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台灣一位名叫吳適的中共地下黨員在被國民黨士兵推搡上刑場之前寫了一首名詩。
這首詩表達了他對未知的天意和世界上不可知的事物的感受,以及他對自己畢生致力於忠誠和善良的遺憾。 被槍殺後,他的死訊傳到了大陸,讓南京大學宿舍裡的少年吳少成熱淚盈眶。
吳少成深深感受到了父親對祖國統一的期盼,也深深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保全。 讓我們一起關注,更多地了解吳適的故事和歷史事件。
吳適1894年生於福州,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後就讀於與白崇禧同時代的軍校。 留日後被授予少將軍銜,雖然是國民黨將領,但對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十分反感。
在朋友吳忠熙的介紹下,他於1948年秘密加入共產黨。 吳少成對父親的記憶特別深刻,他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了,以至於父親陪伴他的時光總是無比清晰,甚至能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迴圈**。
吳少成回憶說,父親雖然工作很忙,但週末還是會親自開車帶家人,教孩子們讀孟子和一些儒家經典。
吳少成的父親是另一種人,他不抽菸,不打牌,唯一的愛好就是寫詩。 有一次,他在父親旁邊磨墨,父親告訴他:“要練書法,要先專心學習柳藝,這是小學生打基礎的唯一途徑。 ”
1948年,吳少成考入南京大學經濟系,父親吳適在南京李宗仁協助辦事。
寒假開始時,吳適對兒子說:“我試圖說服李宗仁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建立工會的八個條件,但他沒有接受。 在這個地方,我沒什麼可做的了。 ”
或許是無力回天的挫敗感,讓平時沉默寡言的吳適第一次向兒子吐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細心的吳少成也開始意識到,父親的身份並不普通,從他的言行來看,更像是一把深埋在土裡的鮮紅劍。
然而,他們兩人心照不宣,並沒有透露這個秘密。 潛移默化地,吳少成受到父親的影響,開始關注解放區的相關政策。
然而,吳少成並沒有意識到,這將是他最後一次見到父親。 1948年4月,吳適離開南京回到福州,臨別前,他給兒子口袋裡裝了20塊錢,這是他全部的積蓄。
吳少成沒有覺得異常,只是他不知道,這是他和父親最後的告別。 此後,解放戰爭日趨激烈,吳少成多次接到父親的**,要他離開南京去北京或香港留學。
然而,吳少成一心想留在南京見證新中國的誕生,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勸告。
新的一年,南京解放了,吳適再次委託老朋友送兒子離家出走,車子開到了門口,但吳少成堅決沒有落車,選擇留在南京。 回想起往事,吳少成忍不住苦笑:“我爹爹很少用人際關係來解決個人問題,這是我唯一一次見到,他盡力保護我。 ”
然而,就在吳少成沉浸在南京解放的喜悅中時,他與父母失去了一切聯絡,只能偶爾聯絡到在上海醫學院讀書的妹妹。
弟弟和妹妹對父親產生了懷疑“,吳少成和大姐對父母的下落一無所知,彷彿突然從人世間消失了。 然而,當吳少成得知國民黨逃往台灣時,他才發現他的父親已經帶著母親和弟弟妹妹離開了大陸。
可是,他不明白,父親既然是中共地下黨員,為什麼非要離開呢? 吳少成在父親的朋友吳忠熙的回憶錄中找到了答案。
1949年8月,吳適突然接到台灣來的緊急電報,說蔣介石命令他立即帶家人到台灣去。 吳適意識到自己的任務已經結束,留在大陸迎接勝利的曙光是他最好的選擇,但他決定踏上一條充滿危險的道路。
他找到吳忠熙說:“我被任命為國民黨國防部副部長,需要到台灣去任職。 吳忠熙一聽這話,心中一驚,他知道吳適的決定是去台灣繼續傳教。
他勸吳適:“你要好好想想,有沒有把握去台灣成功。 如果你不去,你可以留在這裡,去解放區。 ”
吳適下定決心,決定去台灣。 他帶著中共華東局給他的代號“秘密一號”,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大陸,留下了一對孩子。 抵達台灣後,他被授予中將軍銜。
然而,蔣介石對中共在台灣的地下組織的殘酷鎮壓,切斷了吳適與地下黨組織的聯絡。 解放軍進攻金門時,吳適的重要情報無法傳遞。
在困難時期,吳適與香港的地下黨員朱峰女士和華東局台灣工委主任蔡曉倩取得了聯絡。 他們的共同努力,將重要的軍事情報傳遞給了***,為此,***還特意寫了詩來讚美吳適等人的功績。
然而,由於蔡小倩的背叛,吳適、朱峰等兩名地下成員的身份被曝光,不幸**。 他們飽受折磨,最後英勇犧牲。
我不知道除了難過我還能做什麼。 吳少成無奈的說道。 當時他還是一名學生,父親去世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他覺得自己除了深深的悲傷,什麼也做不了。
於是,他把報紙上父親英勇犧牲的訊息剪下來,貼近自己的身體,表達自己的想法。 1981年,吳少成和大姐終於在美國見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和弟弟妹妹。
得知父親**後,母親也被抓入獄,16歲的姐姐一夜之間成熟,輟學打工,盡最大努力照顧7歲的弟弟。
雖然生活艱難,但母女倆從未放棄希望。 他們憑著鍥而不捨,頂住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終於迎來了美好的一天。
在家庭更替無數的那些日子裡,小妹妹和弟弟過著艱苦的生活,直到1977年,弟弟獲得了美國一所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去美國留學。
畢業後,他帶著母親來到美國,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儘管經過幾十年的分離,他們的外表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家庭紐帶仍然存在。
如今,這位81歲的老母親為孩子們烹了一桌福建菜,一家人一邊品嚐美食,一邊聊著這十年的經歷。 然而,這次重逢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
我理解弟弟妹妹對父親的抱怨和不理解,因為我沒有經歷過他們身上的遭遇,但我在大陸也遇到過困難。 但我從不抱怨父親的選擇,因為我知道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我的父親是乙個偉大的人,我非常尊敬和欽佩他,所以當我聽到弟弟妹妹們說的話時,我感到很不舒服。 吳少成解釋道。
好在弟弟妹妹們在多次到大陸探親後,逐漸改變了最初的態度。 1991年,吳曉波最小的妹妹將父親的骨灰從台灣帶回,母親的骨灰從美國帶回了祖國。
1994年,吳適夫婦的骨灰被埋葬在一起,吳少成親自為父母寫了墓誌銘。