級的鬥爭,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對西方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這些國家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深感惡意。 即使它不能阻止蘇聯在其勢力範圍內傳播這種思想,他們也會盡一切可能限制其傳播。
儘管希特拉的威脅使他們暫時放下偏見,進行了短暫的合作,但他們最終還是走上了對抗的道路。
背後,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老大哥。 於是,矛盾逐漸公升級,世界進入了冷戰和兩極格局。 蘇聯的發展步伐不會停止,就像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前進一樣。
激烈的競爭使西方不願與俄羅斯混為一談。 按理說,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停止擴張之後,雙方應該和平共處。 然而,西方國家仍然不願意接受俄羅斯,主要是因為西方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話語權。
唯一真正有資格與俄羅斯對話的國家是美國。 俄羅斯有加入歐盟和北約的願望,儘管許多國家都同意,但由於美國的干涉,最終未能實現。
除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私動機”之外,沒有其他原因。 俄羅斯想利用歐盟和北約的力量來加強自己,美國不希望自己的領土被外人左右,西方更願意目睹兩國之間的對抗。
只要俄美坐擁,爭端就不可避免,這也為西方國家提供了更大的運作空間。 因此,歷史上的俄羅斯不受西方國家的歡迎。
一方面,沙皇俄國的擴張本質使西方國家高度警惕; 另一方面,蘇聯的獨特思想也讓西方國家感到恐慌。 今天,俄羅斯沒有做任何真正令人作嘔的事情。
也許只是因為有才華的人總是容易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